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统编版
15 散文两篇
—永久的生命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导入新课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导入新课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2、3)
第一部分(①)
写生命的永久。
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三部分(4、5)
歌颂生命的奇迹。
初读感知
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答案】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初读感知
1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答案】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初读感知
2
“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初读感知
3
【答案】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初读感知
4
【手法探究】本文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答案】作者先谈生命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永
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凯歌。
再读探究
赞美生命
抑
扬
永久的
生命
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奇迹
课堂小结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
命,回报生命。
课堂小结
统编版
谢 谢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