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数学第九周每周一练(圆的基本性质)
一.选择题
1.一个圆锥的母线长是9,底面圆的半径是6,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A. B. C. D.
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C = 30°,CD = 2.则S阴影= ( )
A.π B.2π C. D.π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另一条直角边,则以为
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圆锥的表面积是( )
A. B. C. D.
4.一个圆锥的左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则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 )
A. B. C. D.
5.钟面上的分针的长为1,从9点到9点30分,分针在钟面上扫过的面积是( )
A. B. C. D.
6.如图,正方形ABCD中,分别以B、D为圆心,以正方形的边长a为半径画弧,形成树叶形(阴影部分)图案,则树叶形图案的周长为( )
A. B. C. D.
7.用一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cm的扇形做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这个圆锥的底面的半径是(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8.用半径为3cm,圆心角是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
A. B. 1.5cm C. cm D. 1cm
9.将半径为3cm的圆形纸片沿AB折叠后,圆弧恰好能经过圆心O,用图中阴影部分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
A. B. C. D.
10.如图,AB,CD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O1,O2,O3,O4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若⊙O的半径为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8 B.4 C.4π+4 D.4π﹣4
填空题
11.用一个圆心角为120°,半径为4的扇形作一个圆锥的侧面,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是___
12.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的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13.如图,如果从半径为5cm的圆形纸片上剪去圆周的一个扇形,将留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接缝处不重叠),那么这个圆锥的高是 cm.
14.点A,B,C是半径为15cm的圆上三点,∠BAC=36°,则弧BC的长为__________cm.
15.已知一个扇形的半径为60cm,圆心角为150°,用它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那么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cm.
16.如图,将一块三角板和半圆形量角器按图中方式叠放,三角板一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所在直线重合,重叠部分的量角器弧()对应的圆心角(∠AOB)为120°,OC的长为2cm,则三角板和量角器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将正方形ABCD沿x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的在x轴上滚动,当点A离开原点后第一次落在x轴上时,求点A运动的路径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
18.如图,将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ABC沿直线l向右翻动(不滑动),求点B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路径的长度。
19.如图,从直径为4cm的圆形纸片中,剪出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且点O、A、B在圆周上,把它围成一个圆锥,求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
20.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是2,分别以点B,C为圆心,以r为半径作两条弧,设两弧与边BC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为S,求当≤r<2时,S的取值范围.
21.如图,矩形ABCD中,AB=4,BC=3,边CD在直线l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l作无滑动翻滚,当点A第一次翻滚到点A1位置时,求点A经过的路线长。
22.如图,以BC为直径的⊙O与△ABC的另两边分别相交于点D、E.若∠A=60°,BC=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3.如图,三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和
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放在直线m上,OA边在直线m上,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运动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又将正方形纸片AO1C1B1绕B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求(1)按上述方法经过4次旋转后,顶点O经过的总路程经
(2))过61次旋转后,顶点O经过的总路程
浙教版九上数学第九周每周一练(圆的基本性质)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A
A
B
D
A
A
二.填空题
11.扇形的周长为:,所以R=
12.解:圆锥的侧面积=2×2π÷2=2π.
13.解:∵从半径为5cm的圆形纸片上剪去圆周的一个扇形,
∴留下的扇形的弧长==8π,
根据底面圆的周长等于扇形弧长,
∴圆锥的底面半径r==4cm,
∴圆锥的高为=3cm
故答案为:3.
14.设圆心为O,则∠BOC=72°,所以,弧BC的长为=6π
15.解:扇形的弧长是:=50πcm,
设底面半径是rcm,则2πr=50π,解得:r=25.故答案是:25.
16.解:∵∠AOB=120°,∴∠BOC=60°,
在Rt△OBC中,OC=2cm,∠BOC=60°,∴∠OBC=30°,
∴OB=4cm,BC=2cm,
则S扇形OAB==,S△OBC=OC×BC=2,
故S重叠=S扇形OAB+S△OBC=+2.故答案为:+2.
三.解答题
17.解:
解:如图所示:
点A运动的路径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S1+S2+S3+2a=+++2×(×1×1)=π+1.
