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05 13:50:45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  )
A.全球气候异常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臭氧层破坏
2.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反应 D.蒸腾作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高越好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4.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下列发电方式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
5.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
C.在屋内多种点花 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6.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7.近年来北极冰山覆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B.冰河期来临
C.海洋污染加剧 D.太阳辐射逐年加强
8.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A.①④⑦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⑤⑥⑦
9.绿色植物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气碳
C.吸收二氧气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气碳放出氧气
10.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造成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
11.下列气体中,能显著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2.2011年11月至12月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市召开,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低碳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13.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两周谈判,最终达到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它是史上第一份全体缔约方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的全球减排协议.下列做法不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
A.开发研制氢能源,光伏电池等新能源
B.大力开发化石能源,以弥补能源不足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
14.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理念应运而生,这里的“碳”是指(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二氧化碳
15.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6.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B.大量使用燃煤只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C.大量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PM2.5
D.应推广使用含磷洗衣粉,因为其废水可以作磷肥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17.下列环境问题与CO2排放有关的是(  )
A.赤潮 B.白色污染
C.臭氧空洞. D.全球气候变暖
二、填空题
18.如图所示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1)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2)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台风灾害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⑤寒潮多发
19.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   作用、燃料的   、及微生物的   作用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    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0.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   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   作用、有机物的   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被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致   。
21.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放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有人认为世界部分地域的干旱也是温室效应的后果。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
(3)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4)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请你列举出二氧化碳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两种重要用途:    。
22.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   ,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   等原因,使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   ,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23. 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CO2、H2O、O2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大气中的CO2含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排放人空气中的CO2过多,可能会加剧   .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   .
(4)写出一个消耗O2产生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其中淀粉属于   (填一种营养素的名称).
(6)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如图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填宇母).
三、解答题
2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算是“低碳”呢?请回答你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答出三点即可)
四、综合题
25.树叶叶片不仅可以吸收一些有害气体,还可以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和氧气,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通常晴天时,每天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收5g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则:
(1)某公园中叶片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②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氮氧化物导致光化学烟雾,氟氯代烃导致臭氧层破坏。
【解答】A.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导致酸雨,与二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有关,与与二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氟氯代烃导致臭氧层破坏,与二氧化碳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所有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动植物和人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中的氧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气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事物都有多面性,适中最好。
【解答】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C错误;
D、氧气会使金属锈蚀,会使燃料爆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明确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所利用的能量是什么,进一步思考在发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从而解答本题中的问题。
【解答】火力发电一般用煤作燃料,消耗的是化石能源,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容易产生温室效应的是火力发电;
水力、风力发电利用的是水和风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属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A选项考虑开窗能使外界氧气进入,促进氧循环。B选项考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空气清新装置考虑到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故很难进行氧循环。
【解答】A选项可以使氧气更新,从外界到内部循环使用 B 花草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氧气供人使用,而人制造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吸收释放氧气,是氧气循环 D选项既然叫空气清新装置,使空气清新的手段是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 故不能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氧循环。故选择C
6.【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A、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草稿纸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B.
【分析】“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解答】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 融,水平面上升.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分析】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8.【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 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 者的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故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①④⑦.
故选:A.
【分析】此题是识图选择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用.据此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把绿色植物称为“空气净化器”.
故选: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10.【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加上森林遭到破坏而导致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最终导致全球变暖.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学生应熟悉影响环境的常见气体,能明确不同气体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来解答.
【解答】解:因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而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A、根据氮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B、根据氧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C、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造成温度升高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解答】解:A、氮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B、氧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D、稀有气体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故答案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低碳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进行考虑.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进行.
【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会减少森林面积,减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低碳理念;
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应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解答】解:A、开发研制氢能源,光伏电池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B、大量开发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能节约电能,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低碳经济”的定义判断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分析.
【解答】解:“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碳”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CO2),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与CO虽然都由C、O元素组成,由于结构上的不同,两气体性质特别是化学相关差很大,CO是一种有毒气体,CO2没有毒性但含量大时也能使人窒息而亡;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该项叙述错误;
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该项叙述错误;
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金刚石、石墨为同素异形体,该项叙述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项叙述正确.
故答案应选:D.
16.【答案】C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A、根据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解答;
B、根据煤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C、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根据磷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分析.明确环境污染的来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是解答本题关健,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解答】解:A、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二氧化碳等气体,故说法错误;
B、煤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粉尘,会污染空气,故说法错误;
C、大量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PM2.5等污染物,所以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PM2.5的污染,故说法正确;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故说法错误.
答案:C.
17.【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解答】解:A、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与CO2排放无关;
B、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带来的,与CO2排放无关;
B、臭氧层破坏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造成的,与CO2排放无关;
D、而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故选D.
