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三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21: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
10《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领会作者精妙之笔法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学生欣赏三峡美丽风光的同时感知作者意境,引导学生探究、品析。
3.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重难点】
1.重点:三峡的特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成诵,理解重点词语。
2.难点:体会作者的意境和对三峡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三峡诗词《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白帝”是什么意思?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2.媒体感知
播放视频《三峡归来》宣传片,欣赏三峡雄奇的风光,由余秋雨的《三峡》引出本文。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问题〗通过视频,你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三峡?
你都了解了哪些三峡景致(三峡大坝),
雄伟(的三峡大坝),旖旎(的三峡风光),雄奇(的瞿塘峡),秀丽(的巫峡),险峻(的西陵峡),壮丽的巫山红叶……
3.三峡介绍
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它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过渡语)古来不泛描写三峡的美好诗词,而写三峡的文章,张岱说:“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
二.作者作品
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诵读感知
1.听范读,读准字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字音〗
①阙(quē);②嶂(zhàng);③曦(xī);④襄(xiāng);⑤溯(sù);⑥奔(bēn);⑦御(yù);⑧湍(tuān);⑨ (yǎn);⑩柏(bǎi); 漱(shù); 涧(jiàn); 属(zhǔ); 裳(cháng);
2.明节奏,熟读成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运用“留、补、换、改、删”以段落为节点,教师明确重点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点字词)①自;②略无;③阙;④重岩叠嶂;⑤自非;⑥亭午;⑦夜分;⑧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点字词)①至于;②襄陵;③沿溯阻绝;④或;⑤千二百里;⑥虽;⑦奔;⑧不以疾。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重点字词)①素湍;②回清;③绝 ;④悬泉瀑布;⑤飞漱;⑥清荣峻茂;⑦良。
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字词)①晴初;②霜旦;③属引;④凄异;⑤传响;⑥哀转;⑦久绝。
四.字词小结巩固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
2.一词多义
⑴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⑵绝:①沿溯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⑶素:①素湍绿潭(白色);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不加装饰的)
⑷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⑸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⑹以:①不以疾也(如);②以丛草为林(把)
3.词类活用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⑵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⑶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⑷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4.重点字词
⑴略无阙处 (略:完全、全部。) (“略无”, 完全没有。)
⑵重岩叠嶂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⑶不见曦月 (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⑷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到) (襄:上,上升到高处)
⑸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⑹飞漱其间 (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⑺良多趣味 (良:的确,实在)
⑻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⑼属引凄异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⑽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⑾不以疾也 (快,急速)
第2课时
一.说文解字——溯本求源寻三峡:
1.从峡的源头说起:峽xiá〈名〉
⑴峡:(形声。从山,夹声。本义:两山夹水处)有峡的地方一般有山有水。
⑵请你找找文中含有“三点水”和“山字旁”的字,找出来认认,并结合注释理解字的意思。
①“三点水”——湍溯漱瀑潭涧
②“山字旁”——峡嶂巘峻岩
[备课]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嶂: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极高的山
峻:高而陡峭。
沿溯: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湍:tuān急流的水。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漱:shù,冲荡。
涧:此指峡谷。
2.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
学生明确:主要写了三峡的山山水水,第一段写山,第二段—第四段写水。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要求:地点+时间+对象+特点)
[备课]
第一段:三峡+两岸山势+山高岭连狭长(连绵不绝,遮天蔽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广度;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高度。
第二段:三峡+夏季+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第三段:三峡+春冬+山水+水退潭清,清幽秀丽。
第四段:三峡+秋季+山水+清冷寂静,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2.写作顺序
⑴时间顺序:夏→春冬→秋。
⑵先山后水
思考:作品选自《水经注》即为水做注,为何先写山,后写水?
山势决定水势,写山是为了写水做铺垫。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思考:为什么没有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水?
夏水最盛,最能体现长江三峡段的迅疾凶险,春冬二季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备课]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三.写法探究
1.第1段(山):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第2段(夏水):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第3段(春冬):俯视仰视,动静结合。
4.第4段(秋水):引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引用渔歌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把自然景观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烘托了秋景悲寂、凄凉的气氛。
四.再次诵读,积累美词
山水小品文大量运用并列式的四字短语,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仅看起来词形整齐美观,读起来音节响亮,更重要的是使语意密集、描摹准确细腻,表现出精致简洁、具体生动之美。
1.积累美词,文言美
本文带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请同学们积累四字短语,领会文言与白话的不同特征,感受文言文特有的美感。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赏析美词,意境生
请同学们赏析四字短语,领会作者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领略三峡的四季美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文言虚词,巧转承
本文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四个自然段巧妙勾连,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请同学们找出段落间起承转合的关键词语,试做分析。
——文章以“自”开篇,气势磅礴,展示了一幅高空鸟瞰图。
第二段以“至于”引出话题,既巧妙点出时令,又顺接了前段的语气;
第三代中的“则”字,用辗转的语气引出下文;最后一段的“每至”,自然承接,顺流而下。
本文巧妙的借用文言虚词,在段落行文间自如勾连,行如流水顺势而下,使整篇文章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4.贴切修辞,显文采
本文被称为中国散文史上描写自然山水的巅峰之作,特别是语言的凝练和表现手法的灵动,堪称经典。请同学们从遣词造句的修辞角度,试做分析。
——夸张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对偶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引用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些词句,修辞贴切,辞工句丽,音韵铿锵,文采生动,既大笔勾勒画面,又准确表现景物特征。
五.课堂小结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或奔放、或清幽、或凄寒。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六.寄语
三峡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希望同学们爱上高峡平湖的波澜壮阔,爱上巴山楚韵的日丽风和,爱上八百里峡江的延绵江水,爱上五千年号子生生不息的壮怀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