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0课 《三峡》导学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学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诵读, 揣摩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4.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特点。 1.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三峡山川之美。2.品悟作者寄寓景中的情感。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1.郦道元(469或472—527年), (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有《 》这一地理巨著。2.《水经注》因注《 》而得名,《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 、 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1.作者简介郦道元(469或472—527年),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先后在平城(北魏 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 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2.水经注《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郦道元认为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芜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 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
1.为加点字注音阙( ) 叠嶂( )曦( )月 襄( )陵沿溯( ) 素湍( ) 绝巘( ) 长啸( )属( )引2.通假字略无阙处 ( ) 3.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 )②自非亭午夜分 ( )绝①沿溯阻绝 ( )②绝多生怪柏 ( )③哀转久绝 ( )4.古今异义词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或许,也许 虽乘奔御风古义:( )今义:虽然略无阙处古义:( )今义:省略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良多趣味古义:( )今义:良好5.词类活用的词(1)虽乘奔御风( )(2)回清倒影 ( )(3)晴初霜旦 ( )(4)素湍绿潭 ( )(5)空谷传响 ( ) (6)清荣峻茂 ( )
6.全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突出景物什么特点?
7.文章以写景为主,其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叫什么?
8.朗读断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三峡》通过寥寥百余字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并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描绘了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等奇异景象。作者在赞美三峡的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三峡指哪三个峡? 2.峡是什么意思? 3.讨论明确:那郦道元写三峡,必然会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 4.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的语句,并划出能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的关键字词。 5.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特征呢?找出具体描写三峡水的语句,同样的划出能说明其特点的关键字词。 6.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
7.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8.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9.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10.如果你中了一次三峡旅行的体验券,你想带着你的相机前往文中的哪个景点,你期待见到怎样的景色呢?你还可以给你的这一旅程起个名字。
11.三峡的风光如此美丽,我们感到自豪,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拿起自己的笔,以诗的形式表达着心中的那一分震颤,抒发着心中的那一声赞美。说说有关三峡的诗。
第二阶段 课后达标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巘(yǎn)
B.沿溯(sù) 曦月(xī) 叠嶂(zhàng) 襄陵(xiāng)
C.悬泉(xuān) 飞漱(sù) 哀转(zhuàn) 蔽日(bì)
D.涿县(zhuō) 略无(lüè) 绿潭(tán) 凄异(qī)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3.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常有高猿长啸 若啸呼状
5.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我的导游词:
6.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日。(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日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拔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________;美在其______,_______。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裹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二、课内精读(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2)不见曦月
(3)乘奔御风
(4)属引凄异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水的。(2分)
10.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的“良多趣味”,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2分)
11.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3分)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大笔点染,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等字,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等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B.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
C.作者先写山,正面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突出山之“窄”。
D.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三、课外阅读(15分)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③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形容:形状。②践跻:亲自登临。③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④履历:经历,经过。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
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绝巘多生怪柏/泠泠不绝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15.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仰 瞩 俯 映 弥 习 弥 佳 流 连 信 宿 不 觉 忘 返。
16.结合文章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1分)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扳而上。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扳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扳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扳而上。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摧:崩裂
17.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有洞东向
(2)幸而及石
(3)间得一稍粘者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扳草根而登。
19.说说选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2分)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1.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2.“阙”通“缺”,中断
3.自①在②如果
绝①动词,断。②副词,极,特别。③动词,停止,消失。
4.有时 即使 完全、全部 到 的确
5.(1)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5)动词用作名词,回声。)
(6)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木荣、山峻、草茂”。
6.(1)先写山,后写水。
(2)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夏天——春冬——秋天,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突出水势,写出水的大、急快。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突出“奔放美”
春冬:突出水色,写出水的清、绿。清澈见底,奇异峻秀。突出“清幽美”
秋天:水枯气寒,猿鸣凄凉。突出“凄婉美”
7.目的是抒发感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第二阶段
1.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两山夹水的地方
3.山、水
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连绵不断 隐天蔽日)
(“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5.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特征呢?找出具体描写三峡水的语句,同样的划出能说明其特点的关键字词。
讨论明确: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奔放美)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这段写水涨流速,交通阻断。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清幽美)
(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生意盎然,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6.三峡水的枯荣
