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达综合测卷(wro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达综合测卷(wrod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7 22: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1分)
(2)□□□□□□□,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分)
(3)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2分)
(4)□□□□□,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1分)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an fa( )了诺贝尔奖。
(2)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 qing ying( )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i ku la xiu(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 zhen long fa kui( ),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映衬着茫茫夜色,水面上浮动着成千上万盏酷似荷花的水灯,这场面实在让人难忘。
B.只有当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河水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
C.一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地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的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D.在中国积极帮助世界抵抗疫情时,国外某些媒体却殚精竭虑地诋毁中国,但其阴谋注定会失败。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将“成败”改为“成功”)
B.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有省里的专家、市里的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等组合而成的。(删去“组合而成的”)
C.禅城区党员民警和志愿者一起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探望独居老人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将“探望”改为“探访”)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牡丹栽培经验。(删去“大约”)
5.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羊城晚报2020年4月30日报道29日,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马星等10名同志、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等10个集体获奖。与以往不同,今年获奖者没有集体领奖,他们中的代表兵分五路前往南粤大地的乡镇村居用自己所长参与到各种扶贫活动中,用这样特别的亮相方式为脱贫攻坚贡献自身的力量。“这是广东五四青年奖章颁奖仪式第一次走出会场讲台,走进田间地头。”据介绍,广东共青团开展特殊的五四青年颁奖仪式其目的既是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同时也是通过青年榜样的率先垂范,号召全省各界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
二、阅读(46)
(一)(10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髙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隐天蔽日/士别三日
B.虽乘奔御风/屠乃奔倚其下
C.清荣峻茂/濯清涟而不妖
D.故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8.选文是怎样凸显三峡秋季特点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二)(9分)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①,因语恭:“卿②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③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④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簟(din):竹席。②卿:第二人称代词,用于上称下,尊称卑。③荐:草垫。④丈人:对年长者的敬称。⑤长(chang)物:多余的东西。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其坐六尺簟(看见)
B.因语恭(于是)
C.后大闻之甚惊(听说)
D.故求耳(寻找)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 .
11.请评价一下王恭,并说说他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 .
(三)(10分)
清代宫廷防治天花的多样“隔离法”
周乾
①我国古代中医把传染性疾病统称为“瘟疫”,认为瘟疫发生时隔离病人,可控制传染源,因而自古以来就有隔离瘟疫的方法。
②如先秦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载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晋书·平帝纪》记载晋朝时若官员家里有传染病人时,官员本人虽然没有病,但百日内不允许进宫;北宋医学著作《太平圣惠方》记载当瘟疫进入百姓家庭时,需要开窗通风,这样不会传染等。
