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20: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辞(cí) 教诲(huì)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发髻(jì) 陌生(muò) 抑扬顿挫(cuò)
C.绯红(fēi) 解剖(pāo) 芦荟(huì)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油光可鉴(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辫子 樱花 标至 会馆 杳无音讯
B.精通 芦荟 客死 寓居 深恶痛疾
C.时事 愤然 托辞 凄然 油光可签
D.驿站 适值 介意 扒手 仰扬顿挫
3.下面句子没有运用反语手法的一句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C.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D.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一说到河池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马油鱼啦,环江香猪……
B.“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
C.“七 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河池日报》的《红水河副刊》栏目踊跃投稿。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
二、综合性学习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的,“强国有我”,“我”就是少年。
6.2022北京冬奥会上,我国的冬奥健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少年强则国强”“强国有我”的内涵。例如谷爱凌勇敢挑战自我,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的冠军。如果你有幸见到谷爱凌,会跟她说些什么?
7.班级要召开以“少年强则国强”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设计两项班会内容。
内容一:
内容二:
8.你还了解哪位少年的事迹,简要概括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⑩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1)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_
10.第⑤段“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__________。
1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12.鲁迅先生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伟大”?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藤野先生(节选)
①……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②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③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④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襄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乙】
我的戏精老师
①我高三时的数学老师姓王,家住在校园南侧的教师宿舍楼,她每晚都到教室转一圈儿,有时课间还给我们讲她家孩子的事。
②王老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爱学习,典型学霸。读小学时一次数学考试考了79分,回家后乐呵呵地把试卷交给王老师,王老师瞥了一眼成绩,二话没说,一脚将大儿子从里屋踹到外屋去了,然后一顿狠训。王老师说这话时目光斜睨绕教室一周,我等考试低分徘徊在中下游的同学瞬间感觉自己的屁股也仿佛被王老师凌空踹了一脚,忙低头在心里自我检讨。正在忐忑不安时,王老师突然将目光收回,笑嘻嘻地说,后来俺才知道,那次考试班里最高分就是79分,多数同学都不及格。大儿子这一脚白挨了,骂也白受了,但老娘打骂儿子只凭情绪,没道理可讲。
③王老师一说起小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小儿子从小不爱学习,技校毕业后进了工厂,老羡慕哥哥坐办公室。王老师谈到这里时目光又斜睨绕了教室一周,总结道:这怨谁呀,上学时不好好学习,工作后后悔了,晚了!现在俺大儿子是镇党委书记。小儿子,哼,早被单位领导开除了。
④高考前,王老师动用了题海战术,我们每天做试题都要做吐了,想松懈时,王老师就在耳畔唠叨她大儿子小儿子的事,这鸡汤打下去,我们又满血复活了,有时家长给我们施加压力太大,青春期的小火山刚想爆发时,便想起王老师当年的凌空一脚,那么委屈的一脚,她大儿子都忍了,父母供我们吃喝穿,偶尔吐槽几句,即使说错,也忍了吧。
⑤高考前一个月,王老师对我们讲,这几天得保重好身体,这期间万万不能吃坏了肚子。热情邀请住校生去她家吃饭。这话王老师每天都在教室吆喝一遍,有同学小声嘀咕,住校生算起来有四五十位,都去她家吃饭,早饭得吃到中午呀。王老师耳朵灵,听到了,笑嘻嘻地回,俺这是客套话,知道你们不去才这样说的,但有俺这句话,是不是心里感觉很温暖,带着这份温暖好好备战迎接高考吧,孩子们!
