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3.2 激素调节的过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3.2 激素调节的过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4 08:46:3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3.2 激素调节的过程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定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转换并再次发挥作用
C.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少,但能维持动态平衡
D.激素能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激素都能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定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A正确;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发挥完作用后立即被灭活,不能再次发挥作用,B错误;
C、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微量高效,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激素可以作用于靶细胞,从而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2.(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激素调节的特点不包括(  )
A.特异性作用 B.微量和高效
C.参与生物催化和调节代谢 D.信息传递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激素只能与特定的靶细胞相结合,具有特异性作用,A正确;
B、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B正确;
C、激素无催化作用,具有催化作用的是酶,C错误;
D、激素为信息分子,具有信息传递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3.(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在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垂体产生的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对TSH的释放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答案】A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属于反馈调节,A符合题意;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减少,又会使甲的数量减少,从而形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垂体产生的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又会抑制垂体对TSH释放,属于负反馈调节,C不符合题意;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又会负反馈导致有氧呼吸减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2.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4.(2022·广东模拟)胃蛋白酶、抗体和神经递质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有关这几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都是生物大分子且以碳链为骨架
C.都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
D.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酶的特性;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胃蛋白酶、抗体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神经递质不是,A错误;
B、大部分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B错误;
C、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不能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C错误;
D、胃蛋白酶、抗体和神经递质均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得到的;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得到的;
神经递质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NO等。
(2)分泌蛋白,抗体和神经递质它们的本质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通过胞吞的作用来释放到细胞外的。
5.(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调节血糖平衡代谢的关系是(  )
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C.反馈调节 D.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两者的作用效果是相反 ,这种作用称为拮抗作用,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2)调节血糖的激素: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途径 作用效果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 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升高血糖
6.(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人受到惊吓时,机体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同时还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下列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
B.前者需依赖信息分子,后者不需要
C.前种方式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
D.后种方式反应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
【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需要信息分子,B错误;
C、神经调节方式作用范围准确,具有局限性,C正确;
D、神经调节的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持续作用相对持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概念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是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
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体液(主要是血液)
基本方式 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而不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只起着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信息传递 ①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②以突触的结构形式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 经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7.(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下列内分泌腺的活动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C.性激素的合成 D.胰岛素的合成
【答案】D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腺体组成,A正确;
B、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腺体组成,B正确;
C、由下丘脑--垂体--性腺组成,C正确;
D、胰岛素是有下丘脑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不经过垂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调节系统是控制激素分泌稳态的调节环路,包括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等。在此系统中,激素的作用具有“等级性”,“上位”激素对“下位”内分泌细胞的活动具有促进性调节作用,“下位”激素对“上位”内分泌细胞活动多为负反馈调节作用。轴系反馈调节是激素分泌稳定维持的基本调节方式,该调节系统也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间接控制。
8.(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年时若切除Y,则Z的重量减小,丙的分泌量减少
B.X和Y之间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相联系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丙过少会导致呆小症
【答案】C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由图示关系可知Y是垂体,Z是垂体分泌激素的靶腺体,幼年时若切除垂体,则Z发育不全,分泌的丙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据图示可知X是下丘脑,下丘脑既可以分泌神经递质也可以分泌激素,所以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相联系,B不符合题意;
C.甲对Y、乙对Z起促进作用,丙对X和Y起抑制作用,C符合题意;
D.若Z代表甲状腺,则丙为甲状腺激素,若幼年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影响脑的发育导致呆小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甲状腺激素调节
2.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9.(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血糖含量降低的激素只有胰岛素
B.糖尿病是由经常摄入较多的糖所引起的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不会导致血糖升高
D.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相反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A正确;
B、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体损伤所引起的,B错误;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血浆中的葡萄糖就不会进入组织细胞,从而导致血糖升高,C错误;
D、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糖尿病的病因
