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4.3 免疫失调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榕城期中)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答案】D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相应的组织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的一系列反应,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的差异,严重的呼吸道过敏会导致人的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
D、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定义: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发生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自身免疫病定义: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定义: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理: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犯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失去绝大部分免疫功能。
2.(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过敏虽然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但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病菌感染或者癌症
【答案】D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上,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被吸附的细胞释放组织胺,A不符合题意;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B不符合题意;
C.过敏会破坏组织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病菌感染或者癌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过敏: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有些人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3.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4.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3.(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下列有关HIV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不仅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B.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直接指导合成RNA和蛋白质
C.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致使其无法抵御常见病原体
D.感染了HIV的妇女会通过哺乳出现母婴传播,但是妊娠和分娩不会出现该现象
【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解析】【解答】A、HIV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等传播,但是不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播,A错误;
B、HIV是逆转录病毒,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染色体DNA上,以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再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B错误;
C、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特异性免疫能力大大降低,使得其无法抵御常见病原体,C正确;
D、HIV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等母婴传播途径传染给孩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HIV侵入人体增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
3、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四种;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一般提供模板和逆转录酶,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或宿主)提供。
4.(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
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是HIV的传播途径之一
C.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会感染艾滋病
D.HIV的遗传物质为RNA,需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病毒
【解析】【解答】A、艾滋病(免疫缺陷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不同,A错误;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不是HIV的传播途径,B错误;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C错误;
D、HIV的遗传物质为RNA,需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
2、HIV侵入人体增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
3、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四种;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一般只提供模板(也可能提供逆转录酶),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或宿主)提供。
5.(2022·绍兴模拟)HIV侵入人体后能够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衣面的CD4受体茧日,然后将病毒的RNA、核心蛋白质和逆转录酶等注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RNA经过逆转录后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形成前病毒,适当的条件会使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RNA以CD4受体蛋白作为载体,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
B.将HIV的RNA直接注射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也会产生新的HIV
C.用35S标记的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内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可以避免HIV的感染
【答案】D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解析】【解答】A、HIV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
B、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的帮助,才能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产生新的HIV,B错误;
C、HIV侵染时,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等会进入细胞,而这些蛋白质中含有35S,因此细胞内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细胞就不能合成CD4受体,HIV就没有结合的对象,也就不能侵入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D。
【分析】1、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 逆转录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3、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6.(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D.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过敏反应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A错误;
B、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是过敏反应的外在体现,B正确;
C、 过敏反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C正确;
D、过敏反应也是因人而异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注: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但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
②特点: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
7.(2022高三下·揭阳月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β细胞接触,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
C、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死亡,C错误;
D、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2、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①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②2型糖尿病: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8.(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绿脓杆菌感染是烧伤患者伤口化脓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但用药前要对病人进行过敏测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烧伤后的伤口容易感染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有关
B.该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C.某些人会发生青霉素过敏是因为患有免疫缺陷疾病
D.若患者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可以免去过敏测试直接注射
【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烧伤后易发生感染是由于烧伤破坏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
C、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免疫功能过高,并不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
D、第一次使用青霉素也必须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 、黏膜及其附属结构,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胃液中的盐酸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后天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
(3)吞噬细胞可参与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和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如果病原体被吞噬细胞直接吞噬消化,则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9.(20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下列免疫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植的器官被机体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在起作用
B.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C.HIV侵入人体后导致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机体不会分泌抗HIV的抗体