7.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8.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9.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
10.如三峡秋日游。
11.《峨眉山月歌—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渡荆门送别—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国演义——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三阶段
一、1.C
【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正确;B.正确;C.飞漱(sù)——【shù】 哀转(zhuàn)——【zhuǎn】;D.正确。故答案为C。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D项应断句为:常有/高猿长啸。
3.B
【解析】(1)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春冬之时”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A项中的“之”是代词,代前文中所提到的事物 ;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C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之”是代词,代指癞蛤蟆。据此分析,答案为B。
4.C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绝”分别为“阻断”和“极”;B项中的“自”的意思分别为“从”和“如果”;C项中的“至”都是“到”;D项中的“啸”分别是“叫”和“撮口作声”。故选C。
5.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结合《三峡》的一文对三峡的介绍,和链接材料,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介绍三峡的地貌特点、风土人情及历史变迁,还要表达出对游客的热情欢迎。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6.(1)示例:走访汉江两岸居民水 (2)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示例:连绵起伏 水 碧波荡漾 (4)示例: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解析】(1)活动方案的主题“背起行囊走汉江”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其他部分即可。不可脱离主题设计活动项目。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可仿照题干所给的例句结构。(2)写出你的发现。要读懂题干所给的两个材料。抓住关键句“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进行分析,即可探究出汉江对民族名字和民族精神的意义。(3)情景补写。对汉江的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刻画。此题需要考生有这方面的文化积淀与对汉江山水特点的把握。(4)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保护汉江流域水环境”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二、7.(1)通“缺”(2)日光,指太阳(3)飞奔的马(4)延续
8.(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9.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10.“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诗情画意,趣味良多。
11.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12.C
【解析】
7.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奔”:飞奔的马。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曦”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日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1)注意“襄”“溯”,(2)注意“奔”“以”,(3)注意“素湍”“回清”,(4)注意“清荣”“峻茂”等字词的翻译。
9.题干要求谈谈作者是怎样写水的。第二段写“异水”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水之盛。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作者还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来烘托,更加写出水之盛与水之速。这样的描写,生动而神妙。
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问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的“良多趣味”,要求结合文章加以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从景物的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可从几个方面作答: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即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巘,多生怪柏。
11.考查对结尾引用渔歌的作用的把握。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引用渔歌民谣,渲染出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从侧面表现渔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同情。
12.C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描写。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13.D
14.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
15.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16.山脉高峻重叠,绝壁千丈,石头多彩形异,树木高大茂密,猿鸣清越。
【解析】
13.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D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A表示约略估计;B繁茂;C快;D极/断。
1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崿”“异”“固”“辞”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译为:仰头欣赏,俯身体味,越熟悉越感到好,流连了两天,忘了返回。此题要注意四字句的结构特点。
16.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三峡的山的特点:山势高耸险峻,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写山的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的高耸,“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三峡的狭窄等。
译文
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林木阴森肃穆,郁郁葱葱,竟在云气的外面。仰头欣赏,俯身体味,越熟悉越感到好,流连了两天,忘了返回。眼睛所看到的,从未有过。自从高兴地看到这个奇特的景观,山水如果有灵性,也应当一定会像遇到知己一样高兴!”
17.(1)向东(2)碰到(3)偶尔
18.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
19.侧面描写。用自己攀爬的艰难和危险侧面表现山势的陡峭。
【解析】
17.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东”:向东。“稍”:偶尔。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8.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如要注意对“削”“受”“指”“扳”等字词的翻译。
19.考查选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以指扳草根而登”“践之辄陨,扳之亦陨”“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等句都是对山崖陡峭的侧面描写。也就是用攀爬的危险来侧面表现山势的险峻。
译文
突然发现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承受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结实,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地。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想自己坠落,过了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郦道元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三 峡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三峡风光吧。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三峡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奇丽三峡
新课导入
点击播放视频
学习目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习惯。(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重点)
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难点)
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素养)
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他撰写的《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写作背景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亲自给《水经》作注,是为《水经注》。其中,《三峡》一篇原本只是注释的一部分,但因其章法严谨,浑然一体而独立成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知识链接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水经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合称“四大名注”。
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三峡
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郦道元( ) 阙处( ) 重岩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朝发( ) 素湍( ) 绝 ( )
飞漱( ) 峻茂( ) 林寒涧肃( )
长啸( ) 属引( ) 沾裳( )
lì
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zhāo
tuān
yǎn
shù
jùn
jiàn
xiào
zhǔ
cháng
预习检查
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巴东三峡:
重岩叠嶂:
绝巘怪柏:
清荣峻茂 :
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
飞漱其间:
林寒涧肃:
泪沾裳:
两山夹水的地方
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极高的山峰
高而陡峭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急流的水.
