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考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考点梳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09:3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5课 国行公祭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初衷【chū zhōng】最初的心愿:有违~。虽然经过百般挫折,也不改~。
杀戮【shā lù】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无辜。
篡改【cuàn gǎi】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妄图【wàng tú】狂妄地谋划:匪徒~逃窜。
辱没【rǔ mò】玷污;使不光彩:我们一定完成任务,决不~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呓语【yì yǔ】即“梦呓”梦话。比喻不切实际的话。
彰显【zhāng xiǎn】鲜明地显示:英雄们的壮举,~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崇高品格。
国殇【guó shāng】指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牺牲的人
销声遁形【xiāo shēng dùn xíng】隐藏起来,不敢公开露面。
铭记于心【míng jì yú xīn】牢记在心中,时刻铭记。
矢志不渝【shǐ zhì bù yú】表示永远不变心。
惨绝人寰【cǎn jué rén huán】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绝:到了尽头。人寰:世界,人世。
矢口抵赖【shǐ kǒu dǐ lài】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二、文学常识
“ 钟声”,“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 年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主题识记】
这篇评论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写起,概述了世界各地正义人士组织的纪念活动,告诉人们历史是不容忘记的;也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篡改历史的丑恶行径。以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沧桑巨变,鼓舞、召唤人们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开创未来。
三、夯实基础
1.标题有什么作用?
概括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新闻事实;点明了国家公祭的初衷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2.文中为何要提到日本的一个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因为爱好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声,包括大部分日本人民也尊重历史,这与下文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欺瞒民众的丑陋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3.第②③自然段着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用第②自然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③自然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做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嘴脸。
4.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第⑥段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鉴赏品读
1.文章开头引用公家公祭鼎上的铭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中语句引出评论的话题,开篇显示出一种庄重的气氛,吸引读者的关注。
2.第②段综述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段综述选择了世界上多个地区、不同阶层、多种形式的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纪念活动,多国度、多阶层、多角度的材料,更有说服力,强有力地证明了历史是没有被忘却的,令人信服。
3.第②、③段着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第②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③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做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嘴脸。
4.第⑤段间接引用弗雷德·阿门的话有何深意与作用?
80年,沧海桑田,南京由饱受二战战火摧残的“典型”,成为国际和平城市,昭示了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传统和坚定信念。弗雷德·阿门是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间接引述他的话,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5.这篇新闻评论是怎样针对实事展开评论的?
文章开始引述国家公祭鼎铭文的语句,引出话题,揭示我们举行国家公祭是为永远牢记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这一观点。然后又评述世界各地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组织的相关纪念活动,指出历史是不可能被忘却的。文章也注意到,当今时代,仍有日本右翼辱没历史真相的丑恶行径发生。文章通过引述国际社会对日本右翼的批判,分析指出“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接着文章通过南京由被战火摧残的“恐怖之城”发展为“和平之城”的事实,号召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照应话题,深化论证效果。
四、课文背景
2014 年2 月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 年12 月13 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人民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 年起,每年的12 月13 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下半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