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短文两篇》九图导览学习流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答谢中书书》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合作交流】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合作交流】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合作交流】“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6.怎样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7.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合作交流】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作者依次向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记承天寺夜游》
1.赏析“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合作交流】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2.联系背景说说苏轼为何要夜游?
【合作交流】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
3.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月色?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合作交流】运用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清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如何理解“闲人”二字?
【合作交流】“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闲人如吾两人”。这里的“闲人”是点睛之笔,既指有闲情逸致、情趣高雅的人,又是作者的自嘲。作者因被贬而“闲”,“闲”字包含了作者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5.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交流】本题运用把握作者情感五法,寥寥数语,将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和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蕴含其中,含蓄深沉。
6.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合作交流】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7.文章末尾说的“闲人”有什么特殊含义?
【合作交流】“闲人”即清闲之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闲人”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即像作者和张怀民一样,表面上是清闲,实则是情趣高雅。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在这层含义中,透着作者的清高和自豪。其次,作者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却一直壮志难酬,反而被一贬再贬,成为政治上的“闲人”,这是作者所不愿意的,在这层含义上,“闲人”含着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与失落,赏月“闲人”也成了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
8.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合作交流】《答谢中书书》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而微妙的感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学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答谢中书书》1.掌握“四时、交辉、歇、颓”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的高雅情怀。3.感知山川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答谢中书书》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陶弘景, 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 ”。他的《 》,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作者简介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记承天寺夜游》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寓居于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这一时期,这篇仅为80余字的短文真实地记录了苏轼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答谢中书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欲颓( ) 沉鳞( ) 能与其奇者( )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晓雾将歇 ( )
沉鳞竞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 (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
4.古今异义
①古来共谈(古义: 今义:谈论)
②四时俱备(古义: 今义:时间)
③晓雾将歇(古义: 今义:休息)
④夕日欲颓(古义: 今义:消沉)
5.解释下列词语
与: ( ) 奇: ( )
歇: ( ) 颓: ( )
四时:( ) 夕日:( )
沉鳞:( ) 欲界:( )
五色交辉:( )
6.《答谢中书书》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答谢中书书》
1.诵读断句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2.翻译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再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自主质疑
(1)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哪一个字总领全文?
(2)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
(4)写了哪些景物?
(5)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6)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晴,当一次小导游,用“我从 ,看到 之美,尤其是 字用得好。”的句式造句。
(7)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这么美的世界,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概呢?
(8)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答谢中书书》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5.将《答谢中书书》与《三峡》比较,分析它们在思想感情、语言上的异同。
6.《答谢中书书》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答谢中书书》
1.欲颓(tuí) 沉鳞(lín)
能与其奇者(yù)
2.晓雾将歇(将:将 要。歇:消散)
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欲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欲,可以理解为七情六欲)
4.①称赞②季节③消散④坠落
5.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指奇山异水。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四时:四季。
夕日:夕阳。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
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第二阶段
《答谢中书书》
3.自主质疑
(1)美。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统领全文。
(3)四季,晨昏。
(4)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
(5)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
(6)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峻峭的山峰直入云霄,哗哗的流水澄澈清明。尤其是“入”字用得好,(体现出一种向上的气势)。
这里有色彩搭配之美,你看山青水绿,石壁五色交辉。尤其是“交辉”用得好,(交相辉映,共增山色)。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早晨白雾缭绕,猿啼鸟鸣;傍晚红日西沉, 沉鱼竞跃。尤其是“将歇”、“将颓”用得好,(展示出慢慢消失的过程,不乏拟人化色彩)。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的静,流水的动;你看青林翠竹的静,五色交辉的动;你看晓雾将歇的静,猿鸟乱鸣的动。尤其是“乱鸣”、“竞跃”用得好,(再现一种生机和活力,营造热闹的气氛)。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自豪,得意之情。
4.思想感情:郦道元的《三峡》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的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寂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作者状写高峰清流、石壁青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身居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5.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晓雾将歇(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B.沉鳞竞跃 竞:争着
C.夕日欲颓 颓:颓废 D.四时俱备 备:齐全
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加入到这种奇丽景色之中了。
D.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确实是人间的天堂。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四时俱备 五味俱全
C.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清流见底 清荣峻茂