冲荡.
此指峡谷.
浸湿.
整体感知
点击播放朗读视频
整体感知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 )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yù)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疏通文义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同“缺”,空隙、缺口。
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完全没有。
如果不是
正午。
半夜。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
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疏通文义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冲上、漫上。
山陵。
即使。
有时。
顺流而下。
相距(间隔)
没有这么快。
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宣布,传达。
驾着,驾驶。
疏通文义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
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急流。
回旋的清波。
极高的山峰。
茂盛。
飞速地往下冲荡。
实在、确实。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疏通文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天刚放晴。
下霜的早晨。
肃杀,凄寒。
回响。
连接。
延长。
凄惨悲凉。
通“啭”鸣叫。
消失。
打湿。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1)略无阙处( )
(2)哀转久绝( )
“阙”通“缺”,中断
转”通“啭”,鸣叫
文言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有朋自远方来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连词,如果
介词,从
代词,自己
文言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清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名词,清波
形容词,清澈
三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数词,三
数量词,多次
绝
动词,隔断
形容词,极高的
动词,停止
沿溯阻绝
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文言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素
则素湍绿谭
可以调素琴
形容词,白色的
形容词,不加装饰的
故
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连词,所以
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名词,原来
文言知识梳理
2.一词多义
属
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或
或王命急宣( )
或以钱币乞之( )
动词,连接
名词,类
副词,有时
代词,有的人
文言知识梳理
(1)虽乘奔御风( )
(2)良多趣味( )
(3)空谷传响( )
(4)回清倒影( )
(5)清荣峻茂( )
(6)每至晴初霜旦( )
3.词类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副词,实在,真的
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形容词做名词,清波
名词做动词,下霜
形容词做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4.古今异义
自非亭午夜分( )
或王命急宣( )
良多趣味( )
古义:如果 今义:从:由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古义:实在、确实 今义:良好
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知识梳理
5.文言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倒装句 : 飞漱其间 应为:(于)其间飞漱
文言知识梳理
6 .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文言知识梳理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碧绿的深潭, 回旋着清波,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6 .翻译下列句子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郦道元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三 峡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但是,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三峡吧!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①)
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山高、岭连、峡窄。
第二部分(②—④)
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夏天→水流湍急→雄壮美
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天→林寒涧肃,猿鸣凄凉→凄异美
三峡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总写山
雄奇险峻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合作探究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交代峡长
突出了山“高耸”的特点,“隐、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正面描写出山的雄奇险峻
侧面描写突出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峡谷的幽深
正面描写岭“连”,突出了山“连绵”的特点
全段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奇峭拔的特点。
合作探究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正面写夏水水势浩大的特点
可谓日行千里,侧面衬托出水流湍急
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运用夸张手法,侧面写出了江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
全段突出了夏水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特点。
合作探究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一句描写的是俯视江中所见。以“素湍”“回清”写动态,写出水的明净轻快;“绿潭”“倒影”写静态。,突出潭水的深沉宁静。
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生意盎然。
总述赞美,优美雅致。
全段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使行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情景交融,引起读者共鸣。突出了春冬三峡清幽秀丽的特点。
合作探究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直接写秋水的肃杀凄清。
渲染出猿鸣的幽凄,山谷的空旷。
全段写三峡秋天的景色。其特点是林寒涧肃,哀婉凄清。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使人更感受到山高、岭密、峡窄、水阔,从而渲染了深秋凄清萧瑟的气氛。
合作探究
4、第4段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与上文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相呼应。
内容上: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进一步渲染三峡秋景萧瑟凄清的氛围,体现作者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
合作探究
5、文章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写三峡的风光,而是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高峻的山才有江流湍急的水势,所以从山写起。
按水势涨落安排,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最具特点;再写春冬风平浪静,最后再写秋天水枯谷空、悲凉寒肃。
合作探究
6、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春夏秋冬。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
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清幽美。
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合作探究
7、本文客观地描写了三峡的景色,但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例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的欣赏赞叹之情。再如写三峡夏日的奔放和春冬之时的清幽,作者的赞叹之情也蕴含在字里行间。“良多趣味”一句,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其赞叹之情。特别是写秋日的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异,再加上悲凉的渔歌,让人感受到作者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合作探究
8、本文在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史上有很高地位,其写作特色:
【明确】①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读起来音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还富有变化,抑扬顿挫,如:常有高猿长啸,竹影奇异,空谷传向,转久绝,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语言准确。景物特点突出。全文只有150余字,却用精炼的语言把景物特点写到了极致。如用“素”形容湍急的水流,符合春天江水的特点,用“绿” 形容潭水,写出了潭水之深,潭水之静,潭水之清。
