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课练: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和反应(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课练: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和反应(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9 10: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
1.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蚊虫叮咬处涂抹肥皂水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2.[2020·上海] 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 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盐生成
3.25 ℃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 ℃时)。下列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  )
A.T=25 ℃ pH=7 B.T=25 ℃ 1≤pH≤13
C.T>25 ℃ pH=14 D.T>25 ℃ 14.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5.[2021·苏州] 如图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H-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l-个数
6.[2020·衢州] 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二、填空题
7.常温下,一锥形瓶中盛有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3%的稀硝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本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呈    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01%)。
(3)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   
(填“甲”“乙”或“丙”)点。
8.[2020·淄博] 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向锥形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
    (填“m”“n”或“f”)点。
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
b.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
c.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直在不断增大
d.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选用pH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
三、实验探究题
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知识卡片]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Ⅰ: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①实验结论:  。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③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方案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 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物质单独使用时,也能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填字母)。
A.铜片 B.pH试纸
C.氧化铜 D.紫色石蕊试液
附|加|题
10.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后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11.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答案
1.A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2.D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3.D  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则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T>25 ℃;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的pH应大于1,小于13。
4.B  锌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烧碱与稀硫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铁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
5.D  图像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a点到b点pH由大于7减小到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水分子;b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c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Na+个数小于Cl-个数。
6.D  由图甲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图乙中稀盐酸与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7.(1)NaOH+HNO3NaNO3+H2O
(2)无 4.25% (3)HNO3、NaNO3 (4)甲
(1)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NO3NaNO3+H2O。(2)pH=7时,锥形瓶中的溶液显中性,呈无色。设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x。
NaOH+HNO3NaNO3+H2O
40 85
20 g×4% x
= 
x=1.7 g
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25%。 
(3)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过量的硝酸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钠,化学式是HNO3、NaNO3。(4)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6%的稀硝酸进行本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的硝酸质量减少,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甲点。
8.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NaCl+H2O 复分解反应 n a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则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n点。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被消耗,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将反应物混匀,确保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一直在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开始减小;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由于无法确定完全反应的时机,需多次测定pH,测定pH需要拆卸装置,故实验过程中不能选用pH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
9.(1)①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②H+和OH-结合生成H2O
③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CO2↑+H2O 
(2)有气泡产生
(3)稀盐酸量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明显现象
(4)BD
(3)向NaOH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可能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4)铜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探究。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pH=7,则恰好完全反应;若pH<7,则酸有剩余;若pH>7,则碱有剩余。稀盐酸可与氧化铜反应,氧化铜溶解,得到蓝色溶液,若稀盐酸过量,则氧化铜逐渐溶解;若稀盐酸不足或恰好完全反应,则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如图果石蕊变红,说明稀盐酸过量;如图果石蕊不变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如图果石蕊变蓝,说明稀盐酸不足。
10.B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质量相等,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以判断出此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混合后水分子总数增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则混合后阳离子总数减少。
11.D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随后沉淀质量立即减少,所以此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a点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中可能存在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