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水和空气的共同点( )。
A.都是白色 B.都会流动 C.都是摸不到的
2.关于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无味 B.会流动 C.不会溶解在水中
3.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一段时间,衣服干了。那么水的形态发生了( )的变化。
A.先由液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液体
B.先由液体变为固体,再由固体变为气体
C.先由液体变为气体,再由气体变为液体
4.篮球漏气了就弹不高了,打足了气才能弹起来,这是因为( )。
A.空气比较轻 B.橡皮牢固 C.空气能被压缩
5.天平是用来测量( )的工具。
A.质量 B.颜色 C.温度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用力推充满空气的注射器活塞,用手堵住出气口,活塞能够下移,说明空气可以( )。
2.通过科学课的研究,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具有( )、( )、 ( )特点的物质。
3.人们通常将水、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 ),将石头、木头分为一类,称为( ),将空气一类称为( )。
4.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 )。
5.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它的质量很( ),我们在测一袋空气的质量时,可以用( )等这样的物品来做标准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做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时,玻璃杯一定要竖直按下去,再竖直提起来。( )
2.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无处不在。( )
3.生活中的打气筒就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 )
4.空气压缩枪可使橙子皮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
5.一般来说,空气不占据空间,但是到了水里,空气就占据空间了。(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请按分类连一连。
固体 液体 气体
石块 牛奶 纸片 空气 醋 木块 食盐 沙子 红糖 水蒸气
可以溶解在水中 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空气有很多特点,请你描述空气的三个特点;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运用了空气的例子,并说明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
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一).如图所示,瓶中装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
1.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会有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 )。
2.如果从A管吹气,会有什么现象?这时如果把手放在B管出气口,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3.如果从A管吹气,同时把B管堵住,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二).下面是某组同学探究杯底纸不湿奥秘的科学实验,请完成相关试题。
1.实验步骤
①在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
②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碎纸片),为了( )。
③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
④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
⑤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
2.填写观察记录表
3.如果将粘有纸的杯子倾斜放进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小明同学想通过比较充气篮球和被踩瘪的篮球的质量来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 )、篮球、( )、气针等。
实验步骤:(1)用气针和打气筒给篮球打满气,然后用电子称称出( )。
(2)把气针插进篮球的气孔中,用脚将篮球踩瘪,把篮球里面的( )尽量排净。
(3)把( )放在电子秤上,称出质量。
(4)观察两次称量的数值是否发生变化, 重复实验几次。
实验现象:两次称量的数值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
实验分析:重复实验几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现象影响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A
二.填空题
1.被压缩
2.无色;无味;会流动
3.液体;固体;气体
4.大气层
5.轻;回形针和绿豆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生活中运用空气被压缩的例子很多,因为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例如篮球、轮胎、气枪、打气筒等;节日里,大街小巷卖的各种各样圆鼓鼓的气球,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六.综合题
(一)1.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从A管出口会有水流出。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占据了瓶子里面的空气,使水流出。2.如果从A管吹气,可以看到A管底部冒气泡。如果将手放在B管出气口,能感觉到有气体吹出。3.如果从A管吹气,同时堵住B管,A管底部有气泡冒出,但是到一定程度就会吹不进去气了。(或吹不进空气,合理即可)
(二)方便观察水位变化;不会;相对稳定;空气占据空间;会;空气的空间被水挤占;不会;水的空间被空气挤占;我们发现水很快接近纸,纸会变湿。因为倾斜时水会慢慢将空气挤出杯内。
(三)打气筒;电子秤;质量;空气;被踩瘪的篮球;不同;空气有一定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