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昆明的雨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12:2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
识记生字词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文中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想念昆明”的深厚的感情
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淡而雅的语言风格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3.4.5.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初一年级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名片《春》,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谁还能背诵下来
这幅春雨图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歌颂了春雨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闲适和自在,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那么有“春城”之称的昆明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对它又有着怎样的情思?
板书:昆明的雨
作者认识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创作背景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基于对昆明的思念,作者写了这篇文章
四、扫清字词障碍
五、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作者的笔下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3)、文中还写到了雨季的昆明的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
4)、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形散神聚”的表达效果
1)、作者用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2)、全文重点描述昆明雨季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事物,重在表现生活气息,体现作者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
六、品味语言 体味深情
汪老先生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段落,做出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
示例:
1、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3、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七、 精读文本 探究写法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八、课堂小结
《昆明的雨》是作者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含蓄、空灵、优美、淡远。结尾描述雨中赏花的往事,更像是一副充满诗意的图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也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
九、拓展学习
1、推荐阅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
2、汪曾祺在文章结尾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 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