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2.1 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2.1 感受空气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17 23:2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1 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空气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礼物盒、思维导图(班级)记录表等。
小组: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塑料篮子(底部有孔)、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吸管、口哨、注射器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传递游戏,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探究实践: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态度责任: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1.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2.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后,引导学生多交流讨论,梳理他们的发现。
【教学方法】
实验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欢迎来到趣味科学课堂。
游戏一:很高兴和大家在科学课堂见面。第一次和大家见面,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还特意用一个漂亮的礼盒装起来。就放在我们教室的门口,有没有很期待。现在我就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接收一下这份礼物。让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这满满一箱礼物是什么呢。
问:这满满一箱礼物搬起来什么感觉?(轻-板书)
那老师让你摸一下,你再来描述给同学们听好不好。不许偷看哦。(摸不着—板书)
大家赶紧想一想,符合这两个特征的物品有哪些。
接下来,我让他看一下,同样他需要描述特点让大家猜。(看不见-板书)
你心中有答案了吗?请同学继续描述“礼物”的特点或作用。同步板书。
(预设:如有同学预习过或者很快猜出正确答案,也可以“你问我答”请下面同学问关于物体的特征,答题者回答“是”或“不是”。)
(板书)以气泡图呈现描述的特征,然后再填主题“空气”。
二、感受空气
游戏二:我和空气做游戏(感受空气更多的特征)
刚才大家说空气无处不在,那你们有感受到空气现在在我们周围吗?你是怎么感受的?
(预测生:1.呼吸,2.用手或书扇风等等)
对,我们在一年级认识过一袋空气,但结合大家刚才的表达,老师发现我们之前的感受空气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感官。今天我们一起来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小玩具、小物件来感受一下。
物品:气球、透明塑料袋、哨子、吸管和水。注射器…(给学生一定的指导,便于他们能充分感受,有更多的发现)
我们选用的材料是:
记录,我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感受到空气的特征有:(根据学生描述板书)
小结汇报:
1.通过游戏,感受到了空气的什么特征?
游戏三:传递游戏
师:刚刚我们顺利通过了考验,老师发现大家默契不错。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配合最默契。我们继续来玩游戏-传递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需要传递的物品有3种:小石子、水和一袋子空气。同时老师也准备了3种器具:透明塑料碗杯子、塑料杯、塑料袋
要求:把一定量的石块、水和空气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里,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每次只传递物品,不传递容器。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挑战,用你们端正的坐姿告诉我。(从学生领到器材讨论开始计时,倒计时5分钟)
讨论:
1.你用什么器具传递的哪一种物品,选择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多说物质的特征,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它们的不同,更好的认识空气的特点)
2.活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探讨石头、水、空气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学生说出三种物体的准确特点即可)
活动四:演示实验——传递空气
刚才大家都说空气跑了,可看不见。接下来,老师有办法让你们看见!而且我只需要借助你们最常见的水和透明杯就可以完成。
演示实验:
水中空气的传递:一个小烧杯斜着放入水中,很多气泡,水进入杯中。另一个烧杯竖直放入水中,没有气泡,水没有进入杯中。将两个烧杯口靠近,空气迅速逃跑进入装水的杯中,不断有气泡冒出的同时,水慢慢减少)通过这个小实验中的现象,你会想到空气的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带着思考进入到自己的尝试,期待你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可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不仅用感官,还借助最常见甚至常玩的器材感受了空气的存在,认识了空气的特征。那么课后请大家思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通过研讨,这个问题本节课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入到后面的学习)此外,也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想出更多感受空气,观察空气的方法。
四、拓展应用
怎么区分固体、液体、气体?
同课异构(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领域,指向“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这一科学概念。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空气和石块、水一样,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空气和水一样,可以流动。当然,空气还具备其他两种状态的物质不具备或不明显的特征,比如可压缩。在本课活动中,学生要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关于空气特征的充分的感性认知,从而为本单元后续的内容做好概念、认知上的铺垫。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七课“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是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空气,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本单元里,教师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并且使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感觉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以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学生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探究实践: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态度责任: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3.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袋空气
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件物品,这个袋子里装有什么?(预设:空气)板书。
空气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很多游戏,比如这个(空气炮视频)。
二、聚焦
(一)“气泡图”整理空气特征
1.问:你知道“空气炮”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吗?(预设:能流动)板书
2.聚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认识一袋空气”了解到空气有很多的特征,让我们小组合作,用“气泡图”的方式整理一下我们知道的空气的特征吧。
3.小组交流,绘制“气泡图”(5分钟,用希沃倒计时)
(预设:无色、无味、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4.汇报(用希沃授课助手投屏小组记录单)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用班级优化大师软件进行小组评价)
提问:你们是通过什么观察方法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呢?