D.巴斯德制成的狂犬病疫苗的本质是曾寄生于兔神经组织的狂犬病病毒
【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移植的器官被机体排斥,主要与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移植的器官有关,是细胞免疫在起作用,A正确;
B、病菌的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成分结构相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B正确;
C、HIV 最初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蛋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机体可以产生抗体消灭大部分病毒,但后期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不断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C错误;
D、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故巴斯德制成的狂犬病疫苗的本质是曾寄生于兔的神经组织的狂犬病病毒,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10.(2022·兴城模拟)人体健康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C.细胞毒性 T细胞和淋巴因子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不受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没有导致个体遗传物质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B错误;
C、淋巴因子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 非特异性免疫受损, 特异性免疫也大幅受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3、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有淋巴细胞参与A错误。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B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D错误,本题选C。
12.(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致病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消灭酿脓链球菌的同时对人体的心脏组织也造成破坏。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B.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 D.先天性免疫缺陷症
【答案】B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由题意可知,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人体免疫系统在消灭酿脓链球菌的同时对人体的心脏组织也造成破坏,因此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13.(2021高二上·龙江期末)过敏反应发生时,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 抗体,其与肥大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过敏原,肥大细胞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过敏反应发生需要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 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 细胞参与
【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IgE 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
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发生需要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B正确;
C、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体液免疫中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过敏反应是免疫异常的一种现象,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基本过程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与吸附在消化道粘膜或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过程中释放出组织胺,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3.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不造成组织严重损伤。
14.(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哮喘
B.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
【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引发哮喘,A错误;
B、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B错误;
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正确;
D、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注: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但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
(2)特点: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5.(2022·大连模拟)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有多个成员,其中GLUT4蛋白对胰岛素敏感。下图为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引起的细胞代谢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M具有识别并结合胰岛素和运输葡萄糖的功能
B.通过小囊泡与质膜融合可增加质膜上GLUT4的数量
C.饭后血糖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引起靶细胞膜上的GLUT4增多
D.由人体产生的抗蛋白M抗体导致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蛋白M具有识别并结合胰岛素的功能,但不能运输葡萄糖,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引起含GLUT4的嚢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B正确;
C、饭后血糖浓度升高,通过调节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进而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引起靶细胞膜上的GLUT4增多,C正确;
D、由人体产生的抗蛋白M抗体,会影响胰岛素与蛋白M的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引发糖尿病,该类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三上·邯郸期末)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反应是指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理由是 (答出一点即可)。
(2)组织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的调节方式属于 (填“激素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化妆品引起的过敏会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其机理是 ,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液增加,出现红肿﹑水泡的症状。
(3)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有 。
【答案】(1)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特异性;针对某一类特定的过敏原(或对一种过敏原具有防御作用)
(2)体液调节;乳化剂转化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皮肤中吸附在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红细胞、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3)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引起的过敏反应是针对特定过敏原的,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2)图中组织胺作为化学物质调节小血管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由图可知,乳化剂转化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皮肤中吸附在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强,红细胞、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水进入组织液的量增加,组织液回流血浆的量减少,组织液增加,出现红肿、水泡的症状。
(3)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7.(2021高二上·长白月考)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和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T细胞活性下降,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的分泌量减少。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 影响T细胞的活性,一些激素通过 ,使T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某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血糖浓度超标并出现糖尿,原因可能有 (填以下序号),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是机体免疫功能 (填“过强”或“过弱”)导致的。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细胞毒性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β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β细胞细胞膜上转运蛋白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4)综上所述,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答案】(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细胞因子
(2)释放神经递质;与T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3)①③;自身免疫;过强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稳态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神经系统能释放神经递质进行传递;免疫系统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起作用;内分泌系统能产生相应的激素进行调节。
(1)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为: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体液免疫中:当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导致抗体的生成量降低。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细胞(如T细胞)的活性;图中激素分子与免疫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这样的细胞为该激素分子的靶细胞,激素能使免疫细胞(如T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某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血糖超标并尿糖,说明胰岛素分泌后不能起作用,原因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①)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③),而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乙的血糖水平不会有太大变化,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①③;由①③原因引起的血糖超标并尿糖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把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4)图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参与,表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怀子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4、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图1为哺乳动物胃液分泌的调节,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共同调控;图2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1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有 。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第 道防线。
