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8-13 1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二节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②举例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
③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培养学生的推断,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
②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通过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人们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营养成分,经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后,除转化为人体结构成分之外,主要用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运动员的饮食入手,指导学生做好“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交流以及小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食物的热价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了解我们每天的活动需要多少能量,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的量以维持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这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生长发育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真正地体现了《标准》所倡导的用生物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保持身体的健康发育这一宗旨。
课前准备:
探究不同食物热价的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解剖针、温度计、量筒、蜡烛、蒸馏水、花生、核桃种子等,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3分钟 提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两个过程?进行的原理是什么?两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是由谁产生的?它是怎样产生的?过渡:在此过程中除了产生了二氧化碳外,还产生了大量的能量,你知道人体内的能量是怎样利用的吗?每个人所需能量是否相同? 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巩固旧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 提问:他们俩个谁的食量大 为什么 你知道其中的大人是做什么运动的吗?他的饮食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相扑运动员食量相当于同龄人的5-6倍。过渡:那么人体是怎样获得能量的呢? 大人的的食量大,运动量大,能量需要多。相扑运动。 通过一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学问,生物知识就在身边。
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 让学生看书,仔细阅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填空:1、能量的摄取: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具体说不源于食物中的 2、食物的热价是指 克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 。3、糖类的热价为 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为 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 千焦/克。4、能量释放的场所是 。5、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人体进行 和 。6、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的多少与 、 、 和 等因素有关。 学生带着问题先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填空,对本节知识点初步探究了解,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不是很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的听课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才能快速激发其学习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20分钟 设疑:大家知道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哪里?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引导学生小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后,一部分用来构建细胞,另一部分用来为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同的食物的营养成分不同,所含的能量也不同。食物所含的能量的多少一般用热价来表示引导学生明确热价的概念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的多少。过渡:那么不同的食物热价相同吗?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提出问题:不同食物的热价有没有差异?作出假设:不同的食物热价不同。 1、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的制订计划交流完善实验计划2、出示课件介绍实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巡回指导。表达交流:1食物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说明了什么?2不同食物的热价为什么有较大的差异?3你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与它的实际热价相符吗?为什么?教师小结: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据测定糖类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38.91千焦/克。拓展认识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食物名称热价食物名称热价猪肉16.54面粉14.81牛肉7.20大米14.43鸡肉6.99玉米面14.98鲫鱼4.52花生22.82鲜牛奶2.89黄豆17.24以上一些数据对你来说有什么启示?【精讲点拨】据统计,成年男子每天所需能量约为 12500 千焦。如果一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 100 克蛋白质、600 克糖和 200 克脂肪。1 个月后,这名男子的体重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该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为(100克*17.15千焦/克)+(600克*17.15千焦/克)+(200克*38.91千焦/克)=1715千焦+10290千焦+7782千焦=19787千焦 他每天所需能量应为12500千焦而他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远远多于所需的,所以他一个月后会发胖。过渡:19787千焦的能量能使该男子发胖,但对于一个相扑运动员来说他也会发胖吗?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1提出问题:(1)我们人体的不同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一样吗?分析讨论运动、讲话和思维等一切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即使在安静睡眠时人也需要足够的能量。(2)人在一天中消耗的能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总结 1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活动强度不同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 2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多少因年龄、性别、体质而有所不同。在发育期消耗的能量比其他时期多。 拓展思考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们的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 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植物的能量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里。明确热价的概念知道探究活动的步骤,分组合作完成制定计划和完善实验计划观看实验过程课件,知道方法及注意事项分组实验探究1食物中蕴含着能量2食物的营养成分不同3不相符,因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还有少量热量加热了试管,操作过程中了有部分热量散失了解有关的数据自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做到合理膳食。