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了解泌尿系统位置和功能;
②理解排泄的概念;
③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重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认真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片、课件、猪的肾脏,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主动获取知识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推测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决难点。
将课堂学习有的放矢地延伸到课外。着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利用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愉快全面地接受新知,并顾及个别差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展示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投入,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①多媒体课件类: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观察用具及材料:新鲜的已解剖好的猪的肾脏,解剖盘,解剖针,肾脏内部结构挂图。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 同学们知道,人体生命活动需要不断从生物圈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66页第一段内容,说说什么是排泄?思考人体排泄的主要途径是有哪些?探究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自学]:由生活感悟出发,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出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这些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粪便是不是属于代谢产物?今天老师就跟你们一起来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板书)〔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小组讨论归纳:排泄的途径:1、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2、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3、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2分钟 展示泌尿系统的结构挂图,请一位同学说说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讲述:人的泌尿系统主要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位于人的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脏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膀胱有暂时储存尿的作用,而输尿管是把尿从肾脏送到膀胱的;尿道排出尿液。归纳:肾:形成尿液泌尿 输尿管:输送尿液系统 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结论:肾是排泄的主要器官。探究二:尿液的形成器官——肾脏自学:阅读课本66页至6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位置:对照图片指出位置,每个肾大约包括 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2、外形:对照图片描述肾脏外形像 ,颜色是 。3、宏观结构:展示肾纵剖结构模式图。肾脏的结构分为 、 、和 三部分。 演示实验:观察肾的结构:请前后位4位同学为一组,结合课本66页肾脏的结构图,来认真仔细地观察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纵剖开的新鲜的猪肾,看看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注意每一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肾脏的结构)。思考:(1)肾脏的外形像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气味? (2)肾脏的结构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3)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皮质的颜色要比髓质的颜色深?讲述:血液流经肾脏不仅给肾脏运送养料和氧气,运走废物,还能在肾脏中形成尿液。 整体感知泌尿系统的组成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修改)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学合作交流,积极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思考并指出正误。小组讨论归纳:1、每个肾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2、外形像蚕豆,颜色呈红褐色。3、结构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学生认真观察猪肾的外形特征。在教师指导下,把实物和插图对照,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联系前面学过的毛细血管的知识进行分析,便可想象出肾脏里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呈现红色。 通过识图,初步认识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使观察明确具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7分钟 肾脏的微观结构:肾单位同学们翻开书P67,阅读课文,观察课本图3.4-2并课件出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探究链:①肾单位的结构组成?②描述肾小球是怎样形成的?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③肾小球这个毛细血管球与一般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不同?④注意观察肾小球与肾小囊腔是否相通?肾小囊腔与肾小管是否相通?⑤结合肾小体与肾小管在肾的分布特点,解释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不会的知识点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交流评价。探究三:肾单位的血流特点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1)通过课件展示观察肾单位血液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探究链:①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②血液在肾单位里经过了几次小动脉?几套毛细血管?③肾单位中的物质交换是在肾小球还是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2)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展示答案并点拨结论:血液在肾单位的流动方向: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易错点:肾脏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的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肾脏里不但有这些陌生的结构,就连我们“似曾相识”的毛细血管也与别处有所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说出二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肾小球这一结构的特殊性?提示:毛细血管的特点是什么?管壁最薄、内径(管腔)最小、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也就是说毛细血管多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物质交换的地方。肾单位中有两处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一处是肾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另一处是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阅读教材第67页相关文字,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通过观察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其分布情况。小组讨论归纳:1、经过2次小动脉,2套毛细血管;2、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注意观察肾小球的结构的特殊性。 回顾一下毛细血管的作用,并观察肾单位中毛细血管的主要分布在肾单位的哪些部位? 这一教学环节,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结合课件观察,增强直观性,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突破重、难点。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几个名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回忆已有的知识,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肾小球的滤过”作好基础。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6分钟 小组为单位归纳肾脏的内部结构,列成图表(注意图表要符合实际,还要美观)师生共同画出肾单位结构简图。进一步延伸:最后请同学们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再补充,口头或书面的。 在草纸上归纳,并试画出肾单位结构简图,派代表展示。 通过画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学生上台讲解,增强直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5分钟)