⑥高考前一天,王老师又来教室谈起了她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这次剧情有了反转,小儿子因调皮捣蛋被工厂开除后,自己单干,现在已经是公司大老板了,经济上比大儿子强多了。说着王老师抬起手腕让我们看她的玉手镯,得意地说,一万多元呢,小儿子给买的。谁也预料不了未来,尽力考就是了,考完就是胜利。至于考哪所大学,考上与否,都不见得是坏事。考上好学校,将来走大儿子的路,顺顺利利;考不上,将来走小儿子的路,坎坷点,但有可能当大老板呢。两条路都是金光大道,俺看都不孬。
⑦嘿,这王老师,捆绑了我们三年,临高考又来给我们松绑来了。
⑧高考结束后,天空突降暴雨,校园里的百年老树都被狂风连根拔起,那晚我们班里同学都没回家,聚在宿舍里吃散伙饭。王老师穿着雨衣也来了,她说她不放心,怕有些学生考试发挥失常,考砸了,心里难过想不开。她看到我们每个人脸上都乐呵呵的,她就放心了。牵肠挂肚慈母心,我们哪能想不开呀,大儿子的路走不通可以转小儿子的路嘛。
⑨那晚,终于熬完了高考的我们,借着王老师这句鸡汤大醉了一场。
13.【甲】文②~④段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
14.【乙】文中的老师是个“戏精”,请概括出能表现她这一特点的三件事。
15.体会【乙】文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16.【乙】文⑨段中加点词语“大醉”蕴含了哪些情感?
17.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两文写作目的相同。【甲】文长于叙事,语言简洁质朴;【乙】文工于描写,语言幽默诙谐。
B.【甲】文①段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形象:生活简朴、治学严谨。
C.【乙】文②段中的“斜睨”表现了老师在偷看我们的反应,想要了解自己教育效果的心理。
D.【乙】文对小儿子着墨不多,借他的经历阐明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突出中心。
(三)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被称作“丑儿”的俊老师
①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农村老家上小学,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刘老师。
②那时有一个词叫作“奶油小生”,刘老师绝对配得上。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刘老师长得真是浓眉大眼儿、细柳条儿、大高个儿、国字脸儿、唇红齿白。他总是穿一身蓝色中山装,看起来干净、整洁、利索。最引人注目的是左胸的上衣口袋里总插着一支钢笔,银色的笔帽在阳光照耀下闪闪放光。这样的英俊小生,不知大人们为什么私下总叫他“刘丑儿”。
③刘老师的拿手好戏就是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粉笔字。他写钢笔字不像我们用无名指和小指紧紧地拥着中指,五个手指一起用力,而是右手的小指像升降机一样慢慢地升起来,即使稿纸上没有格子,写出来的字也是一条直线。刘老师的粉笔字更不必说了,同样的一个汉字在他手里变化多端,形状、线条各不相同。我在书写方面受到刘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刘老师是民办教师,既要教书又要打理庄稼,一到农忙时难免要请假。当时又没有代课教师,这时我这个“好学生”就派上了用场。
⑤每天早晨,刘老师会把半天的教学任务告诉我,留一些作业。我煞有介事地坐在讲桌后面,一边写作业,一边支棱着两只耳朵,像雷达一样不断扫描着整个教室。一有风吹草动,我就会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到那个“淘气”的同学面前,瞪着眼睛望着他,直到他安静下来为止。当刘老师扛着铁锹满脸疲惫地赶到教室看到班级秩序井然时,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那时的我为了不折不扣地完成刘老师布置的任务,遇到问题时不等不靠,慢慢地养成了遇事爱思考的好习惯。
⑥记得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对于作文刘老师也有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每篇作文都要写上至少一句名人名言。即使到了现在,在文章中适当插入名人名言,同样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⑦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与刘老师一起家访的情景。每到七八月份,我和刘老师吃罢晚饭,天还没擦黑儿就结伴而行,一起到邻村进行家访。刘老师与家长一起拉家常,谈学生的情况。一番表扬和鼓励之后,孩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时刘老师就善意地指出孩子的缺点,请家长给予配合。家长总是千恩万谢,大家都是那样真诚自然,没有一丝做作与虚伪。当我成为一名班主任后,我也像刘老师一样每个学期都抽出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⑧过年回家时,我跟母亲又一次提到了自己的小学老师,这才知道刘老师之所以被称作“刘丑儿”,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起一个“丑名”为的是好养活。几十年来,刘老师早就是县城的名人了。每次县城“跑落子”(民间舞蹈),刘老师准是那个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丑角”,插科打诨,为无数人带来了欢乐。我终于知道刘老师被称为“丑儿”的内涵。
⑨一转眼40年了,刘老师我多想再次当你的学生,倾听你的教诲;我多想再次与你肩并肩走在家访的路上,再次与同学聊聊过去、现在的故事。