(2)图2中细胞①是 细胞,在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之后,其能产生 物质;细胞③可由 (填细胞名称)分裂分化而来;物质c是
(3)图2中①~⑥中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数字)
(4)新冠病毒侵染人体,会使感染者体温升高,其直接原因是
(5)若图2中所示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用图2中数字表示);若图2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6)除了上图2体现的功能外,免疫系统还具有 功能。
(7)下列有关免疫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有________。
A.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B.骨折后植入人体内的钢板可成为抗原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1)胃泌素、神经递质;一
(2)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B细胞和记忆B细胞;抗体
(3)①②④⑤⑥
(4)机体产热量>散热量
(5)①;自身免疫病
(6)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7)A;B;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图2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①~⑥分别是辅助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a~c分别表示糖蛋白、细胞因子、抗体。
(1)通过图示1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有胃泌素、神经递质。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其黏膜的分泌物,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2)通过分析可知,图2中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之后,其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③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物质c是由③浆细胞产生的,是抗体。
(3)图2中①~⑥中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①辅助T细胞、②B细胞、④记忆B细胞、⑤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
(4)人是恒温动物,产热等于散热,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感染者体温升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5)HIV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细胞;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6)上图2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
(7)A、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其产生的细胞转移到胸腺内分化为T细胞,A错误;
B、钢板没有抗原决定簇,所以不能成为抗原,B错误;
C、青霉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D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怀子因子)、溶菌酶等。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4、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5、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练习4.3 免疫失调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榕城期中)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2.(2021高二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过敏虽然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但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病菌感染或者癌症
3.(2022高二下·湖州期中)下列有关HIV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不仅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B.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直接指导合成RNA和蛋白质
C.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致使其无法抵御常见病原体
D.感染了HIV的妇女会通过哺乳出现母婴传播,但是妊娠和分娩不会出现该现象
4.(2022高二下·浙江期中)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
B.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是HIV的传播途径之一
C.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会感染艾滋病
D.HIV的遗传物质为RNA,需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5.(2022·绍兴模拟)HIV侵入人体后能够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衣面的CD4受体茧日,然后将病毒的RNA、核心蛋白质和逆转录酶等注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RNA经过逆转录后整合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DNA中形成前病毒,适当的条件会使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RNA以CD4受体蛋白作为载体,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
B.将HIV的RNA直接注射到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也会产生新的HIV
C.用35S标记的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内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可以避免HIV的感染
6.(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D.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7.(2022高三下·揭阳月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细胞毒性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β细胞接触,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该糖尿病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8.(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绿脓杆菌感染是烧伤患者伤口化脓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但用药前要对病人进行过敏测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烧伤后的伤口容易感染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有关
B.该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C.某些人会发生青霉素过敏是因为患有免疫缺陷疾病
D.若患者是第一次使用青霉素可以免去过敏测试直接注射
9.(20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下列免疫相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移植的器官被机体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在起作用
B.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C.HIV侵入人体后导致辅助性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机体不会分泌抗HIV的抗体
D.巴斯德制成的狂犬病疫苗的本质是曾寄生于兔神经组织的狂犬病病毒
10.(2022·兴城模拟)人体健康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C.细胞毒性 T细胞和淋巴因子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不受影响
1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最终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12.(2022高二下·云县月考)风湿性心脏病是由酿脓链球菌感染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致病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消灭酿脓链球菌的同时对人体的心脏组织也造成破坏。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下列哪种疾病( )
A.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B.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 D.先天性免疫缺陷症
13.(2021高二上·龙江期末)过敏反应发生时,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 抗体,其与肥大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过敏原,肥大细胞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过敏反应发生需要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 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 细胞参与
14.(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哮喘
B.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D.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
15.(2022·大连模拟)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有多个成员,其中GLUT4蛋白对胰岛素敏感。下图为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引起的细胞代谢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M具有识别并结合胰岛素和运输葡萄糖的功能
B.通过小囊泡与质膜融合可增加质膜上GLUT4的数量
C.饭后血糖浓度的升高可能会引起靶细胞膜上的GLUT4增多
D.由人体产生的抗蛋白M抗体导致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二、综合题
16.(2021高三上·邯郸期末)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反应是指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理由是 (答出一点即可)。
(2)组织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的调节方式属于 (填“激素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化妆品引起的过敏会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其机理是 ,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液增加,出现红肿﹑水泡的症状。
