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
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
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
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提示]
1.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条件、表现,理解四大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通过中西同一时期科技成就的对比,概括中国古代传
统科技的特点及其原因。1.概况
(1)原因: 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
书写材料多有不便。
(2)发明:东汉时期,蔡伦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
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但是,人们现
在普遍认为“ ”并不是最早的纸。知识点一 纸的发明秦汉蔡侯纸(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
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2.意义
(1)地位: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
久远,对 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文明发展1.指南针的发明及传播
(1)指南针大约出现于 ,最初的指南仪器称做
“司南”,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成的,样子
如同一只圆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静
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韩非子》中
提到过这种“ ”。战国时期知识点二 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司南(2)北宋军事学著作《 》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3)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
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4)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
伯,然后再传入 。武经总要欧洲2.指南针发明的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
的作用,尤其是对于 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2)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 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3)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
美洲的航行和 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航海事业郑和麦哲伦1.发明历程
(1)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
硫黄和 的知识。硝石知识点三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3)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黄、硝石
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4)东晋葛洪的《 》中已经提到“火药”。抱朴子·仙药2.应用
(1)唐末至 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箭、火球、火蒺藜;
《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的3种火药配方。
(3)明代时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 ,
A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宋初定时炸弹3.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
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
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教材P28“学习思考”]
1.我们在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明的时候,应当怎样理解
鲁迅的话?
提示:我们在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明的时候,既要看到其辉煌灿烂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鲁迅先生的评价是:由于旧中国的愚昧落后,古代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鲁迅先生的评价虽然有些偏激,却说明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对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束缚作用。2.有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领先于世界的
重大成就?
提示: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发达;中华民族富于智慧和创造精神。1.雕版印刷术的产生
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的《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知识点四 印刷术的进步金刚经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1)发明
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 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2)改进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 ,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了较多应用。木活字3.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中国的印刷术由 传入欧洲。14世纪末,欧洲
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
(2)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
及 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波斯文艺复兴1.古代的科学思想
(1)孔子思想及其评价
①思想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 ”,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点五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慎言其余②评价
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然而儒家注重以社会 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对于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人文问题(2)荀子思想及其评价
①思想
《荀子·天论》中写道:“天行有常, ,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②评价
这种思想承认了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顺应 。
(3)老子思想
《老子》强调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不为尧存自然规律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
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现在看来也是有合理意义的。(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比较重视总结 ,而轻视
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 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实践经验抽象科学一、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典例1]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解析]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儒者“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到“士庶之家皆有之”的主要原因是印刷术的发展。[答案] C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典例2] (2010·安徽高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当今各国的科技政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实用性、继承性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一、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二、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局限性?
提示:重人伦、轻科技,以及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局限,这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因此,中国最终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课件43张PPT。二 中国古代的艺术 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一枚传统的红色印章,
是展开双臂拥抱胜利和欢迎的人形。主体
图案为红色背景运动员冲过终点线的形象,
又可以理解为一位舞者,可谓传统与创新的成功结合,体育与文化的完美交融。会徽图案是汉字“京”,会徽采用了汉字字形的表现形式,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美感与艺术想象力。[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提示]
1.了解中国书画的特征和发展,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
展历程。
2.认识艺术源于人民的生活这一观点。
3.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体会书画独特的艺术魅力。1.书法艺术的含义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 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的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 。 知识点一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文义审美价值3.汉字字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 →隶书→草书→ →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草书和行书是辅助字体。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小篆楷书4.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1)小篆:创始于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
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汉魏时代,字形结构
,整齐安定。
(3)楷(真、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秦代平衡对称(4)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 和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挥洒活泼。
(5)草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
跃动。楷书5.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号称
“ ”。
(3)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
的 、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书圣欧体(4)北宋:苏轼、黄庭坚、 、蔡襄(一说蔡京)都以行书名世。
(5)元代:赵孟 创立赵体。
(6)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米芾[教材P31“学习思考”]
1.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提示:说明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文字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同时也说明人类发明文字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2.在当今汉字输入电脑化、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值何在?