18.结合文章②——⑧段,补充表格中空白处内容。
时间 事件
上小学时 回忆幼时,老师被称“刘丑儿”
农忙时节 (1)
(2) 学习写作,老师使用“杀手锏”
七八月份 结伴家访,老师拉家常,指缺点
过年回家 (3)
19.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我煞有介事地坐在讲桌后面,一边写作业,一边支棱着两只耳朵,像雷达一样不断扫描着整个教室。
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老师有哪些特点。(写出两点并分析正确即可)
21.刘老师给我带来了哪些影响?(写出两点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B.“陌”读作“mò”;
C.“剖”读作“pōu”;
D.“瞥”读作“piē”;
故选A。
2.B
A项,“标至”应为“标致”。C项,“油光可签”应为“油光可鉴”。D项,“仰扬顿挫”应为“抑扬顿挫”。
3.B
考查修辞手法。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A项“标致”,C“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D“正人君子”都是反语。而B项没有运用反语手法。
4.D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病句修改如下: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情形”。B项动宾搭配不当,“水平”改为“能力”。C项句式杂糅,去掉“使”。
5.A
B.“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七·一”这类有固定意义的节日,中间不需要加间隔号;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独立引用,引号外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内;
故选A。
6.示例:你好,谷爱凌。祝贺你取得了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的冠军。你是中国的骄傲,我要向你学习,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7.示例:内容一:讲述“少年强”的故事 内容二:畅谈如何做到“少年强”内容三:朗诵《少年中国说》
8.示例:王二小在敌人的威胁面前,镇定自若,机智的把敌人领进了埋伏圈,最后壮烈牺牲。
9.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10.参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11.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对学生循循善诱、认真负责的严师形象。
12.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求真务实,如了解裹脚。虽然藤野先生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在鲁迅先生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3.认真负责,热情诚恳,严谨求实。
14.(1)平时上课,老师借两个儿子学习经历给我们施压,鞭策我们努力学习,教育我们理解父母。
(2)高考前一个月,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温暖,热情地邀请住校生回家吃饭。
或:老师热情邀请住校生回家吃饭,学生指出她是客套,她大方承认,并说自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温暖。
(3)高考前一天,老师讲两个儿子的工作情况,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15.表现了老师所讲的故事对我们产生的积极的影响,侧面烘托出老师是一个教导有方、充满智慧的人。
16.我们对老师良苦用心的深深理解,对这个充满智慧的老师的由衷感谢,沉浸于老师的关爱之中。
17.C
A.有误,甲文夹叙夹议,并非“长于叙事”;
B.有误,甲文第①段只写了藤野先生的衣着,并没有表现出藤野先生治学方面的特点;
D.有误,本文的中心是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
故选C。
18.(1)老师忙碌,我帮老师管理班级(2)三年级时(3)提到老师,明白“丑儿”的内涵
19.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我”四下看学生的目光比喻成雷达扫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一丝不苟、严阵以待的样子,表现了我能干、负责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20.(1)外表英俊,从外貌描写可以看出
(2)勤劳能干,工作负责。从自己下地干活,先安排好班级的事情,干完活马上回班级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家访的情节也能看出对工作的负责。
(3)心地善良,关爱学生,懂得教育方法,从家访中委婉指出孩子缺点可以看出。
(4)写得一手好字。从“拿手好戏”这个词和对刘老师写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21.(1)在写字方面,受到刘老师的影响。
(2)养成了遇到问题不等不靠,爱思考的好习惯。
(3)写作文时,善于引用名人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成为一名班主任后,也像刘老师那样抽出时间家访,与家长建立深厚的友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