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真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三节 真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8-19 08: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节 真菌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重、难点)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使用放大镜观察霉菌的形态。
③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它们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④关注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霉菌和新鲜蘑菇及蘑菇的营养菌丝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探究、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从而知道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课前准备: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制作有关青霉、曲霉、蘑菇和酵母菌的结构CAI课件,制作孢子印,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器材,制作孢子印的实验器材,一袋酵母,一个发酵的苹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5分钟
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细菌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它们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细胞.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________、_____.
细菌是通过__________来进行繁殖的.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能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______
学生回忆、看书等,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1.球形、杆形和蝌蚪形2.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原核3.寄生和腐生
4.分裂, 芽孢
复习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5分钟
出示各种大型真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大家看你认识这都是什么吗?你最熟悉的是什么?
根据导语进行表述交流,激发兴趣,畅所欲言,进入学习情境,达到共鸣效果。
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真菌,并说出最熟悉的是蘑菇.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铺垫.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5分钟
探究蘑菇:
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地上部分是菌盖和菌柄,二者合称为子实体,由菌丝构成。菌盖下面的菌褶表面可产生大量的孢子。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交错伸展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
(1)仔细观察下图中蘑菇图片,标出各结构名称。


(2)想一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什么?
(3)想一想,蘑菇属于真菌类,为什么不属于植物类?它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4)蘑菇是种子繁殖吗?如果不是,蘑菇是靠什么繁殖的呢?
过渡:孢子非常小,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来认识它们, 这是老师制作的孢子印(出示孢子印),想做一个吗?你面前就有蘑菇、剪刀、培养皿里有纸,我们可以边学边做。我们看到的蘑菇是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构成,菌盖的背面是菌褶,里面有大量孢子。我们用剪刀将菌柄剪去,将菌盖扣到培养皿里的白纸上,再扣上烧杯,就可以了。明天你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孢子印了。
过渡:蘑菇,被称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有利于大家的生长发育。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呢?
这是一些毒蘑菇。专家建议,不熟悉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采摘食用,小心中毒。
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
(1)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蘑菇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营腐生生活。
(4)不是,蘑菇是靠孢子繁殖的。菌盖的背面是菌褶,里面有大量孢子。
学生动手做孢子印并欣赏其他的孢子印.
通过蘑菇的营养价值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分食用蘑菇和毒蘑菇.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通过制作孢子印,对孢子的看、摸、拍、等探究,认识蘑菇的繁殖方式。

通过蘑菇的营养价值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分食用蘑菇和毒蘑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0分钟
探究霉菌
展示带来的发霉的橘子和面包: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些橘子和面包,但没保存好。长毛了,大家知道这些毛是什么吗?霉菌长什么样?下面你可以仔细观察你桌上的霉菌。
(1)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依次观察培养皿中柑橘上的青霉、面包上的黑根霉的形态和颜色。
(2)用解剖针挑取一些菌丝,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菌丝的结构特点及孢子囊的颜色、着生部位等。
讨论:你能从孢子着生形状和颜色上将它们区分开吗?若能,如何区分?
1.不同点:青霉呈 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    ;
黑根霉呈     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 _____  。
2.共同点:A.   真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____________        等结构。
B. 菌体是由       构成的,都能产生  ;
C.青霉和黑根霉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有机物等营________.
D.主要依靠产生________进行繁殖.
3、探究酵母菌
过渡:真菌除了有多细胞的还有少数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人们几乎天天都在享受着酵母菌的好处。因为我们每天吃的面包和馒头就是有酵母菌的参与制成的;我们喝的啤酒,也离不开酵母菌的贡献,酵母菌是人类实践中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微生物,酵母菌的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分组实验进行观察.
方法步骤(1)用滴管吸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就可以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一滴碘液,从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褐色的细胞核.
1.根据观察到的酵母菌,描述一下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并画一个酵母菌的形态图.
2.酵母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依靠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葡萄糖等营____________生活.
3.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
补充: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孢子生殖
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4、探究真菌的特征
比较蘑菇、霉菌及酵母菌的相同点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
1、个体大小:少数个体_________,多数形体_________,形态各异.
2、细胞结构:_________等少数真菌属于单细胞个体,________、________等大多数真菌是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
3、营养方式:主要营____________,有的营____________生活.
4、生殖方式: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__________进行繁殖,酵母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进行___________生殖.
5、探究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过渡:1960年夏天,英国某地有10多万只火鸡莫名其妙地死去,当时谁也说不清是什么病,就称为“火鸡X病”。以后人们才搞清楚,原来这些火鸡因为吃了发霉的花生粉饼,而发霉的花生饼中含有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叫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据悉,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 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所以变质的食品,大家不要食用.
大家熟悉的青霉素,就是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早在本世纪40年代已经用于治疗疾病。不仅如此,而且人们从中悟出微生物能够产生抗生物质,从而揭开了抗生素研究的序幕,推出了一门新学科——抗生素学。众所周知,人类寿命的第一次革命是接种牛痘防治天花,此一创举使得人类的平均寿命从18岁提高到40岁;而青霉素的问世,则改变了传染病的治疗方式,显著提高了许多传染病的治疗效果,减轻了人类生命的威胁,从而完成了人类寿命的第二次革命,把人类的平均年龄从40岁提高到65岁。
(1)害处:使人或其他生物___________.如:红色毛癣菌可使人患手癣、足癣等.
(2)益处:
A.可食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药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酿酒、造醋,如_________和________.
D.防治害虫,如____________.
通过展示观察发霉的食物,思考生活中物品发霉的现象,探究霉菌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按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的步骤,由宏观观察到微观观察霉菌,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黑根霉。
1.青绿色, 扫帚状
黑色,放射状
2.A. 多细胞,细胞核
B.菌丝,孢子
C.腐生
D.孢子.
1.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呈椭圆形;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中有明显的液泡。
2.腐生
3.孢子,出芽
通过比较蘑菇、霉菌、酵母菌,进一步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微小,较大
酵母菌,霉菌,蘑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腐生,寄生
孢子,出芽
患病
A.平菇,香菇,木耳
B.灵芝,猴头菌
C.酵母菌和曲霉
D.白僵菌