提示:在当今时代,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仍有存在的价值。原因可以从以下角度说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是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美术字库是建立在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的基础之上的;对古代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会使美术字库更加丰富多彩。1.中国画及其特点
(1)中国画又称 ,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2)国画特点
①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 、绢素以及矿
物颜料。
②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 、花鸟画三大画科。
③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国画知识点二 画中有诗山水画砚2.山水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中国山水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往往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意境3.文人画
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 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个性1.上古先秦时期
(1)新石器早期:河南舞阳墓葬中出土的距今约9 000年
前的 ,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2)战国时期: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
400年前的 上的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骨笛知识点三 金声玉振青铜编钟2.秦汉至隋唐时期
(1)秦汉:设立 ,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
合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2)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
(3)南北朝和隋唐: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
入宫廷变为 ,总称燕乐,规模宏大。乐府机构歌舞俗乐3.明清时期
不仅戏曲音乐繁荣,而且器乐艺术发达,产生诸如琵琶曲《 》、《霸王卸甲》等一大批名曲。十面埋伏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1)产生: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2)发展: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
制度。汉代设 ,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
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知识点四 宫廷舞和民间舞乐府宫廷文化(3)鼎盛: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
寺等,培训专业乐舞艺人。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
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4)衰落:至 ,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明清2.民间舞蹈
(1)在形式上更加瑰丽多彩,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2)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 的场景和喜、
怒、爱、憎的感情。
(3)南北朝:敦煌石窟壁画《 》展示了“胡舞”
的风范。
(4)宋朝:民间舞蹈兴盛,民间舞队活跃,有许多节目至
今仍在民间流传。休戚相关西凉乐舞1.历史渊源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 ”,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戏曲有渊源关系。知识点五 戏曲四方散乐2.初步形成
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 脱颖而出。
3.杂剧的兴盛:元朝。
4.传奇剧的繁荣
明代传奇剧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形成“ ”。南戏水磨调5.京剧的出现
(1)在 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
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形成京剧。
(2)艺术特点: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
系统,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3)京剧艺术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徽戏[教材P36“学习思考”]
1.戏曲产生之后为什么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
提示:从戏曲自身的艺术特点来看,其集音乐、表演、舞蹈、说唱等艺术手段为一体,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较能吸引观众;有一定的程式,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角色分别为生、旦、净、丑等行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社会环境来看,戏曲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现实。2.中国戏曲表演为什么具有强烈的舞蹈美感?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戏曲集音乐、表演、舞蹈、说唱等艺术形式于一体。舞蹈的繁荣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一、古代中国主要著名书法家[典例1] 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仔细观察表格可知,文字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这与草书的特点相符合,唐代怀素以草书闻名,D符合题意;王羲之为东晋人,与题干时间不符,A不符合题意;颜真卿和柳公权均以楷书闻名,B、C不符合题意。[答案] D二、影响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发展的因素
1.政治、宗教因素
(1)原始时代戏曲的起源——傩戏就带有巫术色彩。
(2)先秦至唐代傩戏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举行活动时载歌载舞。(3)政治黑暗是宋、元南戏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
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专注于戏剧创作。
(4)京剧产生的标志: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2.经济因素
在宋代以后,南戏、元杂剧发展的根本条件就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
(1)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
是民间艺人,无论是古代戏曲的创造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发展成熟。(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
曲的成分,元杂剧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京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前期是以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是经济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知识群体则是自始至终起着重要作用。[典例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 京剧作为中华文化,“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充分体现了其兼容性,A、B两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说法欠妥。
[答案] C一、观察下列图片:思考:(1)图一的中国印本身含有哪三种历史信息?
(2)图二的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分别象征了什么?
提示:(1)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2)福娃。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和喜悦。二、中国画有何特点?
提示:和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1)技巧:①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②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2)功能:中国画自隋唐以后至明代,文人画逐渐占据了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①文人画以自娱为目的,以写意为原则,不受约束,我行我素。②文人画在表现形式上,融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有诗人的境界,有似音乐的旋律,也有如舞蹈的风姿。三、阅读下列图文: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义烈之士,如关羽、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思考:(1)京剧约形成于什么时期?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2)你认为京剧作为我国“国粹”,应怎样才能更加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提示:(1)京剧约形成于道光年间,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
(2)京剧要想更加吸引观众,获得进一步发展,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为我所用。课件49张PPT。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
竞发。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
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两千
多年以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喊,响起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提示]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认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文学作品
是了解历史的窗口。
3.通过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体会《诗经》对中国文学发
展的影响,从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一原理认识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特征。1.地位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2.《诗经》的内容构成及特点
《诗经》分为 《雅》《颂》三部分。
(1)《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
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著名的篇章有《相鼠》、《伐檀》、《 》等。知识点一 诗的经典《风》劳动群众硕鼠(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分为《小雅》
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映 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 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祭祀贵族阶级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1)艺术特点
《诗经》的句式以 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2)影响
《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文学 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四言现实主义1.楚辞的艺术特点
(1)楚辞: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 。南方楚国知识点二 楚辞的魅力(2)特点
①带有 色彩,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
②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意义:与《诗经》并称“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浪漫主义风骚2.伟大的诗人屈原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楚
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2)代表作品:政治抒情长诗《 》,组诗《九歌》。离骚[教材P38“学习思考”]
屈原所说的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众芳是指具有改革精神、忧国忧民的贤士。1.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 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散文知识点三 汉赋的风采2.西汉时期的赋
(1)西汉早期:贾谊的《 》《 鸟赋》等,都借物
抒怀,意境深远。
(2)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 ,名家名作迭出。
①艺术特征: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
②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 》等。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吊屈原赋全盛上林赋3.东汉时期的赋
(1)主要作家:班固、 。
(2)风格变化: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短篇赋兴
起。这些短篇赋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新活泼。张衡[教材P38“学习思考”]
赋是一种时间延续相当久远的文体。你读过哪一时期哪位作家的赋?