③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挺拔凸出了,还隐含着作者欣赏、赞美之情。结尾,良多趣味更是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结尾用渔歌。来渲染气氛,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凉。
瞿塘峡以“雄”著称,悬崖陡立,流水凶猛,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kuí)”之誉。
长江三峡
巫峡以“秀”著称,峡谷两岸树木繁茂,林中猿鸣声令人动容感伤,正如课文中所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西陵峡以“险”著称,峡中河道混乱,险滩无数。古人道“西陵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拓展延伸
13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挨不上。对此,一千五百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余秋雨《三峡》
拓展延伸
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本文都描绘了三峡风光,试比较其异同。
《早发白帝城》
《三峡》
同
异
都描写了三峡的水流和猿啼
体裁是诗歌
体裁是散文
用猿啼衬托行船之快和心情愉快
用猿啼渲染秋天的萧瑟气氛
拓展延伸
课堂检测
1、注音并解释:
嶂( ):
襄( ):
奔( ):
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xiāng
bēn
漫上。
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 ):
( ):
漱( ):
峻( ):
tuān
yǎn
shù
jùn
急流的水。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冲刷。
高而陡峭。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 (yǎn)
B.沿溯(sù) 曦月(xī) 叠嶂(zhàng) 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哀转(zhuàn) 蔽日(bì)
D.涿县(zhuō) 略无(lüè) 绿潭(tán) 凄异(qī)
课堂检测
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正确;B. 正确;C.飞漱(sù)--[shù] 哀转(zhuàn)--[zhuǎn]; D. 正确。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CD:正确。
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B.自三峡七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课堂检测
C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绝”分别为“阻断”、“极”和“消失”;B项中的“自”的意思分别为“在”和“如果”;C项中的“至”都是“到”;D项中的“清”分别是“清波”和“清澈”。
课堂检测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B.文章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进行正面描写。
C.文中“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D.文章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B
【解析】B.有误。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现山之高峻,运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
课堂检测
6、读课文《三峡》,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
A.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
【解析】A项为《三峡》中的名句,B、D项描写的是春冬之时的三峡,C项中“晴初霜旦”可以推断是秋季,这句话正是对三峡秋季的描写,所以选C。
课堂检测
7、读课文《三峡》,体现三峡山河秀丽的句子( )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三峡七百里
C.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解析】:A、B、D分别表现三峡的险、长、窄,而C是对三峡的水和山的描写,所以选C。
三峡
总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高峻美
四季之美
夏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
奔放美
春冬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瞰)
清幽美
秋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萧瑟凄清)
高猿长啸,渔者悲歌(凄异哀转)
凄婉美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绝 怪柏,悬泉瀑布 (仰视)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原卷版)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 (yǎn)
B.沿溯(sù) 曦月(xī) 叠嶂(zhàng) 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哀转(zhuàn) 蔽日(bì)
D.涿县(zhuō) 略无(lüè) 绿潭(tán) 凄异(qī)21·cn·jy·com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自/非亭午夜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B.文章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进行正面描写。
C.文中“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D.文章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二、句子默写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与船夫的悲惨生活。
(3)《三峡》中交代水流湍急、表现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浩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5)《三峡》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正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岷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B.每至晴初霜旦(下霜)
C.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D.属引凄异(读zhǔ,连接)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C.绝藏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不以疾也 以残年余力
9.下列选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在长江上游,是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B.《水经注》一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作者笔下的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D.作者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三峡四季的景物,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10.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语言表达
11.为展示长江三峡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友善的人文气息,三峡旅游部门精心制作了视频短片,请根据课文和你对三峡的了解,为短片配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三峡旅游。
五、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三峡》: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⑴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⑵,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⑶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⑷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⑸。林中萧森⑹,离离蔚蔚⑺,乃在霞气云表⑻。仰瞻俯映⑼,弥习⑽弥佳,流连信宿⑾,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⑿,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⒀”(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⑴山松: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一作“山僧”。⑵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劝人注意。⑶践跻: 登临。⑷崿:山崖。⑸辞叙:言辞来叙说。⑹萧森:树木高长竦立的样子。⑺离离蔚蔚:繁荣茂盛的样子。⑻霞气之表:霞气,指云气。表,外。⑼仰瞻俯映:抬头欣赏,俯身观看。⑽弥习:愈熟习。⑾信宿:两晚。⑿目所履历: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⒀亦当句:紧承上文说,山水如果有灵的话,逢此探索幽胜的人,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
1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沿溯阻绝 溯:( )
⑵不见曦月 曦:( )
⑶常闻峡口水疾 疾: ( )
⑷奇构异形 形:( )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5.两文都使用了引用的表现手法,在两文中各有哪些作用?