A类:基础过关
1、人体皮肤、呼吸系统、肾脏都具有的功能是( )
A.排出水 B.排出尿素 C.排出二氧化碳 D.散发热量
2、人体形成尿的结构单位是 ( )
A.肾脏 B.肾单位 C.膀胱 D.肾小球
3、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两端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 )
A.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静脉 B.入球小静脉和出球小动脉
C.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D.人球小静脉和出球小静脉
4、下列关于肾小囊结构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 )
A.肾小囊壁有内、外两层 B.肾小球被包在肾小囊腔内
C.内层肾小囊壁紧贴着肾小球 D.肾小囊腔是形成原尿的场所
B类:课后提升
1、水、无机盐、尿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 )
A.肾脏 B.皮肤 C.肺 D.随粪便排出
2、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的血分别是 ( )
A.动脉血、静脉血 B.静脉血、动脉血
C.静脉血、静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
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排泄的是 ( )
A.呼出体内二氧化碳 B.吐出痰液
C.排出大便 D.伤口感染排出脓液
C类:中考链接
1、(2012·聊城)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B.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
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
2、(2011·南通)人体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体 D.肾小管
3、(2011·济宁)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 )
A.下腔静脉 B.右心房 C .肺静脉 D.肾静脉
板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
肾小球
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肾小囊
肾脏
形成尿液 肾小管
输尿管:输送尿液
一、泌尿系统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血液在肾单位里的流动方向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时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 “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第四章 第一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尿液的形成的过程: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重点、难点)
②说明尿的排出过程。(重点)
③知道排尿的意义及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比较正常情况与肾脏出现问题是尿液成分的变化,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血浆、原尿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养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一个正确认识和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难度较大,教学中突出与尿液形成有关的结构即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及肾脏中的毛细血管。通过分析这些结构的特点,再结合数据分析推测,培养学生科学推测能力。一方面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另一方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终尿形成与成分,使学生深刻理解尿的形成过程。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液的产生与排出途径,即理清血路、尿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 集体默写下列问题,并将学生默写的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1.肾的位置: 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它位于 背面 的两侧, 各一个。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每个肾由 个 组成。3.肾单位由 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 和 组成。4.血液在肾单位中是这样流动的:肾动脉 肾静脉 。 集体默写并对照答案,错误的进行改正。 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 课件播放影片:感动中国2004获奖者田世国捐肾救母。影片播完后引出问题:田世国的母亲为什么要换肾呢?她得的什么病?出示一段文字简介“尿毒症”。由此可见,我们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危害是很大的,那尿液是如何形成?又经过怎样的途径排出的呢? 观看影片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利用 “感动中国”中捐肾作为问题情境,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0分钟 一: 尿的形成阅读课本68页内容,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作用和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 、 、 和 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 。3.原尿流经 时,其中 、 和 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二:尿的成分1.血液与原尿的成分的比较:请仔细分析资料一中数据,完成下列讨论题。 (单位:克/100毫升)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无机盐血细胞血液90~937~80.10.030.0040.9有原尿97微量0.10.030.0040.9无讨论: ①比较原尿与血液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②血液中的物质要被滤过下来,只有在哪一类血管中才能实现?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只能来自 。2.原尿与尿液的成分的比较:请仔细分析资料二中数据,完成下列讨论题。 (单位:克/100毫升)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无机盐血细胞原尿97微量0.10.030.0040.9无尿液95001.80.051.1无讨论: ①人体每天产生的原尿有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而人体每天大约排除1.5升的尿液,发生了什么生理活动?②尿液中没有 和 ,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被重吸收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 和 等。总结:利用图片总结尿液的形成、。利用表格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不同:成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血液√√√√√√血浆×√√√√√原尿××√√√√尿液×××√√√三:尿液的排出根据问题,阅读课本69页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泌尿系统是由 、 、 和 组成。2.学校规定每节课45分钟的原理是根据 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因为 3.把下列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起来1 膀胱 a.排出尿液2 输尿管 b.输送尿液3 肾脏 c.产生尿液4 尿道 d.暂时贮存尿液4.排尿的意义是:① 有利于 及时排出体外,② 调节人体内 和 的平衡。③维持 正常的生理功能。