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六课 散文二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臼齿(jiù) 遏制(è) 暂时(zhàn) 炫耀(xuàn)
B.牛犊(dú) 洗涤(dí) 飓风(jù) 卑微(bēi)
C.濒临(pín) 肆意(sì) 支配(pèi) 震颤(chàn)
D.俯瞰(kān) 蔓延(màn) 深渊(yuān) 凋谢(di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
B.回顾过往的点滴,一个不可遏制的难忘教训就是,过去耽搁的时间太多了。
C.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他应付起来已经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D.他终日陷在深不可测的悲哀之中,使我对他不胜同情和怜悯。
3.下列对句子成分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收回”作谓语)
B.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感情”作主语)
C.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在我心中”作谓语)
D.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旅客”作宾语)
4.请参照横线前的句子,在横线上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支撑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么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久的生命》一文告诉我们: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因此我们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B.《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赞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C.《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被两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D.《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得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行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般无聊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8.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9.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第十六课1.B【解析】A. zàn C.bīn D.kàn
2.B
3.C【解析】该句中“在我心中”作状语。
4.如果说生命是一棵繁茂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树根。
5.C
6.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7.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8.示例: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了《唐诗杂论》;司马迁遭受宫刑,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9.示例:读了此文,我认识到安静做人的好处,为培养自己的“静能量”,我认为自己可以学习书法,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学习中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不过分争夺名利,只求无愧于心,沉醉于自己的学习乐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