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7 18: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2.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理解文章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答导入,预习热身
1.了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
预设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师:没错,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现在已连续八年举行了隆重肃穆的国家公祭活动。那么,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
预设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师:没错,历史应该被永远铭记,和平值得所有人去守护和珍惜。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入侵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篇评论,谨记这段屈辱的岁月。
(板书: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二、展示目标,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2.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培养正视历史、热爱和平的情感。
——学生齐读
三、检查预习,夯实字词
1.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
宝鼎(dǐnɡ) 国殇(shānɡ) 初衷(zhōnɡ)
杀戮( lù ) 篡改(cuàn ) 呓语( yì )
遁形( dùn ) 矢志(shǐ ) 铭记(mínɡ)
缅怀( miǎn ) 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 bó )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
2.理解词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遁形:隐藏形体。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彰显:鲜明地显示。
磅礴:(气势)盛大。
(——检查)
四、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介绍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
师:本文是一篇在国家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呢?
课件出示:
预设: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第一提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导向正确,就事论事,新闻性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2.了解“作者”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警世钟声”的寓意。《人民日报》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类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3.划分层次
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学生思考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①):简要概括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②-④):详细介绍当前举行国家公祭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部分(⑤-⑥):介绍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命运转变,传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五、研读课文,思考探究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1.开头引用宝鼎铭文有什么作用?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预设: 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引出后文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读课文第1段,说说中国政府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意义。
预设: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3.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内容: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做法,具体说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结构:承接上文,具体阐述全世界正义之士的表现,印证前文。
4.读第③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内容: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结构: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严峻的形势。
5.读第④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预设: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事实具体说明了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6.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预设: 一方面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和平之城”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7.读第⑥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预设:内容: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的力量。
作用:表达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升华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六、深入探究,提高升华
师:试简要分析这篇时评的论证思路。
(生交流讨论,师小结)
预设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举行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历史的丑态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师:文中选取了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外的事例进行阐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交流讨论,师小结)
预设 这样写,一方面使文章能够更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说明证据确凿,从而表明文章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引用国外材料,更能展现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从而表达铭记历史、维护和平是世界性的,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响应。
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本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生交流讨论展示)
预设 示例一: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遗忘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并开启崭新的时代。在黑暗的南京大屠杀中,我们有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我们才能有志气不让历史重演。
示例二 :和平才是人间正道。今天的繁荣不代表永久繁荣,今天的和平更不代表永久和平。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站在国家的高度,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七、拓展延伸,新闻播报
活动:学做播音员
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模仿播音员播报这篇新闻稿,让学生在模仿播报过程中体会文章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
(学生轮流试读,教师指导或纠正)
提示:第1段开头部分适合使用庄重的语气,背景内容适合低沉的陈述语气。第2段应表达出肯定赏识的语气或情感。第3段应充满愤慨。第4、5段根据语意用或平稳、或昂扬、或激愤的陈述语气。末段应使用坚定的语气读。
(可适当在多媒体上插播新闻播音)
八、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请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