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野望》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野望》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19: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王绩
野 望
王绩(约589—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王绩 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官宦世家。家世显赫,诗书传家,家族多人文坛史书留名。其兄王通,是隋末大儒,另有兄弟王度、王凝,亦是博学多才之人。他的侄孙(王通的孙子)就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王绩15岁时游历京城长安,拜见当时名臣杨素,一鸣惊人,被称为 “神仙童子” 。16岁时应举高中,授秘书正字,入朝为官,但王绩生性自由、放诞不羁,受不了天子身边的束缚,后申请做扬州六合县的县丞,接下来狼烟四起,山河动摇,一个小小的县丞面对这种局面不知如何是好,便把自己浸在了酒里。王绩曾三仕三隐。
王绩字无功,这里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庄子曾经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崇尚道家学派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避世而居,成为隐士。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通常的律诗规定八句;全诗通押一个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应是对仗句;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句称“首联”(或起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结联)。
律 诗
知识备查
文学常识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整体感知
全诗一览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g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
傍晚。
徘徊。
归依
落日
小牛,这里指牛群。
采食野菜。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泛指猎获的鸟兽。
诗文解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视角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点
时间
即徘徊,写出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①“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②“徙倚”点出人物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表现出哀伤的情感,呼应尾联,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③表明躬耕归隐的身份,表现了难寻知己、得不到赏识的迷茫、苦闷、惆怅的心情。
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诗意情绪。
三 品读诗歌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诗文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文解释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诗文解释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情感?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思考:树和山,你发现了什么视觉变化?
由近及远
颔联中的景是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文赏析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文解释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举目相望没有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采薇》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尾联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暗含一种避世归隐的心态。
“无相识”表现了诗人的孤苦无依;
“采薇”借用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为友,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文赏析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叙事
写景
抒情
1.读《野望》填空。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点明了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件: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树对山、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东皋
薄暮





课堂检测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6.《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理解性默写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
8.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
9.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
10.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1. 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
12. 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品析诗歌,感悟诗歌的丰富内涵
化简为繁,描绘诗歌的诗意画面
愿你能感受诗歌的美
愿你能用笔尖将这份美好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