18.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60°,
∴∠AC(A)=120°,
点B两次翻动划过的弧长相等,
则点B经过的路径长=2×=π.
19.解:设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
连结AB,如图,
∵扇形OAB的圆心角为90°,∴∠AOB=90°,∴AB为⊙O的直径,
∴AB=4cm,∴OB=AB=2cm,
∴扇形OAB的弧AB的长==π,
∴2πr=π,∴r=(cm).故答案为.
20.解:如右图所示,过点D作DG⊥BC于点G,易知G为BC的中点,CG=1.
在Rt△CDG中,由勾股定理得:DG==.
设∠DCG=θ,则由题意可得:
S=2(S扇形CDE﹣S△CDG)=2(﹣×1×)=﹣,
∴S=﹣.
当r增大时,∠DCG=θ随之增大,故S随r的增大而增大.
当r=时,DG==1,∵CG=1,故θ=45°,
∴S=﹣=﹣1;
若r=2,则DG==,∵CG=1,故θ=60°,
∴S=﹣=﹣.
∴S的取值范围是:﹣1≤S<﹣.
21.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4,BC=3,
∴BC=AD=3,∠ADC=90°,对角线AC(BD)=5.
∵根据旋转的性质知,∠ADA′=90°,AD=A′D=BC=3,
∴点A第一次翻滚到点A′位置时,则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
同理,点A′第一次翻滚到点A″位置时,则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2π.
点″第一次翻滚到点A1位置时,则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
则当点A第一次翻滚到点A1位置时,则点A经过的路线长为:+2π+=6π.
22.解:∵△ABC中,∠A=60°,
∴∠ABC+∠ACB=180°﹣60°=120°,
∵△OBD、△OCE是等腰三角形,
∴∠BDO+∠CEO=∠ABC+∠ACB=120°,
∴∠BOD+∠COE=360°﹣(∠BDO+∠CEO)﹣(∠ABC+∠ACB)=360°﹣120°﹣120°=120°,
∵BC=4,
∴OB=OC=2,
∴S阴影==π.
23.将左下阴影部分对称移到右上角,则阴影部分面积的和为:
S=+=
24.解:(1)如图,为了便于标注字母,且位置更清晰,每次旋转后不防向右移动一点,
第1次旋转路线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以90°圆心角的扇形,路线长为=;
第2次旋转路线是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以90°圆心角的扇形,路线长为=;
第3次旋转路线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以90°圆心角的扇形,路线长为=;
第4次旋转点O没有移动,旋转后于最初正方形的放置相同,
因此4次旋转,顶点O经过的路线长为++=;
(2))∵61÷4=15…1,
∴经过61次旋转,顶点O经过的路程是4次旋转路程的15倍加上第1次路线长,即×15+=.
故答案分别是:;.
浙教版九上数学第十周每周一练(圆的基本性质)
选择题
1.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6和8,则这个直角三角形外接圆半径是( C )
A.8 B.10 C.5或4 D.10或8
弧长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B )度
A. B. C. D. 6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角星的画法通常是先把圆周五等分,然后连接五等分点而得
(如图),五角星的每一个角的度数是( C )A.30° B.35° C.36° D.37°
4.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心,以为半径作⊙A,则点C在⊙A的位
置关系是( B )
A. 点C 在⊙O内 B. 点C在⊙O上 C. 点C在⊙O外 D. 不能确定
5. 过⊙O内一点P的最长弦长为10cm,最短弦长为8cm,那么OP的长为( A )
A.3 cm B.6cm C.cm D.9cm
下列命题中:①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②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③等边三角形的外心
也是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高、角平分线的交点;④90°的圆心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⑤同弧或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
A. 2 B. 3 C. 4 D.5
7.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 )
A. B. C. D.
8. 在半径为50cm的圆形铁片上剪去一块扇形铁皮,用剩余部分制做成一个底面直径为
80cm,母线长为50cm的圆锥形烟囱帽,则剪去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C )
A.288° B.144° C.72° D.36°
9.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B )A.- B.- C.π- D.π-
10.如图,以等腰直角△ABC两锐角顶点A、B为圆心作等圆,⊙A与⊙B恰好外切,若AC=2,那么图中两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B )
B. C. D.
填空题
扇形的圆心角为150°,扇形的面积为240cm2,则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
12. 如图,△ 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B=50°,点P在弧CA上移动(点不与点,
重合),则 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_.