(3)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有 。
17.(2021高二上·长白月考)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和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T细胞活性下降,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的分泌量减少。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 影响T细胞的活性,一些激素通过 ,使T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某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血糖浓度超标并出现糖尿,原因可能有 (填以下序号),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是机体免疫功能 (填“过强”或“过弱”)导致的。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细胞毒性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β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β细胞细胞膜上转运蛋白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4)综上所述,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18.(2021高二上·天津期中)图1为哺乳动物胃液分泌的调节,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共同调控;图2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1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有 。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第 道防线。
(2)图2中细胞①是 细胞,在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之后,其能产生 物质;细胞③可由 (填细胞名称)分裂分化而来;物质c是
(3)图2中①~⑥中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数字)
(4)新冠病毒侵染人体,会使感染者体温升高,其直接原因是
(5)若图2中所示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用图2中数字表示);若图2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6)除了上图2体现的功能外,免疫系统还具有 功能。
(7)下列有关免疫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有________。
A.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B.骨折后植入人体内的钢板可成为抗原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相应的组织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的一系列反应,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的差异,严重的呼吸道过敏会导致人的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
D、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定义: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发生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自身免疫病定义: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定义: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艾滋病的发病机理: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犯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失去绝大部分免疫功能。
2.【答案】D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上,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被吸附的细胞释放组织胺,A不符合题意;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B不符合题意;
C.过敏会破坏组织细胞,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病菌感染或者癌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过敏: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有些人在接触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3.自身免疫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4.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3.【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解析】【解答】A、HIV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等传播,但是不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播,A错误;
B、HIV是逆转录病毒,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染色体DNA上,以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再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B错误;
C、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特异性免疫能力大大降低,使得其无法抵御常见病原体,C正确;
D、HIV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等母婴传播途径传染给孩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HIV侵入人体增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
3、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四种;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一般提供模板和逆转录酶,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或宿主)提供。
4.【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病毒
【解析】【解答】A、艾滋病(免疫缺陷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不同,A错误;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拥抱和共餐不是HIV的传播途径,B错误;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住旅店时,使用了艾滋病感染者用过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一般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C错误;
D、HIV的遗传物质为RNA,需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
2、HIV侵入人体增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分泌抗HIV的抗体。但是随着病毒的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
3、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四种;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一般只提供模板(也可能提供逆转录酶),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或宿主)提供。
5.【答案】D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解析】【解答】A、HIV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
B、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的帮助,才能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产生新的HIV,B错误;
C、HIV侵染时,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等会进入细胞,而这些蛋白质中含有35S,因此细胞内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CD4受体蛋白基因,细胞就不能合成CD4受体,HIV就没有结合的对象,也就不能侵入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D。
【分析】1、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 逆转录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3、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6.【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过敏反应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的,A错误;
B、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是过敏反应的外在体现,B正确;
C、 过敏反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C正确;
D、过敏反应也是因人而异的,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注: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但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
②特点: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
7.【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结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该病为自身免疫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错误;
C、胰岛β细胞死亡的原因是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使其死亡,C错误;
D、治疗该病的过程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进而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2、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①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②2型糖尿病: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8.【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烧伤后易发生感染是由于烧伤破坏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
C、产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免疫功能过高,并不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
D、第一次使用青霉素也必须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 、黏膜及其附属结构,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胃液中的盐酸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后天形成的,并非人人都有,有特异性,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
(3)吞噬细胞可参与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和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如果病原体被吞噬细胞直接吞噬消化,则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9.【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移植的器官被机体排斥,主要与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移植的器官有关,是细胞免疫在起作用,A正确;
B、病菌的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成分结构相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B正确;