16.两文各自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总结三峡的特点,你会怎样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浪游记快(节选)》:甲辰之春,余随吾父于吴江明府幕中,与山阴章苹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颐蔼泉诸公同事,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第二次瞻仰天颜。一日,天将晚矣,忽动归兴。有办差小快船,双舻两浆,于太湖飞棹疾驰,吴俗呼为"出水辔头",转瞬已至吴门桥。即跨鹤腾空,无此神爽。抵家,晚餐未熟也。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 间 千 二 百 里,虽 乘 奔 御 风,不 以 疾 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B.良多趣味 (实在)
C.抵家 (到) D.天将晚矣 (将来)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抵家,晚餐未熟也。
20.为了表达船行之快,两个文段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
21.两个文段中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部编版】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 (yǎn)
B.沿溯(sù) 曦月(xī) 叠嶂(zhàng) 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哀转(zhuàn) 蔽日(bì)
D.涿县(zhuō) 略无(lüè) 绿潭(tán) 凄异(qī)21·cn·jy·com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 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正确;C.飞漱(sù)——[shù] 哀转(zhuàn)——[zhuǎn]; D. 正确。故答案为C。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自/非亭午夜分
【答案】D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自非/亭午/夜分。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绝”分别为“阻断”和“极”;B项中的“自”的意思分别为“从”和“如果”;C项中的“至”都是“到”;D项中的“清”分别是“清波”和“清澈”。故选C。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D
【解析】 D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B.文章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进行正面描写。
C.文中“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D.文章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答案】B
【详解】B.有误。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现山之高峻,运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故选B。
二、句子默写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与船夫的悲惨生活。
(3)《三峡》中交代水流湍急、表现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浩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5)《三峡》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正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山献)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内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试题(1)题为直接默写,难度不大;(2)—(6)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湍、倒、漱、峻、茂、裳、暮、御、襄、溯、嶂、蔽、曦、”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积累理解分析并筛选,就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岷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B.每至晴初霜旦(下霜)
C.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D.属引凄异(读zhǔ,连接)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C.绝藏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D.不以疾也 以残年余力
9.下列选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在长江上游,是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B.《水经注》一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作者笔下的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D.作者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三峡四季的景物,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10.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
7.C 8.B 9.D
10.(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色的影子。
【解析】
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沿溯阻绝”意思是: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沿:顺流而下。故选C。
8.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从/连词,如果; B.都是助词,的;C.副词,极/动词,消失;D.代词,这么,这样/介词,凭借;故选B。
9.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D.“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者先写山,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开始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接着写春冬三峡之景。最后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作者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但不是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三峡四季的景物。故选D。
10.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以,这么;疾,快。
(2)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点睛】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四、语言表达
11.为展示长江三峡瑰丽奇异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友善的人文气息,三峡旅游部门精心制作了视频短片,请根据课文和你对三峡的了解,为短片配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三峡旅游。
【答案】现在展现在您眼前的是长江三峡。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季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秀丽的三峡风光、纯朴的三峡人民,真诚欢迎八方来客。
【解析】【分析】注意解说词首先要有称呼语,介绍的内容要连贯,突出景物的引人之处,注意表述的优美性。
【点评】本题考查导游词的拟写。根据导游词的特点,将三峡的突出景色介绍给大家即可。
五、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三峡》: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⑴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⑵,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⑶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⑷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⑸。林中萧森⑹,离离蔚蔚⑺,乃在霞气云表⑻。仰瞻俯映⑼,弥习⑽弥佳,流连信宿⑾,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⑿,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⒀”(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⑴山松: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一作“山僧”。⑵临惧相戒: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戒,告,劝人注意。⑶践跻: 登临。⑷崿:山崖。⑸辞叙:言辞来叙说。⑹萧森:树木高长竦立的样子。⑺离离蔚蔚:繁荣茂盛的样子。⑻霞气之表:霞气,指云气。表,外。⑼仰瞻俯映:抬头欣赏,俯身观看。⑽弥习:愈熟习。⑾信宿:两晚。⑿目所履历: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⒀亦当句:紧承上文说,山水如果有灵的话,逢此探索幽胜的人,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
1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沿溯阻绝 溯:
⑵不见曦月 曦:
⑶常闻峡口水疾 疾:
⑷奇构异形 形: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5.两文都使用了引用的表现手法,在两文中各有哪些作用?