也可以通过自己分析计算知道该男子一个月后的变化情况观察图片,了解人体的不同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安静睡眠时人也需要足够的能量。年龄、性别、体质、发育时期、活动强度人体每天摄取的食物中所蕴含的能量应与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维持相对平衡。摄入的能量过多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身体发胖影响健康和学习。饮食中要注意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和不同发育时期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做到合理膳食。 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及知识的运用等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明确了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通过认识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让学生明确自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做到合理膳食。通过精讲点拨,让学生理解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做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所学的生物知识真正应用到是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知识整合点拨建构5分钟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点?你又有什么收获?点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能量的获取:有机物 2、能量的释放: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影响能量释放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发育时期、活动强度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
A类:基础过关
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维生素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多的是
A.快走 B.骑车 C.慢走 D.唱歌
3、供给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
A.构建细胞 B.转化废物 C.提供能量 D.构建细胞和提供能量
5、相同质量的下列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最多的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6、下列营养物质中既参与构造细胞又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①蛋白质 ②糖类 ③脂肪 ④水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非选择题
7、食物的热价是指一克食物 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
8、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具体的说来源于食物的 。
9、人体的每个细胞可以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 , 同时 用于人体进行各项 和 。
B类:能力提升
1、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
A.怕冷的缘故
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
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 的主要原因是( )
A.营养良好 B.营养不良 C.缺少运动 D.缺乏维生素
3、我国人民的膳食中总热量大约65%的来自于糖类,18的来自脂肪,12的来自蛋白质。现有一男生,日所需能量约为12540千焦,请问他每日中午蛋白质的供应量为( ) 克 A.87.74 B.35.1 C.38.67 D.26.32
4、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中的化学能 B.食物中的能量 C.太阳光能 D.热能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增进健康的最佳方式——有氧运动
并非任何运动都有益于健康。有氧运动才是增进健康的最佳方式。它是指以增 强人体吸入、输送并使用氧气为目的的耐久性运动。人体运动需要能量,而人体的能量来源于体内有机物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分解释放能量需要氧气,所需氧气通过从外界吸入来满足需要。这时体内的一系列需要氧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为有氧代谢。当我们锻炼身体时,身体需要的氧气在运动时都能及时满足,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的特点是速度较慢,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有氧运动对技巧要求不高,因而方便易行,容易坚持。无论什么年龄和性别的人,有氧运动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写出有氧代谢的化学反应式(可用文字代替). 。
(2)根据有氧运动的特点,试列举五种有氧运动的方式: 。
(3)有氧代谢和有氧运动有什么联系 。
C 类:拓展探究
1、做“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的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丽丽同学想测定花生与核桃仁哪个热价高。他们小组是这样进行实验的:在两个试管中装入同样高度的水,取一个花生仁、半个核桃仁,用解剖针插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给两试管加热。等花生仁、核桃仁燃烧完毕,分别测出两个试管中水的温度。再经过计算,得出结论。请问他们的结果准确吗 为什么
(2)小伟同学做的是测定花生仁的热价。但小伟将他得出的数据与课本中所给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他的数据比课本中的数据小。请你帮小伟分析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2、你班内有的同学经常不吃早点,每天上午第四节课时常常感到头晕、难受、全身无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你能帮他分析原因吗?请你给他一些建议。
参考答案
A类:基础过关
1.B 2.A 3.A 4.D 5.B 6.A 7.彻底氧化分解 热量 8.食物 营养物质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9.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 生理活动 保持体温
B类:能力提升
1.D 2.C 3.B 4. C 5. (1)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骑自行车、爬山、游泳、慢跑、较长时间的步行、扭秧歌、做广播体操等(3)有氧运动以有氧代谢为基础
C 类:拓展探究
1、(1)不准确,因为在实验中没有很好地控制变量。试管内装的水量可能不一样;一个花生与半个核桃仁的质量可能不一样,试管内的水温在加热前可能不一样。
(2)花生燃烧时散失掉较多的热量;测量不准确;计算错误。
2、每天早晨不吃早点还要进行繁重的学习活动,消耗大量的能量,就会造成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头晕、难受、全身无力等症状,因此必须保证每天都吃好早餐,并做到一日三餐都要按时进餐。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一、能量的获取:食物---有机物
糖类:17.15千焦/克、蛋白质:17.15千焦/克、脂肪:38.91千焦/克
二、能量的释放:---氧化分解: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影响能量释放的因素:年龄、性别、体质、发育时期、活动强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通过主动猜想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到不同食物的热价是不同的,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体内能量释放的过程并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体的呼吸作用相联系,从而理解能量释放的意义和呼吸作用的实质;通过分析、讨论、解读各种年龄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学生了解了同一个人在同一发育时期的活动量所消耗的能量不同,活动量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多;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育时所需要的能量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发育时期所需要的能量也不同,让学生形成用生物学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保持身体健康发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