③清朝是我国天花流行最猖獗的时期。天花又名痘疹、痘疮,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传染性很强,病死率也很高,它同鼠疫、霍乱、伤寒一样曾严重威胁着古人的健康与生命。当时的紫禁城里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其中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隔离。
④避痘是清初帝王隔离天花的主要方法。据清代史料笔记《北游录》
载,1644年清入关后,由于京城天花流行,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凡是有天花病人的地方,周围八十步都要用绳子围起来,其他人不得入内。顺治帝则采取停止大规模朝会或出宫暂停留宿的避痘方法。避痘法虽然简单,但效果良好。
⑤为有效隔离天花,清代宫廷设立了查痘官员职位,即查痘章京。据清代史料《癸巳存稿》卷九记載,查痘章京专职负责八旗及京城居民的天花检查,凡是发现得夭花的病人,一律要求迁移单独的场所;在皇城外对宗室王公、公主郡主之家采取隔离性保护措施,即上述住宅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天花病人进入;负责管理蒙古王公的进京事项,只有出过痘(得过天花且产生了抗体)的官员才能进京。
⑥位于承德地区的避署山庄(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家园林,但是其建造的初衷却是与隔离天花有关。康熙帝于十六年在热河巡查时,突然发现这里不仅是连接京城和蒙古高原的咽喉之地,而且有利于隔离天花病毒,自然气候条件还适合于避暑、休憩,因而下令建造一座行宫。清代皇帝每年5月来到山庄,10月前后返回京城,在这里围猎、召见群臣、批阅奏章、接见未出过痘的蒙、回、维等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及开展其他政治活动,驻跸近半年之久。
⑦康熙帝在热河除了建造避暑山庄,还采取了相应的围班制度,以利于未出痘的蒙古各旗首领参与其主持的政治活动。所谓“围班”,就是皇帝每年秋天在热河举行围猎时,边区蒙古及西北民族部落首领分批觐见皇帝,并参与皇帝主持的围猎、宴席等活动。
⑧清初京城天花流行之时,为避免天花传染,皇帝下令凡是没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不得年底来京朝勤,但可以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木兰围猎,皇帝也可借此机会接见他们,并给予各种赏賜及娱乐性招待。此时热河秋高气爽,地广人稀,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天花传染。
⑨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清代宫廷采取的上述隔离天花病毒的措施有着不完善的方面,但是对于防止瘟疫的蔓延、正常开展各项活动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认为,上述隔离法是我国传统中医防疫理念的应用方式之一,亦能体现我国古人的智慧。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03月06日,有删改)
链接:
康煕帝刚出生时,为了躲避当时流行的天花,不得不离开紫禁城进入福佑寺隔离。偏偏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天花的侵害,在多方悉心照料下,所幸保住了性命。康熙帝搬回紫禁城后,天花的阴影仍时时笼罩在他的周围。据清代官书《国朝宫史》记载,康熙十三年他曾下令,宫中太监及宫中行走等人,如果家中有患天花的病人,治好的在家待一个月,尚在治疗的须在家住百天,然后才能进宫。
12.选文思路清晰,先点出 ;再重点介绍 ;最后提出 。(3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花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古人的健康与生命,在清朝时期尤其猖獗。
B文章第②段运用时间顺序和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从先秦到北宋的典籍,说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隔离瘟疫的方法。
C.清初京城天花流行之时,皇帝下令凡是没有出痘的蒙古王公可以在秋天到热河随他围猎,有效地控制了天花传染。
D.文章多用表限制的词语,如“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主要措施之一”“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4.请概括清代宫廷采取的隔离天花的方法。(4分)
. .
. .
(四)(17分)
家的味道
尤今
①那时候,我家住金殿路,而我在成保小学读书,每天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去上学。傍晩放学时,街灯未亮,天幕却像被戳了一个窟窿,浑浑浊浊的暮色悠悠忽忽地掉了出来。我背着书包,像只蜗牛,慢腾腾地走回家去,眼前的那一条路,忽然变得很长,长得无止境。我低着头,拖着宛如上了脚镣的腿,走啊走。突然,我闻到空气里飘来的一股香味。抬眼处,街灯已亮,浓汤飘香。啊,家门近在眼前,我的心情立刻变得亢奋了。
②父亲是广东人,广东人特别喜欢喝汤,因为他们相信,煲得久、熬得够的汤水,能润喉、润肺、润心、润肠,因此,煲汤便成了我家的日常作业。一个人在生活中纵使拼得焦头烂额,但是,一回到家,只要能够喝上一碗好汤,所有透支的精力都得到了弥补,五脏六腑也美美地得到了滋补。
③曾经,母亲用炭炉煲汤。朱褐色的圆肚瓦锅,稳稳地坐在小小的炭炉上,烧得通红的炭块,像是守护神的眼睛,忠心耿耿地守着那一锅“水的精华”。母亲坐在小凳子上,拿着蒲葵扇,耐心地扇。那炭,愈烧愈红,愈红愈旺,有时烟灰飞出来,便沾了母亲一头一脸。可是,好整洁的母亲,竟然一点儿也不嫌脏。她的心思,全都在那一锅好汤里。汤的香味,是一点一点慢慢地溢出来的。初而朦朦胧胧、缥缥缈缈,好像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子声,清越悠扬,但又带着些许隐晦的神秘感。渐渐地,笛子声臆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类似锣鼓的喧闹声,大鸣大放。那种香味,浓郁稠厚,非常跋扈、嚣张,带有很强的侵略性。
