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与氧化(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氧气与氧化(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8-19 20: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气与氧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初中《科学》第4册第二章第二节<<氧气与氧化 >>第一课时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5个方面对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说教材
本节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材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第二章第二节,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本节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出氧气这种熟悉的气体,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 从能力培养来说:通过看图认识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对操作实验非常感兴趣,并且对事物的认识开始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过渡。在认知方面,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初期,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因此需要在感性认识和教师的指导的前提下进行抽象内容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我们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掌握氧化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学法: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 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1、说教法
?? 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认为要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1、氧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 2、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2、说学法
??? 氧气是在科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
???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 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 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碳单质以及酸、碱、盐等具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1)活动:全班体验憋气,看谁憋气时间最长,请最长和最短的同学说说感受,引出氧气的重要性,可供给我们呼吸,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2) 同学们请想一想氧气除了可供给我们呼吸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它还有哪些应用?同学们可将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 通过一个活动和一个问题的讨论,结合课本上的插图,学生们已经集中了注意力,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对课外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1)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7页—38页内容---------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书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点你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或事实来证明?
通过视频氧气瓶输送给病人,观察,提出一系列问题。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可以找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的。
(4)指导学生观察书本图片2-13,氧气瓶的颜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氧气瓶的颜色是蓝色的,从而更好的巩固液氧的颜色,同时拓展了课外知识,如氮气瓶是黑色的,氢气是绿色的,氩气是银灰色
??? 这样经过自主学习、讨论证明、观察实验等方法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3、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
(1)问题1: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气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2)问题2:阅读教师自行设计的学习任务单,明确实验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反应物
生成物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化学反应式
碳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3)在教师指导下,以木炭为例通过观察实验完成表格第一栏:
??? 同时连续完成硫燃烧实验和铁丝燃烧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一的剩余部分,教师进行指导。小组交流。
(4)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铺有细沙,铁丝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铁丝绕成螺旋状。
??? 经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6)通过尝试写化学反应式,得出氧化物的概念,并能辨别。
4、归纳小结,知识的升华
(1)教师讲述:为了更好地系统地学习一类知识,我们常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化学反应我们常根据不同化学反应的共同特征,归纳为多种反应类型。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几个化学反应,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问题:今天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
??? 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为我们以后认识物质了解物质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意义上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