聚焦“空气有什么特征?”了解学生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学会用“气泡图”来整理信息。
(二)“气泡图”整理空气的作用
1.交流: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有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它有哪些作用吗?
(预设:我们呼吸需要空气,植物需要空气等等)板书“气泡图”整理
过渡: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这一节课我们将通过两个游戏来进一步“感受空气”,发现更多的空气特征。
2.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
三、探究空气的特征
(一)游戏一:感受空气
材料准备:每组1个透明塑料袋、1个气球、1个哨子。
1.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个哨子、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
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
3.分小组玩一玩(3分钟)
4.学生汇报交流: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填入气泡图中)
(二)游戏二:传递游戏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密封袋、透明杯子、网子。
1.介绍游戏规则
我们今天传递的三样物品分别是:石头、水和空气。
用到的三个容器分别是:密封袋、透明杯子和网子。
游戏规则如下:
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传递,要求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且只能使用一次。
2.讨论游戏方法
2分钟讨论一下你们选择的容器,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3.汇报方法
汇报语言: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
预设:不用篮子和塑料杯传递空气,因为空气会流动,且容易泄漏(填入气泡图)
4.开始游戏,游戏结束,采访一下学生。
(1)传递石头的时候有什么感受?(预设:很重)
(2)空气拿在手上是什么感觉呢?(预设;很轻、很软)
四、研讨
在传递游戏中你们发现:
(1)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无色、无味、透明、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
(2)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空气和石头共同点:都占空间。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还通过游戏发现空气的其他特征,但不很确定,需寻找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板书设计】
同课异构(三)
【教材分析】
《感受空气》是第二单元《空气》的单元起始课,本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
聚焦板块,通过导入活动,希望学生关注两个问题:空气对的特征是什么?空气的作用有哪些?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为本单元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更全面、更科学。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两个游戏活动,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通过感受活动,学生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很轻等特征。通过传递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发现空气会流动,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和石头、水的共同特征。
拓展板块,通过游戏后研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研究坐好铺垫。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气是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的不同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露、轻、能被压缩等特征。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思维: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探究实践: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态度责任: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3.学生通过对空气单元的学习,认识到空气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如何保护大气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谜语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仔细听:“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板书:空气)
2.师:猜对了!都是聪明的孩子!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呢?请把你知道的填写在气泡图上。小组边讨论边记录,看哪个组记录的最多。
3.师:谁来汇报下。
(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的气泡图,生说,师板书)
4.师:真不错!那空气里还有哪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
5.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空气,好吗?(板书课题:感受空气)
二、知识架构,探究新知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塑料碗。
(一)活动一:找空气
师:空气在哪里?你能帮老师找些空气来吗?(预设:用袋子装)
(出示桶)师:那这个桶可以装空气吗?
(二)视频激趣
1.(PPT播放视频)请看一段视频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三)传递游戏
1.我们来做个游戏,想玩吗?(生:想)
传递石头、水、空气的游戏。
2.PPT出示自封袋、塑料杯、塑料碗。
师:你们认为选择怎样的容器分别去装石头、水、空气,比较合适?一种容器只能装一种物质。请小组讨论一下。
PPT出示:讨论:选用什么容器传递什么物质?为什么?
(讨论后,汇报、交流)
3.PPT出示:游戏规则(谁来读一读)
☆小组合作,轻声讨论
☆每种物质依次传递3遍
☆仔细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记录
☆音乐停止,整理材料
师:清楚吗?那就请按你们组选择的方法,边传递边观察。传递完,记录员及时补充气泡图。
4.请材料员将抽屉里的材料拿出, 看哪个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开始吧!(播放背景音乐)
(停止播放音乐)时间到,请坐好!(表扬学生)
5.问:你们有新发现吗?空气和水、石头有什么不同点?有相同点吗?
(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预设: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都有质量,都占空间。)
6.研讨后,教师完善气泡图(用不同颜色去板书学生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关于空气的发现)
(二)游戏二:感受空气
材料准备:保鲜袋,气球,注射器。
1.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棒,空气还有什么秘密呢?
同学们,请拿出手来,(放在耳边扇一扇),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2.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玩空气的材料,每种材料请尝试多种玩法认真地感受空气。
3.请材料员到讲台上来领取材料。
3.(PPT出示:玩空气,说发现)学生玩空气,教师巡视。
4.谁来分享你们组的玩法和发现。(适当请学生演示)
5.师:非常好!不错!还有补充吗?
6.同学们,这节课玩得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使用希沃助手及时以组为单位呈现学生气泡图)
教师完善气泡图(用不同与之前的两种颜色的粉笔板书学生的新发现)
7.空气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气体,无处不在。老师还有一个关于空气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看。
结束语: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感受出空气的不同特性,关于空气,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想提出吗?课堂时间有限,同学们在生活中可以用更多的方法去观察和发现。下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