13.如图,是半圆,O为AB中点,C、D两点在上,且AD∥OC,连接BC、BD.若=62°,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14. 点P是半径为5的⊙O上的一点,且OP=4,在过P点的所有⊙O的弦中,你认为弦长
为整数的弦的条数为 .
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BC=90°,AB=BC=5cm,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绕直线
AC旋转一周所得的图形的表面积为________ cm2.
16.在△ABC中,∠C为锐角,分别以AB,AC为直径作半圆,过点B,A,C作,如图所示.若AB=4,AC=2,S1﹣S2=,则S3﹣S4的值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B=6,BC=3.
(1)求∠ADC的度数;(2)如果OE⊥AC,垂足为E,求OE的长;
18.已知:如图,AB、DE是⊙O的直径,AC∥DE,交⊙O于点C,求证:弧BE=弧CE.
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AC,点P是的中点,连接PA,PB,PC. 若∠BPC=60°,求证:;
如图,是⊙O的直径,是⊙O的弦,延长到点,使,连结
交⊙O于点.
(1)与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若∠BAC=40°, AB=4, 求的长.
已知二次函数 ( m>0 )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
点B的左侧,且AB = 4,与y轴交于点C,⊙M经过点A、B、C三点,
求扇形MAC的面积.
22.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的中点,CE⊥AB,垂足为E,BD交CE于点F.
(1)求证:CF=BF;
(2)若AD=2,⊙O的半径为4,求BC的长.
2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1,E为BC边上的一点,以A为圆心,AE为半径的圆弧交AB于点D,交AC的延长于点F,若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求AF的长。
24.如图,在△ABC中,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M,弦MN∥BC交AB于点E,且ME=1,AM=2,AE=
(1)求证:
(2)求的长.
浙教版九上数学第十周每周一练(圆的基本性质)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A
A
C
C
B
B
填空题
13.解:以AB为直径作圆,如图,作直径CM,连接AC,
∵AD∥OC,
∴∠1=∠2,
∴弧AM=弧DC=62°,
∴弧AD的度数是180°﹣62°﹣62°=56°,
16.解:∵AB=4,AC=2,∴S1+S3=2π,S2+S4=,
∵S1﹣S2=,∴(S1+S3)﹣(S2+S4)=(S1﹣S2)+(S3﹣S4)=π
∴S3﹣S4=π,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B=6,BC=3.
(1)求∠ADC的度数;(2)如果OE⊥AC,垂足为E,求OE的长;
18.已知:如图,AB、DE是⊙O的直径,AC∥DE,交⊙O于点C,求证:弧BE=弧CE.
19证明:∵弧BC=弧BC,∴∠BAC=∠BPC=60°.
又∵AB=AC,∴△ABC为等边三角形
∴∠ACB=60°,∵点P是弧AB的中点,∴∠ACP=30°,
又∠APC=∠ABC=60°,∴AC=AP.
如图,是⊙O的直径,是⊙O的弦,延长到点,使,连结
交⊙O于点.
(1)与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若∠BAC=40°, AB=4, 求的长.
已知二次函数 ( m>0 )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
点B的左侧,且AB = 4,与y轴交于点C,⊙M经过点A、B、C三点,
求扇形MAC的面积.
22. 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的中点,CE⊥AB,垂足为E,BD交CE于点F.
(1)求证:CF=BF;
(2)若AD=2,⊙O的半径为4,求BC的长.
(1)如图证明:AB是⊙O的直径,CE⊥AB
C是的中点,
23.解:∵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S扇形ADF=S△ABC,即:=×AC×BC,
又∵AC=BC=1,
∴AF2=,
∴AF=.
24.(1)证明:如图,
∵ME=1,AM=2,AE=,
∴ME2+AE2=AM2=4,
∴△AME是直角三角形,且∠AEM=90°.
又∵MN∥BC,
∴∠ABC=∠AEM=90°,即AB⊥BC.
∴的长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