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课练: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课练: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29 10: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金属不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  )
A.银 B.锡 C.铝 D.镁
2.[2020·阜新] 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鸡蛋清的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B.厕所清洁剂不会腐蚀大理石地面
C.人被蚊虫叮咬后,在肿包处涂抹牛奶就可减轻痛痒
D.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不能混合使用
3.[2020·宿迁] 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相关的实验操作及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 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 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 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
A.Na2CO3→NaOH B.Fe2O3→FeCl2
C.Ca(OH)2→CaCO3 D.NaOH→Na2CO3
5.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
6.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图像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C.三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二、填空题
7.[2020·西藏] 某同学在实验探究中发现了一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1)编号①反应的指示剂是       ;编号②反应的金属单质是    。
(2)根据如图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其中编号②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假设编号④反应的盐是AgNO3,则编号④对应方框中的现象是           。
8.[2020·大连] 某小组发现实验室中盛放氧化钙的塑料瓶膨胀破裂。设计实验探究瓶中固体的成分。
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平铺于试管中,通入足量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充分干燥并称量,质量不变。
步骤Ⅱ:另取等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上层清液变红。再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气泡产生,沉淀消失。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塑料瓶膨胀破裂的主要原因:                 。
(2)由步骤Ⅰ推断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步骤Ⅱ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是        (酚酞除外)。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及现象,确定该固体的成分是       。
(3)上述实验中,通过测定某些量,还能确定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若选择加入一种过量的其他类别物质的溶液代替稀盐酸,也能达成此目的,加入的溶液是      ;确定该溶液过量,所选的试剂是    。
9.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是常见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OH的名称是      ,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    (填微粒符号),所以NaOH溶液能够导电。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试管中加入2 mL 10%的NaOH溶液,再滴加5%的CuSO4溶液4~5滴,能生成    色的Cu(OH)2沉淀。用试管中的物质检验葡萄糖,发生如图下反应:C6H12O6+2Cu(OH)2+NaOHC6H11O7Na+Cu2O↓+3X,推测X的化学式为    。
(4)参考,在“(  )”内画出“→”或“—”补全图例(“→”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请写出图例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0.[2020·毕节] 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记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 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作出猜想]
猜想1: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该溶液1~2 mL 于试管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变为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1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    (填“>”“<”或“=”)7,则溶液呈酸性
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附|加|题
11.用中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图乙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答案
1.A 
2.D  厕所清洁剂显酸性,炉具清洁剂显碱性,因此厕所清洁剂不能与炉具清洁剂混用。
3.C  由图像可知,pH开始时大于7,然后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说明原溶液显碱性,不断地向其中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所以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 mL时,溶液的pH大于7,烧杯内溶液呈碱性;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 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 mL时,溶液的pH小于7,烧杯内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微粒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4种。
4.B  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
5.C  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体现酸的通性;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体现酸的通性;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碳酸钾溶液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能体现酸的通性。
6.A  由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Mg>Fe>Zn,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的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7.(1)紫色石蕊试液 铁
(2)置换 (3)Fe2O3+6HCl2FeCl3+3H2O
(4)产生白色沉淀
8.(1)CaO+H2OCa(OH)2
(2)CaO CaCl2或CaCl2与HCl 
Ca(OH)2、CaCO3
(3)碳酸钠溶液(合理即可) 稀盐酸(合理即可)
(2)步骤Ⅰ处理过后质量不变,说明氧化钙不存在,若存在,氧化钙便会吸收水变为氢氧化钙,质量会增加。步骤Ⅱ中有物质不溶于水,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向试管中加入酚酞试剂,上层清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钙存在;再加入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溶质此时一定有氯化钙,溶液变为无色,说明不存在氢氧化钙,而盐酸是否有剩余无法判断,所以溶质为氯化钙或氯化钙与氯化氢。
9.(1)氢氧化钠 Na+、OH-
(2)减小 (3)蓝 H2O
(4)
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4)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稀硫酸可以和氧化铜、氢氧化铜等反应生成硫酸铜;图例中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等。
10.[实验原理] 2NaOH+H2SO4Na2SO4+2H2O 
[进行实验] 红色
[分析思考] (1)3NaOH+FeCl3Fe(OH)3↓+3NaCl 
(2)< Zn+H2SO4ZnSO4+H2↑
[分析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向试管中的溶液逐滴加入FeCl3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方案1:若溶液显酸性,即pH<7;方案2: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是由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11.(1)氢氧化钠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3)Na2CO3+2HCl2NaCl+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