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0 11:00: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匀称(chèn) 雄跨(kuà) 长虹饮间
B.洨河(jiāo) 河堤(dī) 石砌(qì) 卢沟晓月
C.记载(zài) 弧形(hú) 推崇(ch ng) 千态万状
D.悠久(yōu) 雕刻(diāo) 残损(cán) 独一无二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长虹饮间(涧);B.洨河(xiáo);C.记载(z i),推崇(chóng);D字音和字形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没有错别字。C.残陨(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坚守,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让人敬佩、巧妙绝伦的作品和奇迹,成为一座座丰碑。
B.这首曲子开篇以“啾啾”“喳喳”模仿小鸟“对话”,惟妙惟肖的“拌嘴”声惹得观众忍俊不禁。
C.由于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这两个同学今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交头接耳。
D.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独一无二的。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C.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D.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答案】C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对象特征;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积累有关文学常识;⑤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删去“能否”;B.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C没有语病;D.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扩大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二、其他
6.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   )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
【答案】(1)打比方
(2)列数字
(3)引资料
(4)举例子
(5)作诠释
【知识点】举例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桥洞”“像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是打比方;(2)“265米”“11个”“16米”“21.6米”可判断为列数字;(3)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张嘉贞的话,可判断为引资料;(4)“如”举例的标志,可判断为举例子;(5)从“各拱相连”来解释说明“联拱石桥”,可判断为作诠释。
故答案为:⑴打比方;⑵列数字;⑶引资料;⑷举例子;⑸做诠释。
【点评】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7.写出说明顺序。
(1)文章先说世界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
(2)文章说明卢沟桥时,先说桥的长度,再说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   )
(3)文章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用“首先”“其次”“再其次”来说明。(   )
【答案】(1)由一般到特殊
(2)由整体到局部
(3)由主到次
【知识点】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由世界石拱桥(一般)到中国石拱桥,再到赵州桥,卢沟桥(特殊),所以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2)先介绍桥的长度(整体),再介绍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局部),所以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3)抓住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再其次”,所以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故答案为:⑴ 由一般到特殊
⑵ 由整体到局部
⑶ 由主到次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
8.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1)选段的说明对象是   ,其特征是   。
(2)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答案】(1)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
(2)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举例子;列数字
【解析】【分析】(1)答题时,在了解全段内容的基础上,由“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可知,选段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的石拱桥”,其特征是“历史悠久”。
(2)由“《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人桥的建造时间;这句话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先解释“几乎”在句中的含义,“几乎”表范围,用它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再比较删掉后的变化,如果删去,就变成“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与事实不符;最后总结,不能删去“几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⑴1、我国的石拱桥
2、历史悠久
⑵ 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⑶ 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能力。一般说明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如果标题不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就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要在逐段梳理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解答说明特征的题目,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2)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常用说明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再结合语境指出其一般作用(具体、准确)和特殊作用(说明了什么特征)。
(3)此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表态(删或不删);然后搞清所给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接着说明题中句子有此词会怎样(或去掉此词会怎样);最后紧扣说明语言的特点作答即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里说:“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途-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照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
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果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形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莱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果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来标识!
