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2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梦回繁华》课件(2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19: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梦回繁华
毛宁
学习目标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走近作者
毛宁,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jù)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资料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画作。这幅画作既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又描绘了汴京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后人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形象资料。
检查预习
汴京 绢 檀 翰林 题跋 擅长
田畴 岔道 簇拥 舳舻 摄取 遒劲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biàn juàn tán hàn bá shàn
chóu chà cù zhú lú shè qiú
liào bá shè zhǒng luò yì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2、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3、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4、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远行的艰辛。
5、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初读文本
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结构
第1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
第2段:介绍这幅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的动机。
第3-5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
初读文本
朗读第一段。
思考:文章开头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不仅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且引出了本文要说明的对象。
初读文本
默读第2段,了解张择端创作的动机。
明确:
创作动机:南渡的北宋遗民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重回繁华”的期待,并基于此,去“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初读文本
默读第3段。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概括地说明了画作的主要内容。
明确:
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齐读并体会这句话的妙处。
明确:
运用比喻的修辞,既将“一眼尽收”的画作内容做了形象的切分,又对画作各个部分的欣赏做了形象的定调,起到了形象概括画作总特点的作用。
研读文本
细读第4段。
理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画作中所描绘的“汴京近郊的风光”的。
明确:
从景物和人物两方面来写汴京近郊风光的。景物有“疏林薄雾”的自然景色,也有“农舍田畴”的人文景观;人物有岔道上的“轿乘队伍”,也有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行旅”。
研读文本
细读第5段。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明确:
“手卷”形式和“兼工带写”手法。
《清明上河图》为后人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来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
研读文本
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的?
明确:
1、全文来看,运用逻辑顺序。先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
2、第4段,运用空间顺序。“画面开卷”“画面中段”“后段”,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研读文本
课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如:列数字、引用、打比方、摹状貌
小 结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传世佳作。这幅作品从美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从反映当时生活的角度来看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