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运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描绘了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竹林色彩之美。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
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
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看似平常,实则总领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
B.全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用一个“美”字便概括了它的特点。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8.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9.《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知识归纳
10.古今异义
⑴四时俱备(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⑵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⑶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今义:消_________)
11.一词多义
(3)书
(4)与
12.词类活用
⑴五色交辉(辉,______作______,______)
⑵夕日欲颓(颓,______作______,______。)
1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四时俱备( )
⑶晓雾将歇( ) ⑷夕日欲颓 ( )
⑸沉鳞竞跃( ) ⑹能与其奇者( )
14.翻译句子。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⑶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_。
1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浪游记快(节选)》: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洞外二小亭,坐其中可听泉声。(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五色交辉 ( ) ⑵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⑶余素不贪屠门之嚼 ( ) ⑷池广仅三尺( )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⑵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
22. 甲乙两文中都描写了水,两文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3.甲乙两文都表达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两文所用的表达手法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 ( ) ②类若乘空( )
③无可名言( )
2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着 蹴尔而与之
B.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乐者
C.山川之美 园丁划小舟拾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余读书其中
26.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2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28.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部编版】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晓雾将歇( )
【答案】tuí lín yù xiē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D
【解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A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B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D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B.沉鳞竞跃 竞:争着
C.夕日欲颓 颓:颓废 D.四时俱备 备:齐全
【答案】C
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加入到这种奇丽景色之中了。
D.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确实是人间的天堂。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四时俱备 五味俱全
C.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清流见底 清荣峻茂
【答案】C
【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B项,两个“俱”都是“全,都”的意思;C项,两个“自”分别是“自从”“如果”的意思;D项,两个“清”都是“清澈”的意思。
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运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描绘了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竹林色彩之美。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
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
【答案】D
【解析】D“暗含着作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错误。“实是欲界之仙都”抒发了作者终身归野山林的志趣,流露了作者能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自豪感.
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看似平常,实则总领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
B.全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用一个“美”字便概括了它的特点。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答案】C
【解析】“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8.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 的 ,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康乐指的是谢灵运,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限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知识归纳
10.古今异义
⑴四时俱备(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⑵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⑶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_;今义:消_________)
11.一词多义
(3)书
(4)与
12.词类活用
⑴五色交辉(辉,______作______,______)
⑵夕日欲颓(颓,______作______,______。)
1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 ⑵四时俱备( )
⑶晓雾将歇( ) ⑷夕日欲颓 ( )
⑸沉鳞竞跃( ) ⑹能与其奇者( )
14.翻译句子。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⑶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答案】10.⑴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⑵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⑶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
11.⑴①将要②欲望⑵①从②如果③在⑶①书信②写⑷①参与,文中指欣赏②和
12.⑴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⑵夕日欲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13.交相辉映 都,全 消散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参与,这里指欣赏。
14.⑴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⑵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⑶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_。
1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5.B
16.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②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1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18.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解析】1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B项中两个“鳞”都是“鱼儿”的意思。
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题目的要求来解答此题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文中”景物“的特点来体会情感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浪游记快(节选)》:余素不贪屠门之嚼,至是饭量且因笋而减,归途觉烦躁,唇舌几裂。过石屋洞,不甚可观。水乐洞峭壁多藤萝,入洞如斗室,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池广仅三尺,深五寸许,不溢亦不竭。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洞外二小亭,坐其中可听泉声。(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五色交辉 ( ) ⑵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⑶余素不贪屠门之嚼 ( ) ⑷池广仅三尺( )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⑵余俯流就饮,烦躁顿解。
22. 甲乙两文中都描写了水,两文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3.甲乙两文都表达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两文所用的表达手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