(选自《科学24小时》2017年12期有改动)
(1)文章第(1)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2)文章第(5)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分别列举说明。
(3)本文(2) (3) (4)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请简要分析。
(4)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正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说:“没有中国侨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桥梁的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每空不超过七个字)
【答案】(1)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2)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3)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②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
(4)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把握说明顺序;举例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为引用的说明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2)“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长达55千米”等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运用了典型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第2段说明桥梁的实用性;第3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4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所以属于逻辑顺序。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
(4)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第2段说明桥梁的建筑美;第3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美(4)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美。
故答案为:⑴ 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⑵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⑶ 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②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
⑷ 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点评】(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一般而言,与程序、历史沿袭有关的是时间顺序,与建筑等有关的是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都是逻辑顺序。判断顺序时一般从时间、空间的典型标志性词语入手,有相关标志性词语就可以判断为时间或空间顺序,如果没有即可判断为逻辑顺序。本文既没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也没有表示空间的词语,所以应该是逻辑顺序。
(4)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语言表述一定要简洁准确。
四、基础知识综合
10.(2019八上·晋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的风风雨雨让祖国更加强大,无论是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还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等,都在zhāng① (A.彰 B.章)显着我国在科技上取得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友好交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着隆重庆祝为原则,歌曲《中国志气》、纪录片《共和国的建设者》为原则,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在祖国不断发展进步的 甲 (A.征程 B.进程)中,我们只有以坚如磐 ② (A.bān B.pán)石的信心、 乙 (A.坚韧不拔 B.矢志不移)的毅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
(1)为文中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乙   
(3)请参照划线句,文中画线处补充上一个合适的句子。   
【答案】(1)A;B
(2)A;A
(3)合乎题意即可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彰显”:指昭著的事实;.显赫。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磐石”:厚而大的石头。读“pán shí”,注意据义定音。故①A;②B。
(2)征程:征途,行程。比喻出征的路上,远行的道路,前进的历程。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语句是形容祖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自然选“征程”。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矢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这里形容的是“毅力”,与之恰当搭配的自然是“坚韧不拔”。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句式结构为“才能……把……”。内容要表达“我们只有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一条件的结果。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A,B;⑵A,A;⑶合乎题意即可
【点评】⑴此题属于注音题和字形题。做此类题注意平时多积累,每次做题遇到不清楚的一定记到笔记本上。早读时拿出来读几遍。还有注意多音字。字形辨析的方法, 一是要注意形体相近的偏旁部首,注意字音。 一是利用字音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有些形声字,声旁近似,但读音不同,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区别声旁近似的字。
⑵本题属于近义词辨析题。这类一般会涉及近义词的辨析,词意很接近,但是会有细微差别,那么考生除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还要掌握一些方法。一、语素联想法,通过分析语素对词语进行辨析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含相同语素的词语,通过分析相异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的区别。二、遣词造句法,遣词造句法是指将选项的词语置于熟悉的语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词语,从而选择正确选项。此法适合于辨析词语的句法功能和搭配对象。三、逆向推导法,通过分析各词语相对应的反义词的不同,从而找出这组词语之间的差别的方法叫逆向推导法。
⑶此题属于仿写句子类试题。仿写句子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
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句式要统一 ,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五、综合性学习
11.某班级举办以“那些年走过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假设你从电视新闻频道获悉,政府决定在家乡河流的上游新建一座大桥。作为校报的一名小记者,你准备就这件事采访旅游局局长,请将你的问题写出来:   。
(2)赵州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而对于是否需要整修,人们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看法:   。
(3)现实中的桥易过,而人生中的“桥”难走。阅读下面语段,其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A)漫长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B)被挫折历练过,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C)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①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②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答案】(1)(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3)①A;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②B;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1)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从旅游发展方面进行提问。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修建,对我们这个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答题时,可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同意整修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A】句否定词使用不当,删掉“不一帆风顺”中的“不”;【B】句缺少主语,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故答案为:⑴ (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⑵ (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⑶1、①A
2、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
3、②B
4、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设计采访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根据采访目的设计合适的问题,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掌握好语法知识,所以平时要对语法知识多研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匀称(chèn) 雄跨(kuà) 长虹饮间
B.洨河(jiāo) 河堤(dī) 石砌(qì) 卢沟晓月
C.记载(zài) 弧形(hú) 推崇(ch ng) 千态万状
D.悠久(yōu) 雕刻(diāo) 残损(cán) 独一无二
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弧形 卧波 合拢 暴涨
B.和谐 碑文 冲毁 推崇
C.胜景 序幕 残陨 雄跨
D.要道 侵略 倾听 拱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坚守,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让人敬佩、巧妙绝伦的作品和奇迹,成为一座座丰碑。
B.这首曲子开篇以“啾啾”“喳喳”模仿小鸟“对话”,惟妙惟肖的“拌嘴”声惹得观众忍俊不禁。
C.由于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这两个同学今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交头接耳。
D.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独一无二的。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二、其他
6.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   )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
7.写出说明顺序。
(1)文章先说世界石拱桥的特点,再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说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
(2)文章说明卢沟桥时,先说桥的长度,再说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   )
(3)文章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用“首先”“其次”“再其次”来说明。(   )
三、现代文阅读
8.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1)选段的说明对象是   ,其特征是   。
(2)选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里说:“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途-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照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
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果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形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莱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果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来标识!