16.两文各自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用一句话总结三峡的特点,你会怎样说?
【参考答案】
1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析】断词断句,把古文语句中的词语判断正确,再依据词语划分句子的节奏。“七百里中”可以理解为地点名词。
13.⑴逆流而上。⑵太阳。⑶快。⑷形状。
【解析】此题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题时,如果平时积累不够牢固,可以凭借上下文的内容加心理解,如从“月”字想到“曦”字可能是太阳的意思。
14.⑴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⑵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⑴句“清荣峻茂”四个字写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把它们各自的主语翻补充完整。⑵句中要注意“惊知己于千古”是时间状语后移,翻译时把顺序调顺畅。
15.甲文引用了渔者歌词,侧面描写巫峡,衬托凄凉氛围。乙文引用了山松的话,描写叙述三峡秀丽奇特的景观。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表现手法的作用。甲文中的引用是为了侧面衬托,乙文整篇使用了引用的手法。
16. 甲文主要突出三峡不同季节里的不同特点,乙文主要突出三峡山的秀丽美好。三峡山秀水美。
【解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题时,要先理解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再看突出这方面内容的什么特点,最后把两者加以比较。两者一个写水,一个写山,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译文】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浪游记快(节选)》:甲辰之春,余随吾父于吴江明府幕中,与山阴章苹江、武林章映牧、苕溪颐蔼泉诸公同事,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第二次瞻仰天颜。一日,天将晚矣,忽动归兴。有办差小快船,双舻两浆,于太湖飞棹疾驰,吴俗呼为"出水辔头",转瞬已至吴门桥。即跨鹤腾空,无此神爽。抵家,晚餐未熟也。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7.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B.良多趣味 (实在)
C.抵家 (到) D.天将晚矣 (将来)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抵家,晚餐未熟也。
20.为了表达船行之快,两个文段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
21.两个文段中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7.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划分节奏的难点“不以疾也”,“不以”意为“不认为”,后面省略了对象状语“比它”,所以从“以”后划开。
18.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D项中“将”是“快要,将要”的意思。
19.⑴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⑵到家的时候,晚饭还没有做好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⑴句中要注意“襄陵”“沿溯”这两个关键词。⑵句要注意“抵”是“到”的意思。
20.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用快马和长风与长江上行船作对比,突出船行之快;乙文用驾鹤与太湖上行船作对比,突出船行之快。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鉴赏。为了写船行速度,文章都写了行程和时间,还分别与其他速度快的事物对比,对比是题目中考查的表现手法。
21. 甲文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乙文表达对船行速度的惊叹,也有瞬间到家的高兴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甲文作者是郦道元是地理学家,写自然山水完全是为了再现祖国的壮丽河山;乙文作者从单位回家,归家途中有对船速的惊叹,有回家时的欣喜。
【参考译文】
甲辰年春天,我跟着父亲在吴江明朝的官府里做事,和山阴的章苹江、武林的章映牧、苕溪的颐蔼泉等人一同做事,尽力承办南斗圩行宫,能够再一次看到皇帝的面。一天,天快黑了,我忽然起了回家的念头。正好有一只官府办公的快船,两头都有两支船浆。我们从太湖划船飞快地前进,吴江的风俗喊作“出水的马”,转眼间已经来到吴门桥。即使是驾着仙鹤在空中飞,也没有这样爽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三峡》九图导览学习流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1.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合作交流】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赏析这句话的含义。
【合作交流】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赏析这句话。
【合作交流】八个字总结全段,“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树、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景、情融为一体。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凝练。
4.第3段文字写三峡什么季节的风光?试分析。
【合作交流】秋季。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写林寒涧肃、猿鸣凄凉,让人更加感受到深秋萧瑟的气氛。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句话从什么角度写秋景?试分析。
【合作交流】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为秋景所触发的感情。“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
6.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
【合作交流】因为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为峡,所以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三峡景色特征之一即为山高岭连,所以从山起笔,符合特征。另外,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疾速的原因:山高,水的落差大;山连,水不外泄;峡窄,单位面积里水的流量大。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画面。
7.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合作交流】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