④母亲熬煮的汤,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
⑤绿幽幽像液状森林的,是西洋莱蜜枣猪肺汤;红艳艳像液体宝石的是莲藕鸡爪花生汤;红白分明像调色板的,是番茄萝卜牛肉汤;百味杂陈又酸又咸又鲜又辣的,是威莱豆腐鱼头辣椒汤;温柔敦厚暖心暖肺的,是老黄瓜红枣八爪鱼汤;风味独特雅俗共赏的,是榨莱蘑菇汤;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是党参枸杞龙眼炖鸡汤;风采迷人腴香诱人的,是冬瓜火腿干贝汤……我们兄弟姐妹就在一锅锅好汤的滋润下,慢慢地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之后,我们也欢欢喜喜地为我们亲爱的孩子炖汤。
⑥汤的文化,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了。
⑦曾有一个时期,新上市的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把要煮的东西一股脑儿地丢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煮它一个天翻地覆,完完全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试想想,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可是,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这不正是“守株待兔,不劳而获”吗?我心里充满了感谢,感谢现代科技方便了我的生活。
⑧然而,我错了。在慢锅里“自生自灭”的汤和水,并没有“患难与共”地融合在一起,反之,两者像是君子之交,淡淡地保持着距离。
⑨当机立断,弃用慢锅。
⑩然而,坦白地说,我又没有耐心和那灰烬四飞的炭炉耳鬓厮磨,所以,改用中庸的煤气炉。把汤放进瓦钵里,在煤气炉上“咕嘟咕嘟”地熬上三四个小时其间不时去看看、搅搅,那一钵汤,充分地感受到煮汤人的诚意,煮好之后,总会“投桃报李”地显示出一个汤的样子和味道。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是冬瓜的雏形,然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却又具有鱼翅所没有的清甜,十分可口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魂牵梦萦。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央求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 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过了几个月后,她又在电子邮件里写道:“妈妈,春天已经来了,我苦苦等了一个季节,怎么您的汤还没有寄到?”
我以汤的味道去装饰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依然是一根细细长长坚坚韧韧的线,动着游子的心。
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选自《读者》2019年第23期,有删改)
15.文中写了哪些关于汤的故事?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人物 相关故事
父亲 爱喝汤,所以煲汤成为“我”家的日常作业
母亲
我 因为煮不出“像样的汤”,弃慢锅改用煤气炉
儿女 (2)
16.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
. .
1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烧得通红的炭块,像是守护神的眼睛,忠心耿耿地守着那一锅“水的精华”。
. .
. .
(2)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我”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2分)
我 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
18.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①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5分)
. .
. .
三、作文(50分)
19班会课上,梁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句话,请同学们结合这三句话,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②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要求:①写一篇演讲稿,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我开始担心他会不会真的把我当作带领那些民团的头子。我刚从白党——他们如果在无人地带捉住了我,一定会叫我是赤党——那里逃身出来,仅仅是为了要给赤党抓住叫我是白党吗?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
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才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
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A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为了方便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本书曾易名为《 》。(2分)
2选文中的A是谁?在斯诺的眼中A是“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4分)
. .
. .
3.请结合原著,谈谈“红星”为什么能够照耀中国。(4分)
. .
. .