引导观察,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深入探讨。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比较蘑菇、霉菌、酵母菌,进一步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8分钟
1、比较细菌、真菌和病毒的
种类
常见种类
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病毒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寄生
自我复制
细菌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
多数异养少数自养
分裂生殖
真菌
酵母菌、青霉菌、黑根霉、蘑菇等大型真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异养
大多孢子生殖
2.冬天,发面蒸馒头时,我们通常会把发面盆放置于暖气旁或盛有温水的容器中,有时还会盖上棉被。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3.检查一下自己家庭储粮或放衣物的情况,你能做哪些工作防止霉菌的生长?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归纳整合所不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记忆。

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整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5分钟
A类: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
A 大肠杆菌 B 香菇 C 青霉 D 木耳
2、青霉是因为颜色而得名,其颜色来自 ( )
A 绿色菌丝 B 青绿色孢子
C 菌丝中含叶绿素 D 灰尘
3、蘑菇与绿色植物的根本区别是 ( )
A 营养方式不同 B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C 呼吸方式不同 D 是否摄取外界的物质
4、下列有关孢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一种生殖细胞 B 是芽孢
C 是休眠体 D 个体较大
5、下列有关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真菌既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
B 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C 营养方式为自养
D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个体也有有害的个体
6、将成熟的新鲜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落下的褐色粉末是 ( )
A 菌丝 B 孢子 C 种子 D 芽体
B类:1.酵母菌不同于细菌的结构特点是 ( )
A.有成形的细胞核B.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无芽孢、鞭毛等D.有细胞壁
2.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需要的生物是( )
A.酵母菌 B.枯草杆菌
C.青霉 D.乳酸菌
3.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有细胞结构 B.无成形细胞核
C.营寄生生活 D.进行分裂生殖
4. 下列真菌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 )
A.酵母菌B.青霉C.曲霉D.蘑菇
5. 如图是酵母菌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结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
(2)酵母菌在结构上与细菌不同的是酵母菌细胞具有成形的_______,而细菌没有;酵母菌的细胞质中有明显的_______。
C类
小红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先将一块新鲜的面包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皿中,再将三个装置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处理(其他条件都相同)。
装置



实验步骤

不滴水
滴入少量的水
滴入少量的水

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盖上培养皿盖

室温培养
室温培养
低温培养
请回答:(1)小红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有________个;她在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可以选用装置________和________作为对照实验.
(2)小红将三个装置和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一段时间后,装置____________中的霉菌数量最多,由此,你认为面包应如何保鲜?___________
(3)根据本实验所提供的材料,小红若想进一步探究“有机物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她应该再设计一个装置是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A类:1.A 2.B 3.A
4.A 5.C 6.B
B类:1A 2.A 3.A
4. A
5.(1)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
(2)细胞核,液泡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 真菌
蘑菇 霉菌 酵母菌
营养方式:异养 异养 异养
生殖方式:孢子 孢子 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
结构特点:多细胞 菌丝,多细胞,有细胞核 单细胞,有细胞核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较少,而这部分知识又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我认为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真菌的结构,还应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真菌及它们的生命活动特点,由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多种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亲自制作孢子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方法可行.本节课注重探究性学习,将探究精神贯穿课的始终。课后我认真反思,我想通过以下方法,效果可能会好些。
?1、让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谈谈自己对真菌的认识。
?2、让学生自己将自己能找到的真菌带到课堂上来展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为下面的观察与思考等教学活动打下基础,也为师生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提供了条件,同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物和我们关系无比密切,由此增强了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
3、如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食用菌的养殖场或亲自动手养殖食用菌。
4、本节课能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有毒野生菌的鉴别方法,联系实际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5、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有些遗忘,分组前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6、由于观察和分析讨论花费的时间较多,一个课时的时间非常紧张,以至食用菌的人工栽培知识没有时间向学生介绍。下次上课时可以在学生观察讨论这个环节安排紧凑些,如若不行则安排两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