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9 17:40: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学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掌握“缥”“湍”“轩”“泠泠”“鸢”“戾”“柯”等文言词语。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动静互见、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领略富春江的奇丽多姿,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背诵课文。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1.吴均,字 ,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 代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 》《与朱元思书》《 》三篇,皆以写景见长。2.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 句为主,讲究 和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 ”或“ ”。 (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代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皆已亡佚。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2.“骈体文”的有关知识。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本文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 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1.给加点的字注音。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嘤嘤( ) 千转( ) 经纶( ) 横柯( )鸢( )飞戾( )天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俱( ) 许( )从( ) 戾( )风烟( ) 共色( )独绝( ) 缥碧( )寒树( ) 泠泠( )息心( ) 经纶( )横柯( ) 交映( )3.通假字①转( )②反( )③见( )4.一词多义①许 一百许里( )遂许先帝以驱驰( )杂然相许( )②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哀转久绝( )以为妙绝( )③上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④从 从流飘荡(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先人还家( )⑤指 皆指目陈胜( )争高直指( )⑥穷 蝉则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5.词类活用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横柯上蔽( )③负势竞上( )④风烟 俱净( )⑤猛浪若奔( )⑥望峰息心( )⑦负势竞上:( )⑧互相轩邈( )6.古今异义①一百许里古义:(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②鸢飞戾天者古义:( )今义:罪过,乖张③经纶世者古义:(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7.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8.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 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9.参考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与朱元思书》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研读第1段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研读第2段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对富春江两岸峻峭秀美山岳的描写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那么,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呢 它“奇”在哪里呢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赏析语言(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赏析全文分三段。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此文不是运用移步换景写法,而是在总写之后,分镜头逐一描绘。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这段只用了三句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第三段进而写“奇山”。作者不是具体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舟中仰视夹岸群山,无数山峰直插云天,虎虎有气,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一生较坎坷,曾遭到焚书免职处分,在其他写景诗文中,也常流露这种不平心情绪。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此文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描写景物特色鲜明,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目的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7.书信一般都是有事说事,但是本文却怎么写起富春江景色来了 目的是什么
8.《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国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第三阶段 课后达标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7.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15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泉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横柯上蔽(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
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和______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和______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1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阅读(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4.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
(3)猿则百叫无绝(______)
(4)横柯上蔽(______)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1.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千转(zhuàn)
鸢(yuān) 飞戾(lì)天
经纶(lún) 横柯(kē)
2.俱:都。   
许:表约数。
从:跟、随。
戾:至,到达。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缥碧:青白 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
交映:互相掩映。
3.①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②反:同“返”,返回。
③见:同“现”,显现,显露。
4.①大约 应允 赞同
②独一无二 断绝、停止,动词 消失 极。
③向上,动词。 在上边,名词作状语。
④跟、随 听从,顺从(采纳)。 跟随,跟从。
⑤指指点点 指向。
⑥穷尽,尽头 走到尽头。
5.①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③动词作状语,争着。
④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⑤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⑦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⑧“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6.①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②至,到达③经纶:筹划,治理。
7.内容: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
中心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结构特点:总分式。
第二阶段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总概胜景,不仅使山水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总写之后,下文紧承“异水”“奇山”,分两层对碧水奇峰进行生动传神的描绘。
小结:
2.作者以清新精练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描绘了富春江的江水之美。
先从静态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水皆……见底”,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江水的清澈明净。
然后从侧面烘托:“游鱼……无碍”,动的游鱼可见,静的细石可睹,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江水明净透明的特征。
接着从动态角度摹写:“急湍……若奔”,甚箭、若奔,比喻、夸张手法,再现了急流、猛浪的奔腾气势。一静一动,对照鲜明,相得益彰,表现出江水娴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壮美。
小结:
3.①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把无生命的山峦写得生机勃勃,群山争着向上的气势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山势之奇。作者对山峦出神入化的描写,实际上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
②这里表面似乎是写声音,实质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
类似的写法如:
教室里掉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前文写了所见、所闻,这句话就是写作者的所感了。那些为了名利极力攀高结贵的人,看到这奇伟的山峰,就会平息追名逐利的欲望;那些终日碌碌,经营政务的人,看到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足见富春江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4.(1)“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广阔,令人神清气爽。
(2) “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词语背后的准确,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 “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 “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既代表了山水中特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5.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6.因为作者此时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人世间的争名夺利、官场角逐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陶醉在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中,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7.活用书信文体来描写景物,借以委婉表达思想意旨,意趣盎然。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三阶段
一、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把握。ABD三项没有通假字。C项:“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2.D
【解析】“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解释为:停止;A项的“绝”解释为:妙到极处;B项的“绝”解释为:很像;C项的“绝”解释为:断绝;D项的“绝”解释为:停止。故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句意:那些整天忙碌于正事的人,望见这清幽的山谷,也会留连往返,可知C句的朗读节奏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5.C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A.“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的修辞;B.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C.此句没有运用修辞;D.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故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作者在第三段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为了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景象,表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后面写“息心”作铺垫,并不是为了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故选D。
7.(1)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2)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3)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泠、嘤、韵。
8.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回答时要注意对“山”的声音的阐述和拟人修辞的正确使用。
二、9.(1)树枝 (2)同“返”,返回
10.(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11.(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清澈) 急(湍急)山高 树多 景美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
【解析】
9.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柯”是树枝的意思;“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1)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深、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点。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思考即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此句写出水的速度快;结合对《三峡》的理解,可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
1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分析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感情即可。根据句意“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情感。从内容上看,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三、14.(1)消散 (2)落下 (3)停止 (4)在上面
15.B
16.(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17.(1)负势竞上; (2)互相轩邈; (3)争高直指
18.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要联系前后文,不能割裂文意。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B项中两个“鳞”都是“鱼儿”的意思。
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题目的要求来解答此题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文中景物的特点来体会情感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