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20: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本题3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摧枯拉朽 记忆尤新 震撼人心 笼罩
B.世事苍桑 重峦叠嶂 色彩斑斓 荟萃
C.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殚精竭虑 缅怀
D.从容不迫 眼花瞭乱 震耳欲聋 由衷
2.(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溃退(kuì) 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āo)
B.遗嘱(zhǔ) 泄气(xiè) 翘首(qiào) 一丝不苟(gǒu)
C.要塞(sài) 咆哮(páo) 娴熟(xián) 殚精竭虑(dān)
D.轨迹(guǐ) 澎湃(bài)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bǐng)
3.(本题3分)在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奥运会决赛中1.7秒中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她精湛完美的技艺,赞扬了我国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消息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盛况,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交代了新闻背景。
C.《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2017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的新闻事件。
D.《一着惊海天》这篇新闻特写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4.(本题3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实现“中国梦”的创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充斥媒体,让他们来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在美国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的今天,我们不能自乱阵脚,必须传播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④同时,作为个体,对消息的传播也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③②①④⑤ B.①③②⑤①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5.(本题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军凭着旺盛的士气,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B.为了尽快转变我们班的差生,王老师殚精竭虑,不辞辛苦地忘我工作。
C.他的来信震耳欲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为国争光的道理。
D.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D.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7.(本题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材料二:中国航天已呈领跑之势。今年三季度,天宫二号即将发射升空,对接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计划于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届时,或将是人类唯一的在轨太空家园。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截至目前,国内运营里程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国高铁正在走进俄国、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材料三:中国目前承担的国际维和经费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中国派出的军事维和人员达2720人,居世界第一,在冲突不断、疾病肆虐、气候恶劣的地区,都有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
(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能反映我国科技成就的栏目名。
栏目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采用对偶句式为材料二中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以“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为题,在班上组织一个一分钟演讲比赛,邀请你参加,请你准备一篇100字左右的演讲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列特写,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8.(3分)作者将吕伟连贯的跳水动作进行了分解,犹如慢镜头回放。请为前四段中吕伟跳水的几个镜头进行命名。
9.(3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10.(3分)第④段加点的“哧”是拟声词,有何妙处?
11.(4分)这是一篇新闻特写,为什么还要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①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②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③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④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⑤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⑥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⑦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⑧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⑨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 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 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⑩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略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2.(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她只能活七小时”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故事发展蓄势。
B.文章在叙述上恰当地使用插叙,使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结构清晰,一目了然。
C.在战争年代,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鲜血、死亡,这篇报道,让人们看到了战场之外人性的温情、伟大,增强了当时的美国人民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D.本文语言既具有新闻平实的特点,客观的报道,又具有文学色彩,比如开篇的环境渲染,与下文紧张的发展形成对比。
13.(3分)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14.(3分)本文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用突出的时间点贯穿全文,请你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5.(3分)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16.(4分)这篇新闻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的背景谈谈这篇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点)
三、课外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曾子烹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①。”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③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zhì],猪;②适,回来;③戏,戏言、开玩笑。
17.(3分)曾子是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老师是________;对于曾子说过的话,我们并不陌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用简短的语言归纳短文的主题。
19.(4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之市( )
②其子随之而泣(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遂烹彘也( )
20.(2分)翻译句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四、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题大庾岭【1】北驿
宋之问
阳月【2】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3】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4】不开。明朝望乡处【5】,应见陇头梅。
注释【1】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2】阳月:阴历十月。【3】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4】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5】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21.(2分)下列关于诗歌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写到 “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了。
B.颔联写到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
C.颈联虚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想象见到的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
D.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
22.(2分)下列关于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
B.后两联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
C.颈联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势。
D.尾联中写到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五、作文(共50分)
23.
幸福不一定是豪华的服饰,也不一定是高档的住宅,其实,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生活中一种叮嘱、一种牵挂,是生活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主题自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C
6.D
7. (1)科技成就日新月异 (2)示例:中国航天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位居前列;中国航天领跑,中国高铁超前;中国航天成就辉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3)提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能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角度)具体阐述。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即可。
8.准备、起跳、腾空、入水
9.D
10.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轻快,表现了吕伟跳水技艺的高超。
11.从侧面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12.B
13.因为在当时的情形下,要得到青霉素非常困难;是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把青霉素及时地送到小女孩的病床前。
14.①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②渲染了紧张的气氛。③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清晰显现出援救的进展。④表明人们援救行动效率高,行动快。
15.句中“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强烈的感彩,体现了人们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关怀,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6.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②说明世间有大爱,歌颂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③激发战争年代的人们对人性、对爱的关注。④鼓舞人们对战争的必胜信念: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战胜一切。
17. 儒家; 孔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为人必须讲诚信,即使是对还仍然无知的小孩。
19. ①动词,去; ②代词,代“母亲”; ③连词,不过; ④于是。
20.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1.C
22.B
23.例文:
品味幸福
“幸福”是大家众所皆知的一个词汇,可幸福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鸣响了。”对于高尔基来说,读书便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对于我来说,亦然。
曾几何时,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窝在被子里,打着一盏小小的台灯,暧昧的灯光擦过脸颊,印出书中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我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心 却仿佛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情也跌宕起伏。就算是上课,我也再书,特别是碰上我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我便一头扎进桌斗,因为那里有一本我放 不下手的书。当然,伴随着的烦恼是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掉到了二十,又到了二十开外…但我仍乐此不疲的自顾自的沉浸在浩瀚的书中世 界里。为此少不了父母的烦恼,看着我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他们只得把我的书没收,并答应只有考试考好了才还给我。
还记得当时我整个晚上都睡不好了,满脑子想的就是看书,可父母这次竟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片都没留下。我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决定好好用功读书,让父母把书还给我。
于是突然发现,有那么一个在被窝里偷偷看书的小身影不见了,还有那么一个上课不好好听讲在桌斗下看书的小身影也不见了。多出来的是一个在晚上用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小女孩。
以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我的改变而消失,反而更加的另人回味了。
于是我为了早日拿到心爱的书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那时的我只是单纯的想着完成任务,拿到自己想要的“报酬”(也许你会觉得有点功利化但我那时就真的是那么想的)——书。
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是突然而又巨大的,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喜悦甚至超过了读书本身的乐趣。我发现这种通过努力赢得的成果的这份喜悦,胸中的这股莫大的幸福感,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
也许幸福真的很简单,早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现在,更是体会出了努力后更加巨大幸福感。
其实我要感谢父母,能让我明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幸福,才是最珍贵的。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品味幸福,就像一个人想捡起地上散落的名为幸福的珍珠,就必须的弯腰,不然你什么都得不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