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6 13: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承 天 寺 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承天寺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地

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于是

一起
清澈透明
水草
交叉错杂
原来是
只是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全文,找出体现作者情绪的词语:
欣 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shè)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号“文忠公”
与文本对话(合作探究)
1.领悟“闲”之意
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欣然 贬谪
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反差
←→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通达乐观

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
月光→思家乡 念亲朋
竹柏→ 君子 高洁 坚强
志趣高洁 笑对人生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积水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2、“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欲见其静。
3、“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交流研讨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黄州
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渡海》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儋州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
用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把挫折当作攀登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的人生!
悟一悟
一、解释词语:
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4.遂至承天寺
5.相与步于中庭 6.如积水空明
7.水中藻荇交横 8.盖竹柏影也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 翻译句子:
1 . 相与步于中庭
2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课堂巩固
课堂巩固
4.下面红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A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