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3《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3《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6 20: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周课序数
课题 课型 朗读赏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能力 〖探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如何在浪漫主义风格中透着新奇的?
过程方法 朗读——翻译——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及方法 教学重点 方法
字词理解翻译。 朗读赏析
教学难点及方法 教学难点
品位文章内涵的意蕴。
教学用具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三、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三、赏析课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三、整体感知 七年级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学生齐背这首诗) 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 (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今唐.李白《静夜思》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乡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落笔时风雨之震惊,诗成后鬼神为之哭泣。称誉能产生震撼人心效果的文艺作品。)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2、简介写作背景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1、教师朗读或学生听录音。  2、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名学生读,要读出思想感情,齐读诗歌。   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各句的意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四、品读赏析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哪几个字用的好啊(“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教师必须巡视,对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当堂进行教育。
课堂小结  ——《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当时,年轻的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展望前程,自不免心情激动,祖国壮丽的山河,更增添了生活的光彩。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调轻快,意境高远,想像瑰丽。
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板书: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  首联 交代旅程  颔联 喜悦开朗  颈联 新奇景色  尾联 思念故乡
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