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以“仙”字贯穿全文。
【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黄鹤楼
【解析】【分析】“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并非多余,而是对黄鹤楼的高度评价。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2.与《钱塘湖春行》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B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
【解析】【分析】根据本诗中作者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的这一句即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喜悦,比较各项,即可知答案为B。
【点评】从“喜悦”一词出发解决问题会很简单。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钱塘湖春行
【解析】【分析】D项中“现实世界”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诗人想像中的天上的街市的美好。
【点评】从整首诗的手法入手会更简单。
4.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行道树》 张晓风 台湾作家
B.《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唐
C.《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D.《春》 朱自清 现代
【答案】B
【知识点】钱塘湖春行;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
【点评】作家作品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5.《使至塞上》作者 ,字 , 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
【答案】王维;摩诘;唐;诗佛
【知识点】使至塞上;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三、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答案】(1)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2)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鹤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从眼波的含情和美人眉峰的美丽来感悟浙东山水的美好。(2)此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把握。抓住“送春归”“送君归去”及“和春住”几个关键性词语来揣摩。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2)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答案】(1)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2)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使至塞上
【解析】【分析】(1)作者通过边塞地区特有的景物描写了一幅塞外风光图。(2)把握诗歌内容,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诗的阅读分析。(2)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
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1)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人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
【解析】【分析】(1)抓住诗句中“山、野、江、流”几个字,发挥想像,动静结合地描写这些景物,突出他它们的特点,多用形容词描绘它们的状态,可用修辞手法。
(2)古诗中“练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本诗中的“送”就是拟人写法,从表达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来理解这一字的妙处。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争”和“啄”两个动词来思考。(2)此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从尾联中直接抒发诗人对西湖美景感情的“爱”字入手,思考分析。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默写
10.名句默写
衣沾不足惜, 。
山随平野尽, 。
征蓬出汉塞, 。
,云生结海楼。
,都护在燕然。
,老木沧波无限悲。
《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早晚辛勤耕作的诗句是: , ;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 。
《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
《渡荆门送别》中借助想象,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 , ;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登岳阳楼(其一)》中感慨无限悲凉身世的诗句是: , 。
【答案】但使愿无违;江入大荒流;归雁入胡天;月下飞天镜;萧关逢候骑;白头吊古风霜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知识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渡荆门送别;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登岳阳楼
【解析】【分析】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重点字词的书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黄鹤楼》这篇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是多余的了。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以“仙”字贯穿全文。
2.与《钱塘湖春行》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4.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行道树》 张晓风 台湾作家
B.《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唐
C.《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D.《春》 朱自清 现代
二、填空题
5.《使至塞上》作者 ,字 , 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
三、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2)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8.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
10.名句默写
衣沾不足惜, 。
山随平野尽, 。
征蓬出汉塞, 。
,云生结海楼。
,都护在燕然。
,老木沧波无限悲。
《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早晚辛勤耕作的诗句是: , ;表示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 。
《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
《渡荆门送别》中借助想象,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 , ;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登岳阳楼(其一)》中感慨无限悲凉身世的诗句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黄鹤楼
【解析】【分析】“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并非多余,而是对黄鹤楼的高度评价。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
【解析】【分析】根据本诗中作者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的这一句即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喜悦,比较各项,即可知答案为B。
【点评】从“喜悦”一词出发解决问题会很简单。
3.【答案】D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钱塘湖春行
【解析】【分析】D项中“现实世界”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诗人想像中的天上的街市的美好。
【点评】从整首诗的手法入手会更简单。
4.【答案】B
【知识点】钱塘湖春行;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
【点评】作家作品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5.【答案】王维;摩诘;唐;诗佛
【知识点】使至塞上;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6.【答案】(1)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2)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黄鹤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从眼波的含情和美人眉峰的美丽来感悟浙东山水的美好。(2)此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把握。抓住“送春归”“送君归去”及“和春住”几个关键性词语来揣摩。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7.【答案】(1)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2)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知识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使至塞上
【解析】【分析】(1)作者通过边塞地区特有的景物描写了一幅塞外风光图。(2)把握诗歌内容,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诗的阅读分析。(2)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
8.【答案】(1)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人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
【解析】【分析】(1)抓住诗句中“山、野、江、流”几个字,发挥想像,动静结合地描写这些景物,突出他它们的特点,多用形容词描绘它们的状态,可用修辞手法。
(2)古诗中“练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本诗中的“送”就是拟人写法,从表达作者对故乡的依恋来理解这一字的妙处。
9.【答案】(1)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争”和“啄”两个动词来思考。(2)此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从尾联中直接抒发诗人对西湖美景感情的“爱”字入手,思考分析。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0.【答案】但使愿无违;江入大荒流;归雁入胡天;月下飞天镜;萧关逢候骑;白头吊古风霜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知识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渡荆门送别;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登岳阳楼
【解析】【分析】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重点字词的书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