提示:赋是吸收骚体诗和诸子散文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如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1.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 时期,其繁荣局面主要表现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知识点四 “李杜诗篇万口传”鼎盛2.“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以激情与 著称,其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其作品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浪漫3.“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由于经历了太多的离乱与漂泊,其诗风表现出许多的凝重与沉郁,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 色彩。他的诗同时还具有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特点。代表作有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人道主义[教材P39“学习思考”]
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想一想其中的深意。
提示:李白生前才华横溢,但屡遭权贵的排挤而不得志,死后因其诗作而流芳千古。这说明封建制度下有许多人才受到压制而使其才能得不到施展。1.词的起源和繁荣
(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
学体裁,唐代的民间已产生这种诗体,号为“ ”。
(2)词发展到宋代开始走向辉煌。宋词既是 的标
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作词就是按照特定的
乐调曲谱填制歌词。知识点五 宋代词苑曲子词宋代文学2.宋代著名词人及艺术成就
(1)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一面鲜亮的旗帜。柳永
以切身的感受、市井风光、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柳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2)苏轼:苏轼打破了 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
记游、说理,使词表达的内容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3)李清照:李清照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其作品蕴含
着对 的沉痛感慨。
(4)辛弃疾:辛弃疾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
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 词派的集大成者。诗国家兴亡豪放[教材P36“学习思考”]
查询上面三句引用词的出处,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
提示:人欲成就大事业,必然经过彷徨、执著、成功的三部曲。必须先有所思考确立方向,再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在不经意间取得成功。前二者是成功的基础。所引的三句诗分别出自于:《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凤栖梧》(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散曲
(1)兴起: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
于 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小令和套数
两种主要形式。知识点六 元曲与市民社会元明(2)特点
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新词。
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 ,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影响:散曲逐步占据文坛的重要位置。明快泼辣2.元杂剧
(1)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
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
(2)代表人物:关汉卿;代表作:《 》。感天动地窦娥冤(3)兴盛原因:随着 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也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元杂剧逐渐兴盛起来。
(4)演出场所:称之为“瓦肆”或“勾栏”。元代市民阶层[教材P36“学习思考”]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元杂剧的兴盛有赖于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强烈,适应了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从而使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1.明清小说繁盛的原因
(1)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
复杂丰富。
(2)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市民阶层进一步
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
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知识点七 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2.明清小说
(1)元末明初
①罗贯中的《 》为历史演义小说树立楷模。
② 的《水浒传》树立了英雄传奇小说的楷模。三国演义施耐庵(2)明代
①历史小说有 的《东周列国志》。
②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吴承恩的《 》。冯梦龙西游记(3)清代
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
②曹雪芹的《 》揭示了封建社会败落的必然命运。
③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艺术地反映了现实。
④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红楼梦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一、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宋词和元曲的内容的影响
1.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曲内容的影响
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和杂剧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典例1]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的文学成就,旨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柳郎中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说的是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学士词……唱大江东去”说的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四个选项所涉及的人物中只有辛弃疾属于豪放派,故答案为D。[答案] D二、明清小说的特点
1.艺术结构
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1)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
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
(2)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材于纪传体
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形象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2.语言风格
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表现方法
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也绝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准则。4.形象塑造
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典例2] 由北京电视台主办的新版
《红楼梦》主要角色的遴选采取全
球华人范围内“海选”模式。中国古
代经典名著《红楼梦》又一次掀起
了轩然大波。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代短篇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真实、生动地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生活
B.宋元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C.明清时期《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出现使我国古代小说
创作进入高潮时期
D.文言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解析] “三言”、“二拍”是明代小说,而非清代小说;适应市民阶层扩大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是明清时期;《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不是长篇小说。
[答案] C一、如何理解《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提示:(1)中国诗歌的源头是《诗经》,《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是“风”。
(2)《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关心现实的积极态度,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创作。二、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提示:词曲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有:
(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而词和曲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三、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你如何认识《红楼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提示:(1)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已经并且必将愈来愈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国外学者把“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的“显学”(显赫的学问)。(2)红学界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研究红学的人,实际上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打交道,所以它是永恒的、永远研究不完的,永远是一个世界文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