19.实是/欲界之仙都。
【解析】该句由两个实词构成,应把两个实词“实是”和“欲界之仙都”划开。
20.⑴交相辉映 ⑵参与,这里指欣赏 ⑶平素,平时 ⑷宽
21.⑴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
【解析】“歇”意“消散”; “乱”主要体现出热闹,可不翻译;“颓”意“落”,“沉鳞”在这里是用了借代的修辞,代指鱼儿。
⑵我俯下身子喝了许多泉水,胸中烦燥顿时消解。
【解析】本句中“流”指河流,“就饮”意是“喝水”。
22. 甲文突出水清,以至于能看到水底;乙文突出水流之急,以至于在洞外都能听到水流的声音。
【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甲文中相关的语句是“清流见底”“沉鳞竞跃”,乙文中相关的语句是“有泉流甚急,其声琅琅”,“坐其中可听泉声”。
23. 甲文正面描写自然山水的美景,正面描写中对美景的喜爱之情自然流露。乙文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了正面写山水,还写了“我”的烦躁以及烦躁解除的过程,侧面衬托出水的神奇可爱。
【解析】甲文主要写山水景色,乙文除了写景,还写了“我”烦躁的心情,比较两篇文章,能够体会到文章不同的写作角度。
【参考译文】我平素就不怎么爱食荤腥,今日饭量又因喝了笋羹而大减,也就没食多少肉食。归途中就觉得胸中烦燥,且唇干舌裂。路过石屋洞,无甚可看的。水乐洞峭壁爬满藤萝,洞内窄小如斗室,有一股清泉急流,水声琅琅,下面水池仅宽三尺,深约五寸许,不满溢亦不枯竭。我俯下身子喝了许多泉水,胸中烦燥顿时消解。洞外有两座小亭,坐在里面听泉声琅琅,妙不可言。
(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 ( ) ②类若乘空( )
③无可名言( )
2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着 蹴尔而与之
B.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乐者
C.山川之美 园丁划小舟拾之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余读书其中
26.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2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28.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24.①消散 ②好像 ③说出
25.C
26.B
27.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
28.“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有动,渲染了热闹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
第三单元
第11课 短文两篇
陶弘景
新课导入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让我们走进南朝齐梁陶弘景的写景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重点)
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难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素养)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即谢征,字玄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古代文人们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文题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
知识链接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
古代的“书”
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夕日欲颓( ) 沉鳞( )竞跃( )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tuí
lín
yù
yuè
2.重点实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3.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 )
4.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古义: ;今义: )
(2)夕日欲颓(古义: ;今义: )
预习检查
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消散
休息
坠落
精神萎靡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男生读:
高峰入云……
师生齐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女生读:
清流见底。
男生读: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女生读: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男生读: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女生读: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男生读:
实是欲界之仙都。
女生读:
实是欲界之仙都。
男女生齐读:(加强)
实是欲界之仙都。
教师读: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共同,一起。
耸入(进入)。
季节
全、都
交相辉映
的
看见
青葱
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疏通文意
将要
消散。
确实,的确
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将要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清晨
欲望
的
不再
它,代“自然之景”
奇丽
知识归类
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 今义:萎靡
古今异义
③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七十而从心所欲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名词,意愿
自
自康乐以来 ( )
自非亭午夜分(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在
如果
从
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合作探究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但层次分明,试说明课文的层次结构。
//
//
总 领全文
写 景
抒怀
合作探究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美
合作探究
3、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分写景物: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仰视)
(俯视)
(平看)
(平看)
(静景)
(动景)
合作探究
4、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里?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美在山水相映。高山峻峭,水流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美在色彩配合。“五色交辉”“青林翠竹”,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美在晨昏变化。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美在动静相衬。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合作探究
5、《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合作探究
6、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什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合作探究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合作探究
8、品味语言
(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增添了蓬勃生机。“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竞”运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水中游鱼竞相跃出水面的样子,描绘了一幅夕阳将沉、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奇丽景致,使文章鲜活动人,生动可感。
合作探究
(2).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表现作者对山川喜爱的情感。
8、品味语言
文章主旨
本文以清俊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的得意之感,以及归隐山林的志趣。
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⑴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四时俱备。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堂检测
欲
自
自康乐以来 ( )
自非亭午夜分( )
2.解释下列的词语的意思
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如果
从
将要
欲望
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山川之美( )
欲界之仙都( )
和
参与,文中指欣赏
的
的
与
课堂检测
3.下列句中加色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山川之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四时俱备 五味俱全
C.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清流见底 清荣峻茂
【解析】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B项,两个“俱”都是“全,都”的意思;C项,两个“自”分别是“自从”“如果”的意思;D项,两个“清”都是“清澈”的意思。
C
课堂检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课堂检测
A.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看似平常,实则总领全文,奠定感情的基调。这里的“共谈”者,指的是那些有高雅情趣的人。
B.全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用一个“美”字便概括了它的特点。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课堂检测
6.文章结尾“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议论
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