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基础检测卷
A组(课内字词句一网打尽)
(温馨提示:加横线的词语意思写在第一行,句子翻译
的意思写在第二行横线上)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 岂 不 诚 大丈夫 哉?一 怒 而诸侯惧 ,安 居
而天下 熄 。”
孟子曰:“是 焉 得 为 大丈夫乎 ?子 未 学礼乎 ?丈 夫 之
冠 也,父命 之 ;女子之嫁 也,母命 之,往 送之 门,戒 之曰:‘往之女 家,
必 敬 必戒 ,无 违 夫子 !’以 顺 为 正 者 ,妾妇之 道 也。居
天下之广 居 , 立 天下之正 位 , 行 天下之大 道 。得 志 ,与 民 由 之;
不得志,独 行 其 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 移 ,威武不能屈 ,此
之谓 大丈夫。”
B组 基础知识检测
一、字词解释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 岂: 。 诚: 。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 , 。
3.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 。 焉: 。
4.丈夫之冠也 冠: 。 5.父命之 命: 、 。
6.子未学礼乎 子: 。 7.无违夫子 夫子: 。
8.以顺为正者 正: 。 9.得志 得: 。
10.与民由之 由: 。 11.独行其道: 。
(二)一词多义
1.居:居①天下之广居② 。
2.戒:(1)戒之曰: 。 (2)必敬必戒: 。
3.之:(1)丈夫之冠也: ;
(2)父命之 ; (3)往送之门 ;
(4)妾妇之道也 ;(5)与民由之 ;
4.其:(1)独行其道 ;
(2)必先苦其心志 ;
(三)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
2.贫贱不能移 。
3.威武不能屈 。
(四)通假字
往之女 家
二、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名 ,字 。 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大师,被尊称为“ ”,与孔子并称“ ”。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大力提倡“ ”,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
2.《孟子》是记录 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宋朝朱熹把 《 》 《 》《 》《 》合称为“四书”。
三、课文内容精析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
2.大丈夫的做法: 。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
大丈夫的操守: 。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
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
5.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答: ,
。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 。
四、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 。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
C组 走近中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1分)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 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
1. 下列各组加黑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命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奉命于危难之间
B、 涕 见闻者无不流涕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C. 志 得志,与民由之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 狱 天祥将出狱 小大之狱
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B.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C.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D.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3.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比喻、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严谨,科学,雄辩有力。
B. 【乙】文中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C. 【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文章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
D. 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
4.对【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这些人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B.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贪淫,贫贱不能使他的理想转移。)
5. 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三)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释】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公羊。
---《苏武牧羊》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往之女家 ( ) (2)武既至海上 ( )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
3.【甲】文中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4.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 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 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 及观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已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C.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D.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邪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13.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2分)
谆 谆 然 而 告 之曰
14.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 ”(用原文语句回答) ,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 ”(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位,并简述其事迹。(5 分)
浙江考霸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基础检测
参考答案:
A组:课内字词句一网打尽(略)
B组: 基础知识检测
一、字词解释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 岂:难道。 诚: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这。 焉:怎么,哪里。
4.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5.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6.子未学礼乎 子:你。 7.无违夫子 夫子:这里指丈夫。
8.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9.得志 得:实现。
10.与民由之 由:遵从。 11.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2.贫贱不能移 移:使……改变。这里是使动用法。
3.威武不能屈 屈:使……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居:居①天下之广居② 居① :居住。 居② :住所。
2.戒:(1)戒之曰:告诫。 (2)必敬必戒:谨慎。
3.之:(1)丈夫之冠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父命之(代词,他); (3)往送之门(动词,到);
(4)妾妇之道也(助词,的); (5)与民由之(正道,志向);
4.其:(1)独行其道(代词,自己的);(2)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他的);
(四)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二、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大力提倡“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三、课文内容精析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文中哪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答: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之道”则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四、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坚持自己的原则)。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金钱地位不能使他迷惑,贫穷卑贱不能使他动摇,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C组走近中考
(一)
1. B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2.A
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3. D
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4.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乙】译文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 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 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二)
1. B (B .都解释为“眼泪” A. “训导”“任命” C .“志愿”“做标记” D.“监狱”“案件”)
2.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1处1分)
3.A(有对比论证)
4.D(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志向改变。)
5.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 何处是北 (文天祥)面向南方拜别(故土),然后受刑而死。
(意思对即可,重点字“孰”“拜”)
(三)
1. 之:到……去 。既:已经。
2.(1)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2)天下着大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
3. 我认为苏武是大丈夫。乙文中苏武不因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时都拿着“汉节”,这符合【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标准。
4.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乙译文】卫律知道终究不可胁迫苏武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更加想要使他投降。于是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和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人认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四)(17分)
10.D评分:共3分。 11.B评分:共3分。
12. (1)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3.谆谆然/而告之曰 评分:共2分。
14. (1)妾妇之道 (2)济国之士. (3)人物:钟南山(李兰娟)事迹 :略
评分:共5分。第(1)(2)小题各 1分;第(3)小题3分,人名1分,事迹2分,具体事迹或概括事迹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