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6 17: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特点,领会其象征意义。
2、把握本文的主要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教育。
走近作者
周定舫,浙江定海人,高级记者。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工作。主要从事首都城市建设、工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20世纪50年代采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解 题
齐读课题。说说文章标题的特色。
解 题
明确:
正标题:点明文章主题。
副标题:说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文章的主要内容)。
检查预习
瞻仰 上溯 销毁 挑衅 旌旗
峻峭 天堑 镏金 矗立 重幔
永垂不朽 顶天立地 慷慨激昂
zhān sù xiāo xìn jīng
qiào qiàn liú chù màn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2、顶天立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
3、慷慨激昂: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动。
4、风起云涌: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初读文本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突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10):带领读者瞻仰纪念碑,围绕总体特征展开具体说明。
第三部分(11):表达瞻仰后的感受与思考,深化主题并再次表达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初读文本
反复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明确: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
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初读文本
默读第2-3段,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
明确: 由远到近
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
——走到碑前
初读文本
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研读文本
默读第4-6段。
理清作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明确:
空间顺序
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研读文本
齐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体会碑文的内容及意义。
明确:
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研读文本
朗读第6段。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明确:
介绍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的详细描绘作了铺垫。
研读文本
朗读第7-10段。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10幅浮雕的?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
明确: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表达方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思考:
本文采用了以说明为主、兼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试体会文中运用记叙表达方式的作用。
明确:
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主旨探究
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
推荐阅读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
林徽因《故宫三大殿》
陈从周《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