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富贵不能淫--优质课课件1(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富贵不能淫--优质课课件1(共4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8 01: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课题导入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目标引领
1.熟读、背诵,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独立自学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作家作品。
提示:可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
(时间:3分钟)
公孙衍( )
天下熄( )
丈夫之冠也( )
往之女家( )
yǎn

guàn

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
*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他从仁爱的角度出发,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在社会政治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孟子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 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议论文论证方式
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驳论的方式有三种:
引导探究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自主疏通文意。
注意:1、结合书下注释,尽量逐字翻译
2、如遇困难做出标记,留待稍后解决
(时间:6分钟)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
下熄。”
岂:难道
诚:真正,确实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怒:发怒
惧:害怕
安居:安定地生活
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而:表承接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是:这
焉:怎么,哪里
得:能够
子:你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指代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丈夫:指古代男子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冠:行冠礼,名词作动词
命:教导、训诲
之:代指“丈夫”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嫁:出嫁
之:到
戒:告诫
之:代指“女子”
之:到
女:同“汝”,你
戒:谨慎
夫子:丈夫
以 顺 为 正 者,妾 妇 之 道 也。
以……为:把……当作
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之:的
道:道理
什么是妾妇之道?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毫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
孟子否定景春的话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他是怎样一步步进行否定的?
驳论文
驳论文就是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有破有立。
孟子先驳斥,表示不认同的态度;
接着以妾妇之道作比戳破景春的观点;
再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居:动词,居住
(大丈夫应该)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居:名词,住所
之:的
立:站立
道:道路
朱熹注释为:
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实现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由:遵循
之:代指正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淫:惑乱,迷惑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胁暴力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移:改变,动摇
屈:屈服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此之谓大丈夫。
“此”指代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什么是大丈夫之道?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分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作用。
整齐的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志向决不会转移。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目标升华
理顺文章以后,你认为现代社会有哪些事情能表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当堂诊学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丈夫之冠也
(2)往之女家
(3)居天下之广居
(4)富贵不能淫
2、填空
《富贵不能淫》选自 ,孟子,名 ,战国时期著名的 、 。
强化补清
整理笔记,背诵全文
课题导入
富贵不能淫
《孟子》
目标引领
1.理清文章的议论思路。
2.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独立自学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此之谓大丈夫。
“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
(时间:3分钟)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毫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
引导探究
景春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何会提出此观点?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是怎样反驳的?
(时间:5分钟)
驳论文
驳论文就是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有破有立。
孟子先驳斥,表示不认同的态度;
接着以妾妇之道作比戳破景春的观点;
再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你能找出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吗?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目标升华
你能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哪些精彩之处吗?
语言含蓄,讽刺尖锐深刻。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以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准则,是在行“妾妇之道”。
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地表明观点,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句。
当堂诊学
请你各例举出能表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