18.【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
(2)①③④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C元素,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结合植物的多种作用分析回答。
【解答】(1)由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来源主要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长期以来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一直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维持着动态平衡,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相对平衡,植物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也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等等,所以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等多种环境问题,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
(2)①③④
19.【答案】呼吸;燃烧;氧化分解;光合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循环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结合氧循环的过程分析回答。
【解答】自然界的氧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使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故答案为:呼吸;燃烧;氧化分解;光合作用
20.【答案】光合作用;呼吸;燃烧;相等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是可以循环的。
【解答】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如下图: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呼吸;燃烧;相等
21.【答案】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光合作用;节约能源、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灭火剂、生产化肥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室效应成因、防止、二氧化碳的用途.解答时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来源、光合作用、防止措施、二氧化碳的用途方面来切入。
【解答】:(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此外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等。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
(3)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4)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在化学工业上,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大量用于生产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颜料铅白[Pb(OH)2 2PbCO3]等。
故答案为:
(1)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光合作用;
(3)节约能源、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
(4)灭火剂、生产化肥。
22.【答案】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变暖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
【解答】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23.【答案】元素;温室效应;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增大;C+O2CO2;糖类;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1)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其中都含有氧元素;故填:元素;
(2)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3)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是因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故填: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增大;
(4)反应物有氧气,生成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很多,如木炭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CO2;(答案合理即可)
(5)淀粉属于一种糖类物质;故填:糖类;
(6)A.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标志;D.是腐蚀品标志.故填:B.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危害来分析;
(3)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是因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
(4)根据反应的要求来分析;
(5)根据常见的糖类物质来分析;
(6)根据常见标志的意义来分析.
24.【答案】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只要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如: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答案: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分析】运用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5.【答案】(1)1.0×108g;
(2)化石燃料的燃烧,动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更多的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等.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解答】(1)叶片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吸收CO2气体1×106×5g×20=1.0×108g.
(2)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动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
②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更多的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等.
【分析】(1)先根据植物每天每平方米需吸收5g二氧化碳,则100万平方米的叶片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可吸收二氧化碳.
(2)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和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回答.
1 / 1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  )
A.全球气候异常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臭氧层破坏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氮氧化物导致光化学烟雾,氟氯代烃导致臭氧层破坏。
【解答】A.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导致酸雨,与二氧化碳无关,故B错误;
C.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有关,与与二氧化碳无关,故C错误;
D.氟氯代烃导致臭氧层破坏,与二氧化碳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反应 D.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所有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动植物和人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圈中的氧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故选: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高越好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气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事物都有多面性,适中最好。
【解答】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C错误;
D、氧气会使金属锈蚀,会使燃料爆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下列发电方式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明确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所利用的能量是什么,进一步思考在发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从而解答本题中的问题。
【解答】火力发电一般用煤作燃料,消耗的是化石能源,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容易产生温室效应的是火力发电;
水力、风力发电利用的是水和风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属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A
5.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
C.在屋内多种点花 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A选项考虑开窗能使外界氧气进入,促进氧循环。B选项考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D空气清新装置考虑到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故很难进行氧循环。
【解答】A选项可以使氧气更新,从外界到内部循环使用 B 花草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氧气供人使用,而人制造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吸收释放氧气,是氧气循环 D选项既然叫空气清新装置,使空气清新的手段是氧循环。C选项由于室内无光 故不能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氧循环。故选择C
6.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门随手关灯 B.垃圾焚烧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D.草稿纸双面使用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A、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草稿纸双面使用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故选:B.
【分析】“低碳生活”理念,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近年来北极冰山覆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B.冰河期来临
C.海洋污染加剧 D.太阳辐射逐年加强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解答】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 融,水平面上升.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
【分析】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8.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A.①④⑦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⑤⑥⑦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 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 者的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故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①④⑦.
故选:A.
【分析】此题是识图选择题,一是考查识图作答的能力,二是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用.据此解答.
9.绿色植物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气碳
C.吸收二氧气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气碳放出氧气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把绿色植物称为“空气净化器”.
故选: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10.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造成的.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加上森林遭到破坏而导致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最终导致全球变暖.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学生应熟悉影响环境的常见气体,能明确不同气体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来解答.
【解答】解:因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而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故选:B.
11.下列气体中,能显著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C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A、根据氮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B、根据氧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C、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造成温度升高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解答】解:A、氮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B、氧气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D、稀有气体不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
故答案选C.
12.2011年11月至12月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市召开,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低碳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低碳理念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进行考虑.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进行.
【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会减少森林面积,减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低碳理念;
D、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低碳理念;
故选B.
