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8 07: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美丽江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江西的四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长见闻。 2、大致了解江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相关保护措施,增长自己的知识。 3、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培养热爱故土的情感。
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教学重点 了解江西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江西文化底蕴的丰厚以及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路。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自主培养热爱江西的精神
学习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遗产的内涵为导入,请学生回忆中国祖先留下的遗产,并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回忆对新课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教师通过抢答江西常识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两者进行整合,引入江西的文化遗产介绍。 二、内容学习 1、在学习前,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衣食住行四类,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衣的部分 ①通过苎麻这种植物来引入夏布及夏布制造这种非物质文化技艺 ②介绍夏布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的相关发展以及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 ③通过让学生自主观看宋树牙的个人生平,完成其个人档案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增加印象。 食的部分 ①在黑板上书写“豆豉”的小篆,使学生猜测介绍对象,在放上图片与“老干妈”进行类比,让学生加强印象。 ②介绍豆豉的历史发展以及著名古代著作对它的评价,引出其药用价值并加入其与王勃相关的民间故事来增强其趣味性。 ③直接介绍湖口豆豉非遗技艺传承人周江林,包括其人,其事,其经历,其贡献,其提出的美好理想等来让学生真切了解在现代,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怎样发展传承的。 住的部分 ①通过介绍自己进家之后的所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昌竹编的亲切感 ②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田先敏的材料。让他们认识到田先敏不仅仅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人的身份,更是拥有身残志坚可贵精神模范人物,甚至能凭一己之力改变一个城市的事实。从而对于瑞昌竹编充满好奇感。 ③介绍瑞昌竹编的历史渊源以及现代经过不断改进的竹编产品,并展示相关图片使学生能够更为切实地认识到这一技艺的发展沿革。 通过让学生猜测制纸步骤之一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重点介绍宋元明清时期它的发展过程,来让学生能够清晰捕捉到它的发展轨迹。运用名人评价,俗语套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其地位的认识,并通过大略展示其120到工序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厚重。 (4)行的部分 ①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俗语,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生活土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一定的探索意识。 成长眼病。” 五、课堂小结
②以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引入,调动起学生对于家乡的强烈自豪感,从而使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③以丹霞地貌的精美图片为导入,使学生对于同样是丹霞地貌的 青龙岩产生兴趣,并介绍它的得名,地位的由来以及其拥有的特色景观,并加入出米洞和赤脚大仙的民间传说来增强其神秘感和厚重感。 2、介绍技艺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通过唤起学生对于之前讲述的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记忆,来概括出此类文化遗产的一般性保护措施,并用“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的实例加以印证。 三、课后作业 1.迅速了解永新盾牌舞、弋阳腔、南丰傩舞等表演性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对于这种难以直接转化为产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胡适 (
母亲
严师慈

慈母
宽容隐忍
做人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