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1课 《消息二则》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第1课 《消息二则》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7 18:19: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课 《消息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立场。
2.把握文章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查阅工具书,阅读《消息二则》和课本第2页和第17页,完成下列任务。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背景资料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解放军部队于当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2日2时,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要塞( ) 阻遏( )
管辖( ) 逃窜( )
(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
②(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
③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
④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
4.新闻知识填空。
①写作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 说话,也可有适当的 与 。
②消息的结构五部分是: 、 、 、 、 。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 ”,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实。
③消息写作的“六要素”指: 、 、 、 、 、 。
④广义的新闻包括 、 、 、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 。
二、探究案
阅读两则消息,探究下列问题。
1.画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结构五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梳理消息六要素。
何时(时间):
何地(地点):
何事(事件):
何人(人物):
何故(起因):
如何(结果):
3.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5.读一读,用括号里的词替换加点的词语,行不行?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三、质疑案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参考答案
三、自主预习
3.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ɡ) 歼灭(jiān) 要塞(sài)阻遏(è) 管辖(xiá)逃窜(cuàn)
(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摧枯拉朽 ②溃退 ③锐不可当 ④要塞
4.新闻知识填空。
①写作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也可有适当的细节描写与议论。
②消息的结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实。
③消息写作的“六要素”指: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④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四、整体感知
阅读两则消息,思考下列问题。
1.画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结构五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2.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梳理消息六要素。
何时(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何事(事件):横渡长江
何人(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故(起因):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如何(结果):敌阵业已被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1)用“大约”表示是约数,不是确数。这样表述更准确。(2)“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个地方。(3)“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时刻。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5.读一读,用括号里的词替换加点的词语,行不行?
不行。对地区用“占领”,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占有该地区,仍需提升影响力,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已为我军所用。正因如此,依靠要塞炮火,长江得以被“封锁”,铁路线则用“切断”,因为铁路线可以被“切断”,长江水是切不断的。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确切地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这些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若换掉,则无此表达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