13.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两周谈判,最终达到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它是史上第一份全体缔约方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的全球减排协议.下列做法不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
A.开发研制氢能源,光伏电池等新能源
B.大力开发化石能源,以弥补能源不足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
【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应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解答】解:A、开发研制氢能源,光伏电池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B、大量开发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不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能节约电能,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故选:B.
14.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理念应运而生,这里的“碳”是指(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低碳经济”的定义判断即可.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分析.
【解答】解:“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碳”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CO2),
故选D
15.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CO2与CO虽然都由C、O元素组成,由于结构上的不同,两气体性质特别是化学相关差很大,CO是一种有毒气体,CO2没有毒性但含量大时也能使人窒息而亡;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该项叙述错误;
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该项叙述错误;
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金刚石、石墨为同素异形体,该项叙述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项叙述正确.
故答案应选:D.
16.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B.大量使用燃煤只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C.大量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PM2.5
D.应推广使用含磷洗衣粉,因为其废水可以作磷肥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C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A、根据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解答;
B、根据煤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C、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根据磷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分析.明确环境污染的来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是解答本题关健,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解答】解:A、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二氧化碳等气体,故说法错误;
B、煤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粉尘,会污染空气,故说法错误;
C、大量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PM2.5等污染物,所以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PM2.5的污染,故说法正确;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故说法错误.
答案:C.
17.下列环境问题与CO2排放有关的是(  )
A.赤潮 B.白色污染
C.臭氧空洞.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气体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解答】解:A、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与CO2排放无关;
B、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带来的,与CO2排放无关;
B、臭氧层破坏是由于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造成的,与CO2排放无关;
D、而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故选D.
二、填空题
18.如图所示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1)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2)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造成台风灾害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⑤寒潮多发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
(2)①③④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C元素,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结合植物的多种作用分析回答。
【解答】(1)由图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来源主要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长期以来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一直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维持着动态平衡,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相对平衡,植物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也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等等,所以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等多种环境问题,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
(2)①③④
19.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   作用、燃料的   、及微生物的   作用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    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答案】呼吸;燃烧;氧化分解;光合作用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氧循环是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结合氧循环的过程分析回答。
【解答】自然界的氧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使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故答案为:呼吸;燃烧;氧化分解;光合作用
20.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   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   作用、有机物的   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被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致   。
【答案】光合作用;呼吸;燃烧;相等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自然界是可以循环的。
【解答】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如下图:
故答案为:光合作用;呼吸;燃烧;相等
21.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放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有人认为世界部分地域的干旱也是温室效应的后果。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    。
(3)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4)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请你列举出二氧化碳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两种重要用途:    。
【答案】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光合作用;节约能源、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灭火剂、生产化肥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室效应成因、防止、二氧化碳的用途.解答时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来源、光合作用、防止措施、二氧化碳的用途方面来切入。
【解答】:(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此外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等。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
(3)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4)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在化学工业上,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大量用于生产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颜料铅白[Pb(OH)2 2PbCO3]等。
故答案为:
(1)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光合作用;
(3)节约能源、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
(4)灭火剂、生产化肥。
22.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   ,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   等原因,使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   ,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答案】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变暖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
【解答】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23. 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CO2、H2O、O2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大气中的CO2含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排放人空气中的CO2过多,可能会加剧   .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   .
(4)写出一个消耗O2产生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其中淀粉属于   (填一种营养素的名称).
(6)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如图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填宇母).
【答案】元素;温室效应;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增大;C+O2CO2;糖类;B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1)根据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其中都含有氧元素;故填:元素;
(2)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3)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是因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故填: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增大;
(4)反应物有氧气,生成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很多,如木炭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CO2;(答案合理即可)
(5)淀粉属于一种糖类物质;故填:糖类;
(6)A.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标志;D.是腐蚀品标志.故填:B.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危害来分析;
(3)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是因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的角度看是水分子的间隔增大了;
(4)根据反应的要求来分析;
(5)根据常见的糖类物质来分析;
(6)根据常见标志的意义来分析.
三、解答题
2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算是“低碳”呢?请回答你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解答】解:只要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如: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答案: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分析】运用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四、综合题
25.树叶叶片不仅可以吸收一些有害气体,还可以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和氧气,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通常晴天时,每天每平方米叶片可吸收5g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则:
(1)某公园中叶片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②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1.0×108g;
(2)化石燃料的燃烧,动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更多的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等.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解答】(1)叶片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内可吸收CO2气体1×106×5g×20=1.0×108g.
(2)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动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的腐烂等;
②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更多的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等.
【分析】(1)先根据植物每天每平方米需吸收5g二氧化碳,则100万平方米的叶片在一个月(按20个晴天计)可吸收二氧化碳.
(2)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和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