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0 08: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酸和碱
教材说明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氢氧化钠的性质,进一步提高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2.利用氢氧化钠的性质并联系物理及生物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认识规律的能力。
3.逐步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4.掌握观察、实验、记录、探索、设计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设计理念
1.课堂上,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巧妙地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进行创新与实验设计。其中一部分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就可以解决,但另外一部分问题,则必须超越已有的经验认识,探寻新的解决办法才能解决。这样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通过他们亲自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用一个趣味小实验作为开场白。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字样),然后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鲜艳的大红字“”跃然纸上。
学生个个眉飞色舞,无不惊叹。
师:我们通过实验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酸,现在我们仍通过实验来学习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
二、氢氧化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课前用溶液制作的“叶脉书签”。
学生互相传看。
师:有一次,某家长与孩子在饭店吃饭,孩子要喝汽水。此前,饭店老板曾将漂洗食物时用剩下的溶液放入汽水瓶中,并无意识地存放在冰箱中,服务员并不知道,随意地将溶液误作“汽水”给了孩子,结果惨剧发生了,孩子的食管全部被腐蚀坏了,给孩子带来了终生的灾难。
学生反应强烈,议论纷纷。
师:所以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因为它有强腐蚀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①观察的颜色、状态、潮解现象;②固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改进。
学生动手实验,取一块置于表面皿中,观察、记录现象。
教师再指导学生做改进实验:往试管中加入5毫升水,套上试管夹,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当水的温度达到60℃左右时,往水中加入几块固体,观察现象。
【学生异常兴奋,观察到水立刻沸腾了,从而很直观地认识到固体溶解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归纳的主要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的主要物理性质:①为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②易溶于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师:以上我们认识了的物理性质,下面请联系酸的学习,通过实验归纳的化学性质。
2.化学性质。
师:大家回忆一下,酸与指示剂作用的现象是怎样的?
生: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师:是碱,它与指示剂作用的现象又会怎样呢?
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提示操作要点。再请学生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揭开趣味小实验“白纸显红字——”的秘密。
生:白纸显红字实际上是纸上酚酞遇溶液变红的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演示“不吹自大”的气球。
学生观察现象:气球逐渐胀大。
师:分析一下,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
学生讨论、思考反应原理。分析: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气球变大,实质是溶液与发生了化学反应。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由现象分析反应实质的能力。】
教师指导此类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学生领会并书写:
【形象记忆,突破难点,便于学生掌握。】
师:(出示幻灯片)工厂烧含硫的煤会产生大量气体,污染环境,一般可通过烧碱溶液吸收,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分析原因:与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此类反应的规律,让学生完成。
生:+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师:用所学知识分析氢氧化钠应如何保存,为什么?
生:(思考回答)应密封保存。因为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还与空气中反应而变质。
师:什么是中和反应?是一种碱,它能否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生: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师:(出示幻灯片)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学生主动完成:
(1)
(2)
(3)
师: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配平。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的化学性质,再现所学知识。同时进一步领会学习方法。
三、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1
师:(出示幻灯片)某校环保小组监测到一个造纸厂仍在向淮河中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碱的两条不同性质,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是碱性污水,写出实验的简要步骤。
学生认真设计实验:①用试管取污水少许,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红。②用试管取污水少许,滴入(或)溶液,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生成。
【碱的通性有多方面,但用于污水检验要求既方便,现象又明显。实验设计离不开合理操作及规范操作,以此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验2
师:(出示幻灯片)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表面皿上的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讨论,探索总结。
教师指出学生所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师生讨论后确定最佳方案:①取少许待证明的样品放入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若在滴加过程中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固体已变质。否则,没有变质。②取少许待证明的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然后滴加(或)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证明固体已变质。否则,没有变质。
【空气中含有气体,能与它发生反应生成和水,要证明长期放置的固体是否变质,实质就是检验中是否含有,以此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及变通思维的能力。】
实验3
师:(出示幻灯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观察到的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与发生了化学反应。要求:①设计时可联系物理及生物知识;②选用你认为所能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画出实验设计装置图。
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学生所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认真讨论,分析比较,并亲自动手实验,最终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好,设计实验时思维活跃,大胆联想,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十多个新方案,其中几种方案具有鲜明的个性,透出创造的灵气。这几种方案如下图所示。
(1)瓶的魔力。
(2)请君入瓮
(3)U型管中左、右两侧液面有何变化?
说明:将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观察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则说明溶液与发生了反应。
(4)红色喷泉。
说明:当将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挤入烧瓶中时,打开止水夹,如果看到有红色喷泉现象则证明溶液与发生了反应。
(5)塑料瓶为何变瘪?
【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其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师:如果大家有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没有排除可能易溶解于溶液的假设,你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和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学生兴趣高涨。
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后,让学生代表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1)取上述各实验后的溶液,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和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2)取上述各实验后的溶液,滴加溶液(或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和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也培养了学生质疑、探索、创新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