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列夫·托尔斯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列夫·托尔斯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8 17: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
基础过关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销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儿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gù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滞留____________ 穹顶____________ 禁gù__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蒙昧阴沉”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属筷虽表面也有磨损,但不易藏污纳垢,较卫生。
B.同学们一个个仍然正襟危坐地坐着,面无表情,呆若木鸡。
C.外在冲突和内心冲突一起作用,使得这个爱情故事抑扬顿挫。
D.袁隆平眼前一亮,心想很可能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乃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他擅长写传记和小说,作品有《心灵的焦灼》《象棋的故事》等。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痴》《复活》等。
C.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D.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白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4.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比喻)
B.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比喻)
C.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对比)
D.托尔斯泰做学生的时候,可能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辨出来。(排比)
5.[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所学写出下联。
上联:三尺侏儒相貌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诗正如一幅意味丰富的中国画,似在暗示着某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B.“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由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奇迹,是“中国创造”的一张名片。
C.那些在每个工作日都盼着星期五到来的年轻人,把自己戏称为“现代鲁滨孙”。
D.生活没有解药,但止疼片很多,比如阅读、美食、电影、运动、旅行等。
7.下面是小萌同学在毕业之际给班主任信中的一段话,其中画线词语表达不得体的一处是( )
再见了,李老师!感谢您三年如一日“孺子牛”“老黄牛”般的悉心(A)赐教,让我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懂事明理的青年。师恩难忘,以后我定会经常(B)光临母校,到您(C)府上看望您,继续聆听您的(D)高见。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①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
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②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到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这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
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从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③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在作品中,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④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⑤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⑥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他维护农民权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⑦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⑧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为实现平民化的夙愿,他曾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不幸患上肺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⑨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托尔斯泰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托尔斯泰的墓冢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感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托尔斯泰16岁考入喀山大学,三年后,为了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他中断了学业。
B.托尔斯泰用五年时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文坛上没有哪一部作品可以与之比肩。
C.《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它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D.托尔斯泰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开始设计庄园改造计划。
(2)本文的题目提到托尔斯泰是“伟大而孤独的作家”,你认为他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对你学写传记有帮助吗 请结合文章阐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答案 (1) zhì qióng 锢 (2)销沉 消沉 (3)脸色阴暗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2)“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销沉的阴影”一句中的“销沉”错,应为“消沉”。消沉:情绪低落。
(3)由“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儿光彩可言”“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郁郁寡欢,丑陋可憎”等语句可知,“蒙昧阴沉”在文中的意思是脸色阴暗。
2.D A.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不符合语境。B.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不符合语境。C.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使用不正确。D.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符合语境。
3.B 《白痴》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4.D 该项不符合排比句式的要求,排比是三个及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5.答案 一声怒吼斥沙皇/满腔热血换和平
解析 根据列夫·托尔斯泰的形象或事迹,按照对联的要求拟写即可。
能力提升
6.C A.把诗句比喻为“中国画”。B.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比喻为“名片”。D.把“阅读、美食、电影、运动、旅行等”比喻为“止疼片”。
7.B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这里用来描述“我”回母校,谦敬不当。
8.答案 (1)C
(2)①身世带给他的孤独:两岁丧母,九岁丧父。②找不到改革之路的孤独:设计庄园改造计划,在现实面前他的梦想成为泡影。③不被理解的孤独:他维护农民利益,却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④找不到生存意义的孤独: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出现了思想危机,感到迷茫、忧郁。⑤离世时的孤独:晚年离家出走三次,最后一次出走时病死在车站。(写出两点即可)
(3)引用他们的话写出了他们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评价之高,侧面写出了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成就之高。
(4)(示例)有帮助:①本文有条理性。文章通过时间顺序来写托尔斯泰,条理清晰。②本文真实、客观。本文涉及的时间都用具体的年份,还引用了托尔斯泰自己的话以及名家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保证了叙述的真实性。③选材得当。本文想表现的是托尔斯泰的伟大和孤独,所以选取的是能体现这两点的典型材料。(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1)A.根据“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可知,“为了参加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他中断了学业”表述有误。B.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可知,表述有误。D.根据“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他曾三次离家出走”可知,“设计庄园改造计划”理解有误。
(2)文章第①段写身世带给托尔斯泰的孤独;第⑥段写找不到改革之路的孤独、不被理解的孤独;第⑦段写找不到生存意义的孤独;第⑧段写了离世时的孤独。因此从第①⑥⑦⑧段提炼概括即可。
(3)传记中的引用,往往起到佐证、强调、补充、评价、侧面表现等作用。本文中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是对托尔斯泰相关作品的高度评价。结合具体内容,围绕强调、评价、侧面表现等作用回答即可。
(4)先亮明观点,然后从选材、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写法等角度,谈收获或认识。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