讲解:人体每天都要进行新陈代谢,都会产生很多的代谢废物,如果不排出它们,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需维持相对的平衡,才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5.泌尿系统的卫生①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②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③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观察并分析,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思考题。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1.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2.水、无机盐、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原尿3.肾小管、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观察原尿与血液的成分比较的数据,分析血液与原尿的不同成分:原尿比血液少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理解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观察原尿与尿液的成分比较的数据,分析尿液与原尿的不同成分:尿液比原尿少蛋白质和葡萄糖,还有大部分水和无机盐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并能说出各结构中成分的变化分析、总结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不同,并完成表格。小组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尿液排出的路径。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理念,先让学生自主总结,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和巩固,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总结的技巧和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知识点,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初步的把握。将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成分变化,分部讲解,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创设问题情境:人体每天产生的原尿有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而人体每天大约排除1.5升的尿液,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及时小结,对知识形成整体印象。通过设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体结构的精致,渗透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指导学生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教育。
知识整合迁移应用8分钟 过渡: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下面我们把这节相关知识一起回顾一下。1.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 作用,以及肾小管的 作用这两个连续的过程。2.膀胱的作用是 。尿液最后经 排出体外。3. 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试解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问题:(单位:克/100毫升)成 分样品A样品B样品C蛋白质7-9微量0葡萄糖0.10.10尿 素0.030.032.0尿 酸0.0020.0020.05无机盐0.910.911.6样品A是: ,理由是 。样品B是: ,理由是 。样品C是: ,理由是 。 回顾知识1.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2.贮存尿液、尿道3.血浆、A中含有蛋白质:原尿、B中蛋白质含量较少:尿、C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 将知识点回顾总结,结合课本把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落实。有可以拓宽思路,通过总结知识点使学生具有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
A类
1.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 )
A.尿道→输尿管→肾盂→膀胱 B.输尿管→肾盂→膀胱→尿道
C.膀胱→肾盂→输尿管→尿道 D.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2.健康人的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能够全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是( )
A.无机盐 B.大分子蛋白质 C.葡萄糖 D.水分
3.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是(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单位 D.肾小囊
B类
4.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分别是( )
A.动脉血 静脉血 B.静脉血 动脉血
C.动脉血 动脉血 D.静脉血 静脉血
5.取某健康人肾脏不同部位的液体,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右表数据(单位:克/100毫升)。推测丙是( )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6.(2012济南,20)下表数据是取自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克/100毫升),样品③是 ( )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① 0.03 0.10 0.9 8.00
样品② 0.03 0.10 0.9 0.01
样品③ 1.8 0 1.1 0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0.03% 0.03% 1.1%
乙 0.1% 0.1% 0%
C类
7.医生在检测某人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时,发现其含甲乙两种物质的情况如下表。试分析判断甲乙分别是
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C.甲是葡萄糖,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8.(2012济宁)下图中A、B 、C 、D代表人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a、b分别代表血液里气体含量在人体不同部位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若横线的A段为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曲线,原因是在A段血管中,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_________并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由__________血变为__________血。
(2)C段血管最可能为___________毛细血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的形成与肾小球的____________和肾小管的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板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尿液的形成:二、尿的排出肾脏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尿液的形成展开。但尿液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利用图片,还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结合数据分析推测,使学生深刻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推测能力。再从分析尿液成分入手,一方面巩固尿液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学习尿液的排出,使学生感悟排尿对人体的意义,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本节课不足没有先解决学生对尿的“情感”问题,应该设计成探究问题,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内动力。
肾小球
原尿
肾小囊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尿液
水, 尿素,无机盐
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 尿素
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
血液
肾小球的滤过
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
尿液
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