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3节 蛋白质 维生素(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3节 蛋白质 维生素(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18 08:0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学习要求是: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教材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因素、蛋白质的重要化学性质、蛋白质的灼烧气味等,让学生理解生活中某些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原理,从而感受化学对指导人类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学生在生物学科中已初步知道某些富含蛋白质的物质,如肉、蛋、奶等;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有高温消毒、“点卤”制豆腐、重金属使人中毒、装修污染中的甲醛等常识,但并不知道这些原理与蛋白质性质有关。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出发,联系日常生活和生物、医学的常识创设学习情境,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和观看视频,知道蛋白质在人体中的摄入、消化、吸收和转化的过程,认识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以及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了解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蛋白质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为之感到自豪。
2.通过数字化实验,认识一类重要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知道温度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同时认识蛋白质对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的数据呈现,增加理性认识,并通过数据采集过程培养科学思维。
3.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某些性质,并能据此说明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化学问题,感受化学对指导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提升实验技能。
三、教学思维导图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或在生物课上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叫“蛋白质”的物质?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大家对蛋白质有哪些了解?比如说,蛋白质对人体有怎样的作用? 交流,回答。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播放视频]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观看视频。 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讲解]这段视频告诉我们: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其实,不仅是人体,蛋白质也是组成其它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基础物质。因此,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聆听,理解。 让学生初步认识蛋白质对生命的重要性。
[过渡]人体蛋白质从哪儿来呢?蛋白质在人体中又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 [播放视频]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观看视频。 让学生了解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如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同时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摄入人体后是直接被人体吸收的吗? 回答。 检验学生对获取信息的理解程度。
[过渡]我国在研究蛋白质方面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瞩目的。 [播放视频]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观看视频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研究蛋白质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入]发烧时,人会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与人体内的一类蛋白质——酶有关系。酶是生物催化剂,人体内的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发烧会对酶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了解。 思考,聆听。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数字化实验]探究温度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 观看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比实验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具体的数据呈现,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并通过数据采集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引入]豆腐富含蛋白质。你会做豆腐吗?教你家中自制豆腐的方法。 [播放视频]家中自制豆腐。 思考,交流。 观看视频。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问]做豆腐的关键步骤是“点卤”,即往豆浆中加入盐类物质,豆浆就变成了固态的豆腐。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吗?这与蛋白质的性质有关,我们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究。 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结果。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提高实验技能。
[提问]盐能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差,从而从溶液中析出固体。这个性质叫做蛋白质的“盐析”。现在可以解释做豆腐的原理了吗? 回答,解释。 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化学“到生活中去”。
[引入]人误食重金属盐或体内重金属超标都会使人中毒,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吗?这也与蛋白质的性质有关,我们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究。 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结果。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提问]请归纳哪些情况会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讲解]实际上,还有一些物质也会使蛋白质变性,如甲醛、70%的酒精溶液、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等,都会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从而损害身体健康。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化学知识,就可以有意识地防止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侵害,这就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意义所在。 交流,归纳。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指导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提问] 用甲醛制作动物标本(展示动物标本图片),用75%酒精溶液消毒,什么原理? [讲解]事物都有两面性,蛋白质变性的原理也可以为人类提供有用的一面。 思考,回答,交流。 聆听,理解。 引导学生用辩证观点看待事物。
[引入]同学们有烧羽毛的经验吗?羽毛烧焦后产生怎样的气味? [提问]羊毛衫、真丝衣服如何辨别真假?头发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同学们可以灼烧头发闻一闻气味。 [讲解]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鉴别蛋白质,例如鉴别羊毛布料、丝绸等。 交流生活经验。 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结果。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确定教学起点。 让学生掌握鉴别蛋白质的方法。
当堂练习(见学案)。 做练习,交流答案。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指导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小结: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化学为生活所用。所以,这节课我借用2011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作为结束语: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观念。
五、板书设计: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培养学生学科观念和方法上主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借助数字化实验,通过具体的数据呈现,让学生跳出感性经验主义的泥沼,获得理性认识,并通过数据采集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一些特性,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提升实验技能;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化学问题,感受化学对指导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四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等德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