C、HIV 最初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蛋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机体可以产生抗体消灭大部分病毒,但后期随着HIV浓度增加,辅助性T细胞不断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C错误;
D、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故巴斯德制成的狂犬病疫苗的本质是曾寄生于兔的神经组织的狂犬病病毒,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
(3)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10.【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力没有导致个体遗传物质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初次接触过敏原的人,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B错误;
C、淋巴因子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 非特异性免疫受损, 特异性免疫也大幅受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3、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1.【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有淋巴细胞参与A错误。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B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D错误,本题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由题意可知,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人体免疫系统在消灭酿脓链球菌的同时对人体的心脏组织也造成破坏,因此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13.【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IgE 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A正确;
B、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反应发生需要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B正确;
C、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体液免疫中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过敏反应是免疫异常的一种现象,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基本过程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与吸附在消化道粘膜或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过程中释放出组织胺,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3.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不造成组织严重损伤。
14.【答案】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引发哮喘,A错误;
B、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B错误;
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正确;
D、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注: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过敏原一定是抗原,但抗原不一定是过敏原;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无个体差异。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
(2)特点: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 、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5.【答案】A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蛋白M具有识别并结合胰岛素的功能,但不能运输葡萄糖,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之后,引起含GLUT4的嚢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了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B正确;
C、饭后血糖浓度升高,通过调节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进而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引起靶细胞膜上的GLUT4增多,C正确;
D、由人体产生的抗蛋白M抗体,会影响胰岛素与蛋白M的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引发糖尿病,该类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16.【答案】(1)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特异性;针对某一类特定的过敏原(或对一种过敏原具有防御作用)
(2)体液调节;乳化剂转化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皮肤中吸附在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红细胞、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3)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
【解析】【解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引起的过敏反应是针对特定过敏原的,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2)图中组织胺作为化学物质调节小血管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由图可知,乳化剂转化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皮肤中吸附在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强,红细胞、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水进入组织液的量增加,组织液回流血浆的量减少,组织液增加,出现红肿、水泡的症状。
(3)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发生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3)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7.【答案】(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细胞因子
(2)释放神经递质;与T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3)①③;自身免疫;过强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稳态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神经系统能释放神经递质进行传递;免疫系统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起作用;内分泌系统能产生相应的激素进行调节。
(1)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为: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体液免疫中:当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导致抗体的生成量降低。
(2)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细胞(如T细胞)的活性;图中激素分子与免疫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这样的细胞为该激素分子的靶细胞,激素能使免疫细胞(如T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某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血糖超标并尿糖,说明胰岛素分泌后不能起作用,原因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①)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③),而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乙的血糖水平不会有太大变化,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①③;由①③原因引起的血糖超标并尿糖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把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4)图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参与,表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怀子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4、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答案】(1)胃泌素、神经递质;一
(2)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B细胞和记忆B细胞;抗体
(3)①②④⑤⑥
(4)机体产热量>散热量
(5)①;自身免疫病
(6)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7)A;B;C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图2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①~⑥分别是辅助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a~c分别表示糖蛋白、细胞因子、抗体。
(1)通过图示1可知,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有胃泌素、神经递质。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其黏膜的分泌物,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2)通过分析可知,图2中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在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抗原之后,其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③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物质c是由③浆细胞产生的,是抗体。
(3)图2中①~⑥中可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①辅助T细胞、②B细胞、④记忆B细胞、⑤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
(4)人是恒温动物,产热等于散热,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感染者体温升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5)HIV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细胞;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6)上图2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
(7)A、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其产生的细胞转移到胸腺内分化为T细胞,A错误;
B、钢板没有抗原决定簇,所以不能成为抗原,B错误;
C、青霉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D正确。
故答案为:ABC。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包括T细胞(在骨髓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的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怀子因子)、溶菌酶等。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控: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4、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称为二次免疫(再次免疫)。
5、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