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②胰岛素受体损伤(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10.(2021高二上·黄浦期末)研究发现,猪不易患糖尿病与猪胆酸有关。已知,猪胆酸的消耗与GLP-1的分泌呈正相关,而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功能。据此推测,猪的血糖升高时(  )
A.猪胆酸消耗增加,抑制GLP-1的分泌
B.猪胆酸消耗增加,促进GLP-1的分泌
C.猪胆酸消耗减少,抑制GLP-1的分泌
D.猪胆酸消耗减少,促进GLP-1的分泌
【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猪不易患糖尿病与猪胆酸有关,猪胆酸的消耗与GLP-1的分泌呈正相关。所以当猪的血糖升高时猪胆酸的消耗增多,则GLP-1的分泌增多,而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11.(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细胞,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是胰岛细胞、肝脏细胞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a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正确;
B、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B错误;
C、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C正确。
D、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当血糖含量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12.(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关于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的相关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曲线A代表正常人,曲线B代表糖尿病患者
B.图2中的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C.图3中的a激素为胰岛素,b激素一定是胰高血糖素
D.图3中的a和b两种激素共同调节,使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答案】C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进食后,血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人,曲线B胰岛素浓度分泌不足,代表糖尿病患者,A正确;
B、血糖浓度正常值是0.8~1.2g/L,所以图2中a是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是低血糖患者,B正确;
C、图3中进食后,a的浓度增加,应该是胰岛素,而b的浓度降低,应该是胰高血糖素或者肾上腺素,C错误;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共同调节血糖浓度,使得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2、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3.(2022·闵行模拟)某同学构建了血糖调节模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胰岛B细胞
B.胰岛素加速肝糖原的分解
C.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D.图示血糖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甲能分泌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A正确;
B、胰岛素能促进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B错误;
C、该系统是负反馈调节系统,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
D、图示的血糖调节有两种方式,通过下丘脑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是神经调节,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是激素调节,所以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14.(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内激素②的分泌会增多
B.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产生并分泌激素①直接导致细胞产热量增加
C.图中表示反馈调节的共有2处,图中也存在分级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出另一种激素,与激素③共同调节生物的生长
【答案】B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反馈调节垂体加速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的分泌会增多,A正确;
B、寒冷时,下丘脑和垂体相继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增加产热,①间接导致细胞产热量増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图中有2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说明有分级调节,C正确;
D、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与激素③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TRH,TRH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TRH和TSH的分泌量。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15.(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身体受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C.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D.甲状腺活动只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答案】D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X和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正确;
B、身体受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B正确;
C、图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过多时,能进行负反馈调节,进而使其分泌减少,C正确;
D、甲状腺活动不只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它的靶细胞几乎是体内所有细胞 。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如下图: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B、C液依次为   ,   ,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
(2)胰腺组织细胞产生的CO2在图中的运输方向为   , 原因是   。
(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   能进入血液;   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除了上述提到的激素还可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4)人体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机体的   系统;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内环境
(2)胰腺细胞→组织液→血浆;组织细胞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组织液CO2浓度又高于血浆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素
(4)消化;泌尿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A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组织液,B液是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血浆,C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CO2是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组织细胞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组织液CO2浓度又高于血浆,因此运输方向是胰腺细胞→组织液→血浆。
(3)消化酶是外分泌腺分泌的,进入消化道,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 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血糖上升。
(4)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从食物中获得,须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才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内环境。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先经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再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分析】1、体液成分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 C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B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A。
3、血糖平衡调节:
17.(2022·淮北模拟)阿尔兹海默病(AD)即老年痴呆病,神经元死亡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Ⅱ型糖尿病(T2DM)。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AD)与Ⅱ型糖尿病(T2DM)有着密切的病理学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高,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   (填“高”或“低”),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据此提出一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措施   。
(2)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引起代谢紊乱,患者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将   (“增多”或“减少”)。
(3)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据题意推测,阿尔兹海默病(AD)与Ⅱ型糖尿病(T2DM)有着密切联系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1)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2)加速摄取、利用、储存;增多
