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1 17: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目录
名师导学
01
02
03
名师导读
名师导练
04
课外技法专练
名师导学
语文要素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语文要素 这篇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介绍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以及日本右翼分子否认、扭曲历史的事实,态度鲜明地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表明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的态度。
一课一法 叙议结合,对比鲜明
本文以概述新闻事件、引述各方观点为主体,在此基础上融入精当的议论,或领起段落,如第4段开头句;或表明态度,如第3段结尾句;或适当总结,如第2段结尾句。这样叙议结合,既体现了新闻评论“以事实为本,用事实说话”的特性,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概述新闻事件、引述各方观点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用国际社会的“牢记历史”和日本右翼的“抹杀历史”对比,用正义之士的严正态度与“罪恶灵魂”的“装睡梦游”对比,用“恐怖之城”与“和平之城”对比。这些对比既使文脉波澜起伏,又使“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更鲜明。
技法点睛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一般都是为了证明论点。文中列举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加利福尼亚州街头、日本的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等以不同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等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不能被忘记”这一分论点。
名师导学
1.背景解读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作者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的新闻事件,简要回顾历史事实,指出新闻事件的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揭露日本右翼分子做出的一系列扭曲历史的行为,作者旁征博引,引用了著名报刊的言论,列举了诸多典型事例,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更具说服力。此外,作者在引用和举例之后都进行了立场鲜明的评价,从而表达自己的态度与倾向。
2. 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1)作者先根据“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新闻事件提出中心论点。
(2)然后列举了多个事例来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纪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的观点。
(3)接着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现象,列举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证明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南京被评为“国际和平城市”
(4)最后呼吁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
基础知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难以忘却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shā lù( )的死难同胞,让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捍卫和平的强大意志,长鸣警钟zhèn lóng fā kuì( ),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dùn xíng( )。
杀戮
知识思维导图
名师导练
振聋发聩
遁形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河南拟篡改水污染防治条例,治水、护水将成为相关职能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B. 有的科学家妄图用鸡的基因来复活恐龙。
C. 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险些将德国从地球“除名”。
D. 钱学森这句话振聋发聩: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
A
.
.
.
.
.
.
.
.
.
.
.
.
【解析】“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为贬义词,不合语境。
3. 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发展。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③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继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④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和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等。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B
3. 【解析】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乡村发展”后边加上“的蓝图”或“总愿景”。故选B。
4.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北京晨报2015年5月23日讯(记者王歧丰)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市已启动抗战文物险情排查工作。北京市文物局日前通报,今年6月底前,将完成68处抗战文物的保养工作。
据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抗战类文物共162处。近年来,市文物局已对焦庄户抗战遗址等一批抗战文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此次文物修缮,主要是对地堡类文物周边进行降土,将原入口加以整修,重做地面和排水,增设自渗井,安装文物保护标志牌、说明牌。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抗战文物保护工作并不平衡。各级抗战文物的保护情况不乐观,大部分文物存在局部残损的情况,小部分文物更是破损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北京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保养68处抗战文物
理由:因为这个标题点明了新闻背景、保养文物的程度和范围,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原创新题
5.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回顾中国十四年的抗战历史,我们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历史的记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 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下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不为牢记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示例: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珍爱和平,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3)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C
【解析】A项抒发诗人变法受挫后内心难以平静、渴求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B项表现了诗人意气风发的战斗热情。C项表达了对已逝英雄的怀念、赞美之情,故选C。D项表达了诗人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
课内精读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
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
“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
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⑤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6.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7. 文中第②段的画线句子不宜删除,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线句子举出日本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的事例证明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观点。此事例选取的是日本的事例,与前文列举的加拿大、美国的事例互相补充,用不同国家牢记历史的事例证明观点,紧紧扣住了观点中的“全世界”一词,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8. 作者善用对比进行论证和评论,试找出一处并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与日本右翼分子“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的行为进行对比,揭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丑态,引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分子的事例,进一步表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
9. 下面是日本和平人士东史郎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可以替换文中的哪一段材料?阐释理由。(5分)
我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7 000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想在战场上,生命这个东西还不值一个饭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替换第⑤段“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的材料,因为都是讲述南京大屠杀给南京人民带来的灾难,都控诉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都能证明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的观点。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课外技法专练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
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文章①②两段,用哪三个事例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试简要概括。(3分)【内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②全国中小学正在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③《英雄烈士保护法》全票表决通过。
2. 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4分)【重点句子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说“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正是他们冲在一线,默默付出与奉献,才有我们和平的生活。这句话是对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的人的赞美,所以才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3. 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具体形象地证明了“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