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
诗词课题总览
《浣溪沙》晏殊
《如梦令》李清照
《采桑子》欧阳修
《相见欢》朱敦儒
浣溪沙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宰相词人”之称。其词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悠游、离愁别绪,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今有《珠玉词》存世。
作者简介
晏殊生于承平之时,少年得志,后官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本词所抒发的就是悼惜残春之感。
写作背景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词朗读
读顺字音节奏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语气婉转低吟,读起来有种淡淡的忧伤。
抓住仄音
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不得已,没有办法。
好像认识和曾经见过。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径。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中弥漫着花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
译文:
读出意境画面
提示: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词句呈现的画面,想象词人当时的情态。
品读诗词
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
景物:酒、亭台、夕阳、落花、归燕。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人借助这些景物,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燕来”则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种生活哲理。
小园香径独徘徊。
“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词人生出无限的悲凉。“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和对年华易逝、美好不再的怅惘、伤感及孤独寂寞之情。
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新”与“旧”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去”与“来”对比。
好处:“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这首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根本原因在于情中有思。本词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景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的问题。词中含蓄地涉及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也让读者更加感到时间的宝贵,从而想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
浣溪沙
板书设计
对比
新词
旧亭台:几时回
花落
燕来:独徘徊
年华易逝
好景不长
采桑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等。
作者简介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便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晚年辞官后,欧阳修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水风光,把颍州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写成了《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这首词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写作背景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读顺字音节奏
朗读指导:
诵读时应怀着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阅读,读出恬淡、闲适、愉悦之情。读“西湖好”“处处随”“琉璃滑”“掠岸飞”等时,末字要稍拖长音。
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桨。
泛指奏乐唱歌。
细小的波纹。
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乐声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译文:
读出意境画面
提示: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词句呈现的画面,想象词人当时的情态。
品读诗词
找出并概括词人描绘的有关西湖的几幅图画。
共描绘了四幅图画:
①春水碧绿,流转绵延图。
②长堤芳草,笙歌隐现图。
③水面无风,光滑如镜图。
④船动不觉,沙鸟惊飞图。
词人是哪些角度描写西湖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词人从视觉、听觉(绿水逶迤——视觉;隐隐笙歌——听觉;微动涟漪——视觉)的角度对西湖进行描写,营造出了西湖一片安谧、恬静的氛围。
美读词作,谈谈词人还运用了哪些技法来表情达意。
直抒胸臆:词作第一句话中“西湖好”是词眼,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动静结合:如风平浪静,湖面如镜,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这首词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词中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采桑子
板书设计
春水碧绿,流转绵延
水面无风,光滑如镜
长堤芳草,笙歌隐现
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相见欢
朱敦儒
词牌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人并称为“洛中八俊”。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激之作。今存词集《樵歌》。
作者简介
靖康年间(1126—1127),金兵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获得暂时的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时,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写作背景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qìnɡ
读顺字音节奏
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进军中原之事。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收复国土。
请人代自己做。
今属江苏。
在金陵城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夕阳垂地,万里的长江缓缓流去。金人侵占中原,达官显贵的家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我的泪水吹到扬州。
译文:
读出意境画面
提示: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词句呈现的画面,想象词人当时的情态。
品读诗词
古人登楼或登高,常多感慨,词中哪一句是作者的感慨?
“几时收?
悲情体现在哪些地方?(提示:可通过抓关键词的形式来判断)
景:清秋、夕阳垂地、悲风。
事:中原乱、簪缨散、吹泪过扬州。
品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中“夕阳垂地”的表达效果。
“夕阳垂地”指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情景,让人联想起南宋国势衰落、江河日下的现状,也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品析词句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中“簪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三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簪缨”代指达官贵人。“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直抒胸臆,抒发了悲痛、愤慨之情,也有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一个“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彩。
从下片品味情感,词人身在金陵,心赴扬州;出发点在金陵,落脚点在扬州。这看似是词人对扬州的无限关切,实则是词人对国家的无限热爱。这首词传达出词人深沉的亡国之痛,这其中蕴含着词人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
亡国之悲,爱国之心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无限的悲慨,这不仅是个人的身世之悲,更是家国之悲、时代之悲。
相见欢
板书设计
残阳、大地、长江
景
情
亡国之悲、爱国之心
直抒胸臆
如梦令
李清照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词人当时生活稳定幸福,时常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写作背景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顺字音节奏
朗读指导:
语气:欢快、喜悦。
韵脚:关注“暮、路、处、渡、鹭”,韵母都是“u”。
重音指导:
强调喝酒的地点要突出“溪亭”。
强调喝酒的时间要突出“日暮”。
强调喝醉酒本身要突出“沉醉”。
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溪边的亭子。
常常记起。
尽了兴致。
荷花。
奋力把船划出去。
什么事让她常常想起、念念不忘?
呼朋引伴,聚会喝酒。
常常记起那次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误进了荷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
译文:
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抓住意象,发挥想象,力争在头脑中想象出画面,融入意境。
品读诗词
默读词作。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醉
表现: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词人因何而“醉”?
因美酒和美景而“醉”。
除了美景、美酒,还有什么会让李清照“醉”?
还有词人和自己的伙伴在一起的那种美好情谊,对年轻时那些美好生活的回忆,都让她深深陶醉。
李清照的“醉”既是酒醉更是陶醉。其实不管“兴”也好,“记”也罢,“醉”也好,还是“误”也好,作者是“字字如金”。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醉”所以“误”,因为“醉”,所以常常记得。
如何理解两个“争渡”表达出的情感?
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沙洲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本词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写的是悠闲的生活,在词人的眼中景物都是美好的,词人通过一段美丽的回忆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如梦令
板书设计
美景
美酒
醉
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