(3)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引起神经元损伤,导致阿尔兹海默病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 (1)由于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高,进而导致作为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能够快速被分解,据此可推测,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因而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据此可通过设法降低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减缓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达到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目的。
(2)胰岛素抵抗的含义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具体表现为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效率下降,则血糖浓度降低减慢,进而刺激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引起代谢紊乱,由于患者体内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的速率减慢,因而患者会更多的消耗脂肪,据此可知,患者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将增多,从而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据此可推测,Ⅱ型糖尿病导致的机理是胰岛素抵抗,进而使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而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导致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进而导致(T2DM)阿尔兹海默病(AD)的发生。
【分析】1、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等。
2、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8.如图表示垂体与甲状腺存在的特定作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   腺,分泌物H和h作为化学信号的物质都可称为   。H和h由腺细胞分泌后扩散到   中,经血液运输到达特定的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2)h称为   ,对组织细胞具有   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   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3)H称为   ,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作用。
(4)h的分泌总是受到H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h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h分泌较多时会   垂体分泌H;h分泌较少时,H的分泌又会   。这种调节称为   调节。
【答案】(1)内分泌;激素;血液
(2)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或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
(3)促甲状腺激素
(4)抑制;增;负反馈(或反馈)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H和h作为化学性信号物质都可称为激素;H和h由腺细胞分泌后直接释放到血液,被运输到达特定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2)h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组织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3)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性作用。
(4)h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总是受到H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h甲状腺激素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h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H促甲状腺激素;h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时H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又会增多。这种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分析】1、垂体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2、下丘脑是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促进相应器言的生长发育,以及相应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分级调节机制,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升高,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作用,这属于反馈调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3.2 激素调节的过程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定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转换并再次发挥作用
C.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少,但能维持动态平衡
D.激素能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
2.(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激素调节的特点不包括(  )
A.特异性作用 B.微量和高效
C.参与生物催化和调节代谢 D.信息传递作用
3.(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在生理或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形成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
C.垂体产生的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对TSH的释放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导致有氧呼吸减缓
4.(2022·广东模拟)胃蛋白酶、抗体和神经递质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有关这几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
B.都是生物大分子且以碳链为骨架
C.都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
D.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5.(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调节血糖平衡代谢的关系是(  )
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
C.反馈调节 D.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6.(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人受到惊吓时,机体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同时还可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下列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
B.前者需依赖信息分子,后者不需要
C.前种方式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
D.后种方式反应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
7.(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下列内分泌腺的活动不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C.性激素的合成 D.胰岛素的合成
8.(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年时若切除Y,则Z的重量减小,丙的分泌量减少
B.X和Y之间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相联系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丙过少会导致呆小症
9.(2021高二上·白山期末)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血糖含量降低的激素只有胰岛素
B.糖尿病是由经常摄入较多的糖所引起的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不会导致血糖升高
D.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相反的作用
10.(2021高二上·黄浦期末)研究发现,猪不易患糖尿病与猪胆酸有关。已知,猪胆酸的消耗与GLP-1的分泌呈正相关,而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功能。据此推测,猪的血糖升高时(  )
A.猪胆酸消耗增加,抑制GLP-1的分泌
B.猪胆酸消耗增加,促进GLP-1的分泌
C.猪胆酸消耗减少,抑制GLP-1的分泌
D.猪胆酸消耗减少,促进GLP-1的分泌
11.(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细胞,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是胰岛细胞、肝脏细胞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a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12.(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关于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的相关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曲线A代表正常人,曲线B代表糖尿病患者
B.图2中的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C.图3中的a激素为胰岛素,b激素一定是胰高血糖素
D.图3中的a和b两种激素共同调节,使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13.(2022·闵行模拟)某同学构建了血糖调节模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胰岛B细胞
B.胰岛素加速肝糖原的分解
C.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D.图示血糖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14.(2022高二上·松原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体内激素②的分泌会增多
B.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产生并分泌激素①直接导致细胞产热量增加