(选自《科学24小时》2017年12期有改动)
(1)文章第(1)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2)文章第(5)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分别列举说明。
(3)本文(2) (3) (4)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请简要分析。
(4)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正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说:“没有中国侨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桥梁的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每空不超过七个字)
四、基础知识综合
10.(2019八上·晋江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的风风雨雨让祖国更加强大,无论是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还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等,都在zhāng① (A.彰 B.章)显着我国在科技上取得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友好交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着隆重庆祝为原则,歌曲《中国志气》、纪录片《共和国的建设者》为原则,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在祖国不断发展进步的 甲 (A.征程 B.进程)中,我们只有以坚如磐 ② (A.bān B.pán)石的信心、 乙 (A.坚韧不拔 B.矢志不移)的毅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
(1)为文中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乙   
(3)请参照划线句,文中画线处补充上一个合适的句子。   
五、综合性学习
11.某班级举办以“那些年走过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假设你从电视新闻频道获悉,政府决定在家乡河流的上游新建一座大桥。作为校报的一名小记者,你准备就这件事采访旅游局局长,请将你的问题写出来:   。
(2)赵州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而对于是否需要整修,人们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看法:   。
(3)现实中的桥易过,而人生中的“桥”难走。阅读下面语段,其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A)漫长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B)被挫折历练过,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C)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①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②   句有语病,修改意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长虹饮间(涧);B.洨河(xiáo);C.记载(z i),推崇(chóng);D字音和字形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没有错别字。C.残陨(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C.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D.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答案】C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对象特征;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积累有关文学常识;⑤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5.【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删去“能否”;B.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C没有语病;D.动宾搭配不当。改为“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扩大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6.【答案】(1)打比方
(2)列数字
(3)引资料
(4)举例子
(5)作诠释
【知识点】举例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桥洞”“像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是打比方;(2)“265米”“11个”“16米”“21.6米”可判断为列数字;(3)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张嘉贞的话,可判断为引资料;(4)“如”举例的标志,可判断为举例子;(5)从“各拱相连”来解释说明“联拱石桥”,可判断为作诠释。
故答案为:⑴打比方;⑵列数字;⑶引资料;⑷举例子;⑸做诠释。
【点评】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分析能力。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用。做这样的题,要在平时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特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7.【答案】(1)由一般到特殊
(2)由整体到局部
(3)由主到次
【知识点】逻辑顺序
【解析】【分析】(1)由世界石拱桥(一般)到中国石拱桥,再到赵州桥,卢沟桥(特殊),所以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2)先介绍桥的长度(整体),再介绍石拱桥面柱头、石狮等(局部),所以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3)抓住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再其次”,所以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故答案为:⑴ 由一般到特殊
⑵ 由整体到局部
⑶ 由主到次
【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8.【答案】(1)我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
(2)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举例子;列数字
【解析】【分析】(1)答题时,在了解全段内容的基础上,由“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可知,选段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的石拱桥”,其特征是“历史悠久”。
(2)由“《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分析,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人桥的建造时间;这句话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3)先解释“几乎”在句中的含义,“几乎”表范围,用它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再比较删掉后的变化,如果删去,就变成“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与事实不符;最后总结,不能删去“几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⑴1、我国的石拱桥
2、历史悠久
⑵ 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水经注》中的“旅人桥”以及它的建成时间,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征。
⑶ 不能删去。“几乎”限制“到处都有”,表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拱桥,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能力。一般说明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如果标题不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就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要在逐段梳理说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解答说明特征的题目,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2)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常用说明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再结合语境指出其一般作用(具体、准确)和特殊作用(说明了什么特征)。