参考答案
1.(10分)(1)大漠孤烟直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3)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4)攀条折其荣 (5)几处早莺争暧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每句1分,错字、漏字、多字,该句不得分)
2.(4分)(1)颁发(2)轻盈(3)摧枯拉朽(4)振聋发聩
3.(3分)D【解析】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此处褒贬误用。
4.(3分)C【解析】搭配不当,应将第二个“和”改为“并询问”。
5.(4分)示例:(标题)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颁奖走出会场走进田间地头(2分)
(理由)这样拟题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表达简洁明快,“走出会场走进田间地头”这一悬念,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6.(3分)C【解析】A.太阳/天。B,指飞奔的马/跑。C清澈。D.所以原来。
7.(4分)
(1)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8.(3分)通过描写树林山涧的寒冷、凄凉、寂静和高猿哀鸣的凄恻,(1分)并引用哀伤的渔歌,(1分)凸显了三峡秋季凄寒、萧瑟的特点。(1分)
9.(3分)D【解析】求:清请求10.(3分)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11.(3分)王恭“作人无长物”,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俭朴清廉。(1分)
这告诉我们做人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俭朴清廉自古以来都是一种美德。
【参考译文】
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派人拿起他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他)自己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王恭回答说:“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12.(3分)古人已有隔离瘟疫的做法清代宫廷的隔离方法清代宫廷的隔离方法虽然不尽完善,但在当时有着积极的作用。
13.(3分)C【解析】原文表述为“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天花传染”,而非“有效地控制了天花传染。
14.(4分)清代宫廷隔离天花的方法包括:避痘、设立查痘章京、在热河(承德)建造避暑山庄设立围班制度。(一点1分)
15.(4分)(1)能煮出各式各样的汤滋润家人的生活(2)负笈英伦之后仍对“我”煮的鱼翅瓜汤念念不忘(每空2分)
16.(4分)内容上,第①段主要写了“我”上小学时放学回家的情景,(1分)写出了“我”因天黑路长而感到疲惫、孤独,但闻到浓汤飘香,看到家在眼前,就立刻变得兴奋的心情。(1分)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家人爱喝汤、耐心熬汤的内容做铺垫。(2分)
17.(4分)(1)“忠心耿耿”本义是形容非常忠诚,多指人的品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炭块拟人化,(1分)突出了母亲煮汤时的耐心守护,让汤变得浓厚醇香,滋润家人,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辛勤的赞美之情。(1分)
(2)示例:漫应(随便答应……)(1分)
理由:由下文“过了几个月后,她又在电子邮件里写道:‘妈妈,春天已经来了,我苦苦等了一个季节,怎么您的汤还没有寄到?”可知,“我”并没有给女儿寄汤,由此推测当时是随便答应,并不打算给女儿寄汤。(1分)
18.(5分)汤是饭桌中的一道美食,它能带给家人营养,滋润孩子成长而这也成了孩子成年后一份浓浓的思家之情,不管离家多远,都能通过回忆中汤的味道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2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突出了游子对汤的依恋,对亲情的怀念和对家的思念。(2分)照应了题目,总结并升华主题,余韵悠长。(1分)
19.
【写作指导】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应提炼出材料中所给的“热爱祖国”“责任与担当”“为国奉献”等主题,然后选择、组织合适的人物事例与道理材料,借助修辞、议论、说明等方法,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语言,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打动听众。
同时,要注意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格式,包括称谓、问候语、正文结束语等。
【范文示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都会沐浴在阳光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庄严肃穆地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爱国之情,如果我问大家:“你热爱我们的祖国吗?”我想大家定会自豪地说:“爱!”是的,作为炎黄子孙,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可是,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是否意识到:我们该如何报效祖国呢?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志士为报效祖国写下一页又一页的辉煌。
宋朝爱国名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伴随着他走过了无数个戎马春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首《过零丁洋》至今还震撼着我们的爱国之心。
在近代,多少革命老前辈用生命和青春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毛主席的油灯,周总理的大衣,朱总司令的扃扁担,他们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表现在拯救人民于水火的行动之中。
在现代,雷锋叔叔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国内外的华人华侨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祖国的建设。
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把强烈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知识才是力量,没有科学文化何以谈报国?别终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也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出了这道校墙,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的纷繁复杂,只有在校园里学好知识,练好专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业已腾飞,“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任务将由我们来接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本篇演讲稿开头娓娓道来,主体部分层层展开,步步推向高潮。文章在理论上一步步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步吸引听众,在感情上一步步感染听众。不仅结构层次清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将演讲水到渠成地推向高潮,而且结尾干脆利落,简洁有力,卒章显志。实乃一篇佳!
附加题
1.(2分)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2.(4分)A是周恩来。(1分)原因:他背弃了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有着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有着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3分)
3.(4分)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知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们喜爱红军,愿意参加红军,加入共产党这是共产党得以不断扩大的群体基础。(2分)红军中从领导人到士兵,从“小鬼”到老人都具有无比坚定的信仰和革命意志,具有优良的作风,这是共产党和红军的力量之源。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些基础和力量,“红星”才可以照耀中国。(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