C.图中表示反馈调节的共有2处,图中也存在分级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出另一种激素,与激素③共同调节生物的生长
15.(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身体受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C.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D.甲状腺活动只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B、C液依次为   ,   ,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
(2)胰腺组织细胞产生的CO2在图中的运输方向为   , 原因是   。
(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   能进入血液;   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除了上述提到的激素还可以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4)人体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机体的   系统;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
17.(2022·淮北模拟)阿尔兹海默病(AD)即老年痴呆病,神经元死亡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Ⅱ型糖尿病(T2DM)。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AD)与Ⅱ型糖尿病(T2DM)有着密切的病理学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高,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   (填“高”或“低”),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据此提出一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措施   。
(2)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引起代谢紊乱,患者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将   (“增多”或“减少”)。
(3)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据题意推测,阿尔兹海默病(AD)与Ⅱ型糖尿病(T2DM)有着密切联系的可能原因是   。
18.如图表示垂体与甲状腺存在的特定作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   腺,分泌物H和h作为化学信号的物质都可称为   。H和h由腺细胞分泌后扩散到   中,经血液运输到达特定的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2)h称为   ,对组织细胞具有   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   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3)H称为   ,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作用。
(4)h的分泌总是受到H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h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h分泌较多时会   垂体分泌H;h分泌较少时,H的分泌又会   。这种调节称为   调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激素都能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定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A正确;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发挥完作用后立即被灭活,不能再次发挥作用,B错误;
C、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微量高效,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激素可以作用于靶细胞,从而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2.【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激素只能与特定的靶细胞相结合,具有特异性作用,A正确;
B、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B正确;
C、激素无催化作用,具有催化作用的是酶,C错误;
D、激素为信息分子,具有信息传递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3.【答案】A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属于反馈调节,A符合题意;
B.某湖泊中肉食性鱼类甲捕食草食性鱼类乙,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减少,又会使甲的数量减少,从而形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垂体产生的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又会抑制垂体对TSH释放,属于负反馈调节,C不符合题意;
D.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ATP合成增加,细胞中ATP积累又会负反馈导致有氧呼吸减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2.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酶的特性;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胃蛋白酶、抗体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神经递质不是,A错误;
B、大部分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B错误;
C、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不能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C错误;
D、胃蛋白酶、抗体和神经递质均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得到的;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得到的;
神经递质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NO等。
(2)分泌蛋白,抗体和神经递质它们的本质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通过胞吞的作用来释放到细胞外的。
5.【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两者的作用效果是相反 ,这种作用称为拮抗作用,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2)调节血糖的激素: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途径 作用效果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 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升高血糖
6.【答案】C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需要信息分子,B错误;
C、神经调节方式作用范围准确,具有局限性,C正确;
D、神经调节的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慢持续作用相对持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概念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是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
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体液(主要是血液)
基本方式 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而不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只起着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信息传递 ①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②以突触的结构形式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 经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7.【答案】D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腺体组成,A正确;
B、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腺体组成,B正确;
C、由下丘脑--垂体--性腺组成,C正确;
D、胰岛素是有下丘脑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不经过垂体,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调节系统是控制激素分泌稳态的调节环路,包括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等。在此系统中,激素的作用具有“等级性”,“上位”激素对“下位”内分泌细胞的活动具有促进性调节作用,“下位”激素对“上位”内分泌细胞活动多为负反馈调节作用。轴系反馈调节是激素分泌稳定维持的基本调节方式,该调节系统也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间接控制。
8.【答案】C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由图示关系可知Y是垂体,Z是垂体分泌激素的靶腺体,幼年时若切除垂体,则Z发育不全,分泌的丙减少,A不符合题意;
B.据图示可知X是下丘脑,下丘脑既可以分泌神经递质也可以分泌激素,所以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相联系,B不符合题意;
C.甲对Y、乙对Z起促进作用,丙对X和Y起抑制作用,C符合题意;
D.若Z代表甲状腺,则丙为甲状腺激素,若幼年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影响脑的发育导致呆小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甲状腺激素调节
2.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9.【答案】A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A正确;
B、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体损伤所引起的,B错误;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血浆中的葡萄糖就不会进入组织细胞,从而导致血糖升高,C错误;
D、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糖尿病的病因
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②胰岛素受体损伤(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10.【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猪不易患糖尿病与猪胆酸有关,猪胆酸的消耗与GLP-1的分泌呈正相关。所以当猪的血糖升高时猪胆酸的消耗增多,则GLP-1的分泌增多,而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作用,从而降低血糖,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11.【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正确;