(3)此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表态(删或不删);然后搞清所给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接着说明题中句子有此词会怎样(或去掉此词会怎样);最后紧扣说明语言的特点作答即可。
9.【答案】(1)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2)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3)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②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
(4)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把握说明顺序;举例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为引用的说明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2)“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长达55千米”等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运用了典型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第2段说明桥梁的实用性;第3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4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所以属于逻辑顺序。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
(4)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第2段说明桥梁的建筑美;第3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美(4)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美。
故答案为:⑴ 准确性(严谨性),第①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⑵①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②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⑶ 逻辑顺序。第②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②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④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
⑷ 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点评】(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的分析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最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写作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一般而言,与程序、历史沿袭有关的是时间顺序,与建筑等有关的是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都是逻辑顺序。判断顺序时一般从时间、空间的典型标志性词语入手,有相关标志性词语就可以判断为时间或空间顺序,如果没有即可判断为逻辑顺序。本文既没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也没有表示空间的词语,所以应该是逻辑顺序。
(4)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尽量从材料中筛选一些关键词句出来;最后再组织答案。语言表述一定要简洁准确。
10.【答案】(1)A;B
(2)A;A
(3)合乎题意即可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再如“彰显”:指昭著的事实;.显赫。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磐石”:厚而大的石头。读“pán shí”,注意据义定音。故①A;②B。
(2)征程:征途,行程。比喻出征的路上,远行的道路,前进的历程。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语句是形容祖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自然选“征程”。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矢志不移:发誓立志,决不改变。这里形容的是“毅力”,与之恰当搭配的自然是“坚韧不拔”。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句式结构为“才能……把……”。内容要表达“我们只有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一条件的结果。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故答案为:⑴A,B;⑵A,A;⑶合乎题意即可
【点评】⑴此题属于注音题和字形题。做此类题注意平时多积累,每次做题遇到不清楚的一定记到笔记本上。早读时拿出来读几遍。还有注意多音字。字形辨析的方法, 一是要注意形体相近的偏旁部首,注意字音。 一是利用字音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有些形声字,声旁近似,但读音不同,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区别声旁近似的字。
⑵本题属于近义词辨析题。这类一般会涉及近义词的辨析,词意很接近,但是会有细微差别,那么考生除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还要掌握一些方法。一、语素联想法,通过分析语素对词语进行辨析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含相同语素的词语,通过分析相异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的区别。二、遣词造句法,遣词造句法是指将选项的词语置于熟悉的语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词语,从而选择正确选项。此法适合于辨析词语的句法功能和搭配对象。三、逆向推导法,通过分析各词语相对应的反义词的不同,从而找出这组词语之间的差别的方法叫逆向推导法。
⑶此题属于仿写句子类试题。仿写句子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
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句式要统一 ,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11.【答案】(1)(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3)①A;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②B;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成分残缺;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1)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从旅游发展方面进行提问。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修建,对我们这个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2)答题时,可以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同意整修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A】句否定词使用不当,删掉“不一帆风顺”中的“不”;【B】句缺少主语,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故答案为:⑴ (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⑵ (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⑶1、①A
2、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
3、②B
4、在“被挫折历练过”后加“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设计采访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把握采访对象的身份,根据采访目的设计合适的问题,同时,需要有称呼和问候语,做到语言得体。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其次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掌握好语法知识,所以平时要对语法知识多研究。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