B、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B错误;
C、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C正确。
D、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当血糖含量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12.【答案】C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进食后,血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人,曲线B胰岛素浓度分泌不足,代表糖尿病患者,A正确;
B、血糖浓度正常值是0.8~1.2g/L,所以图2中a是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是低血糖患者,B正确;
C、图3中进食后,a的浓度增加,应该是胰岛素,而b的浓度降低,应该是胰高血糖素或者肾上腺素,C错误;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共同调节血糖浓度,使得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细胞。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2、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3.【答案】B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甲能分泌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A正确;
B、胰岛素能促进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B错误;
C、该系统是负反馈调节系统,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
D、图示的血糖调节有两种方式,通过下丘脑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是神经调节,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是激素调节,所以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14.【答案】B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反馈调节垂体加速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的分泌会增多,A正确;
B、寒冷时,下丘脑和垂体相继分泌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增加产热,①间接导致细胞产热量増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图中有2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说明有分级调节,C正确;
D、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与激素③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刺激下丘脑分泌TRH,TRH作用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TSH作用到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会负反馈抑制TRH和TSH的分泌量。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15.【答案】D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X和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正确;
B、身体受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细胞代谢,使产热增加,B正确;
C、图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过多时,能进行负反馈调节,进而使其分泌减少,C正确;
D、甲状腺活动不只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它的靶细胞几乎是体内所有细胞 。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如下图:
16.【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内环境
(2)胰腺细胞→组织液→血浆;组织细胞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组织液CO2浓度又高于血浆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肾上腺素
(4)消化;泌尿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A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组织液,B液是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血浆,C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2)CO2是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组织细胞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组织液CO2浓度又高于血浆,因此运输方向是胰腺细胞→组织液→血浆。
(3)消化酶是外分泌腺分泌的,进入消化道,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 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血糖上升。
(4)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从食物中获得,须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才进入循环系统到达内环境。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先经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再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分析】1、体液成分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 C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B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A。
3、血糖平衡调节:
17.【答案】(1)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2)加速摄取、利用、储存;增多
(3)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引起神经元损伤,导致阿尔兹海默病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 (1)由于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体内能催化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高,进而导致作为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能够快速被分解,据此可推测,该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人“低”,因而兴奋的传递效率下降。据此可通过设法降低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减缓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达到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目的。
(2)胰岛素抵抗的含义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具体表现为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效率下降,则血糖浓度降低减慢,进而刺激机体代偿性地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进而引起代谢紊乱,由于患者体内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的速率减慢,因而患者会更多的消耗脂肪,据此可知,患者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将增多,从而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据此可推测,Ⅱ型糖尿病导致的机理是胰岛素抵抗,进而使患者体内血糖水平较高,而较高的血糖水平会导致大脑某些神经元损伤,进而导致(T2DM)阿尔兹海默病(AD)的发生。
【分析】1、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可作为神经递质的物质包括乙酰胆碱等。
2、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8.【答案】(1)内分泌;激素;血液
(2)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或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
(3)促甲状腺激素
(4)抑制;增;负反馈(或反馈)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H和h作为化学性信号物质都可称为激素;H和h由腺细胞分泌后直接释放到血液,被运输到达特定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2)h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组织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3)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性作用。
(4)h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总是受到H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h甲状腺激素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h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H促甲状腺激素;h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时H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又会增多。这种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分析】1、垂体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多:患甲亢。患者血压升高、心搏加快、多汗、情绪激动、眼球突出等。
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2、下丘脑是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促进相应器言的生长发育,以及相应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分级调节机制,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升高,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作用,这属于反馈调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