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2张PPT)+学案+素材+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2张PPT)+学案+素材+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9 17:43: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ēn)
B.互相轩邈(miǎo) 泠泠作响(líng) 直视无碍(ài)
C.嘤嘤成韵(yùn) 鸢飞戾天(lì) 窥谷忘反(kuī)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ào) 疏条交映(shū)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动词,生长)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至、到达)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5.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B.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
C.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D.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 负荆请罪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D.风烟俱净 万事俱备
8.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夸张)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对偶)
10.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美景了。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作者既表达了对谢灵运这样林泉高士的追慕,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得。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在奔跑。
理解: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C.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翻译: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理解:这和《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自然的音响,反衬山间的静寂,同时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12.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 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 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二、填空与默写
(一)填空
13.本文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________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________。
(二)按要求默写
14.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内容填写句子。
(1)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高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的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
(4)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侧面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音韵和谐的画面。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二)(2021·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 B.余怜而售之怜:怜惜,喜爱。
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
21.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22.翻译下列句子。
(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三、语言表达
23.吴均笔下美丽的富春江,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景特点。
【部编版】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猛浪若奔(bēn)
B.互相轩邈(miǎo) 泠泠作响(líng) 直视无碍(ài)
C.嘤嘤成韵(yùn) 鸢飞戾天(lì) 窥谷忘反(kuī)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ào) 疏条交映(shū)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D项,“好”应读“hǎo”。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答案】 C
【解析】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则: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故C错误,应该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B项中含有通假字,“转”通“啭”,鸟鸣叫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动词,生长)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至、到达)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实词的理解。D“奔”是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5.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古今异义词语的辨析能力,要注意在句子翻译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C.“天山”在文中的意思是天和山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天山”是山名,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天山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故选C。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B. 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
C. 从流飘荡 , 任意东西 D.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答案】 A
【解析】A、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显现。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为“消散”。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流、任意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飘荡动词作形容词;东西名词作形容词。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轩,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高处伸展;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向远处伸展。
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 负荆请罪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D.风烟俱净 万事俱备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凭借/背;B.独一无二/停止;C.笔直/直接;D.全、都;故选D。
8.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答案】 B
【解析】【分析】骈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字数相同,故答案选B。
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夸张)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拟人)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对偶)
【答案】D
【解析】D项: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10.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奔流而下。
C.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文: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答案】B
【解析】B项: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快马。注意“奔”的翻译。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是( )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美景了。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作者既表达了对谢灵运这样林泉高士的追慕,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得。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在奔跑。
理解: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C.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翻译: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理解:这和《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自然的音响,反衬山间的静寂,同时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翻译和理解。
A.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美景了,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项理解“写出了‘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有误;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意思是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本项翻译“凶猛的大浪像在奔跑”有误;
故选C。
12.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 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 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答案中“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
二、填空与默写
(一)填空
13.本文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________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________。
【答案】视觉;听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远上寒山石径斜。
【解析】抓住题中提示的答点如“角度”“特点”“感叹的句子”“写活的句子”“景色季节特征”,根据知识积累和所学所记对课文的理解来填答即可。
【点评】本题涉写到写作方法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根据答点来分析课文内容,找到文中相关的信息点概括填答。最后两个填空设计巧妙,迁移了知识,提醒学生要综合掌握所学的古文。
(二)按要求默写
14.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内容填写句子。
(1)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高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思想的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泠、嘤、韵。
故答案为:⑴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点评】古诗文默写是初中阶段语文必考题型,若想提高古诗文默写的正确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平时阅读背诵时,就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听说读写想相结合。
三、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
(4)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侧面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音韵和谐的画面。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答案】15. 同“缺”,空隙,缺口 即使 向上 飞奔的马
16.(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见这山峰也会停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见这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7.B
1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猿猴的鸣叫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通过对三峡山水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想退世避隐的高洁志趣。
【解析】
15.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虽:即使。
(3)句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上:向上。
(4)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奔:飞奔的马。
16.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1)重点词语: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甚,很。
(2)重点字词: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 。反:通“返”,返回。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悬泉”“瀑布”是两个名词,“飞漱”是一个动词,所以该句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B。
18.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理解。
甲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根据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这里通过写猿猴悲哀婉转、长久不绝的鸣叫,渲染了三峡秋天的悲凉气氛。在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乙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根据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那些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2021·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钴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
【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20.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 B.余怜而售之怜:怜惜,喜爱。
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
21.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
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
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
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
22.翻译下列句子。
(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19.B 20.C 21.A
22.(1)不满十天我就找到两处风景胜地,即使是古代爱好山水的人,或许未能到过这些地方。 (2)(村中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因此断句为: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故选B。
20.C.以效兹丘之下: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效:效力。故选C。
21.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余怜而售之”,即“我”喜欢它。故选A。
2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不匝旬,不满十天;虽,即使;或,或许。
(2)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
【译文】:
【甲】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三、语言表达
23.吴均笔下美丽的富春江,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富春江的风景特点。
【答案】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天下的美于一身。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所折服,不禁倾笔写下诗文。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诗文中的神韵。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她的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在这儿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心如止水,真正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她绝,却真实;她险,却活泼,令人不得不爱啊!
【解析】【分析】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另外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介绍清楚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导游词的拟写能力。写导游词,要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三峡景点的资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第一阶段 课前自学质疑
学习目标 重难点
1.掌握“缥”“湍”“轩”“泠泠”“鸢”“戾”“柯”等文言词语。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动静互见、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领略富春江的奇丽多姿,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背诵课文。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要点填空 知识要点
1.吴均,字 ,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 代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 》《与朱元思书》《 》三篇,皆以写景见长。2.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 句为主,讲究 和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 ”或“ ”。 (答案详见“知识要点”) 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代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皆已亡佚。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2.“骈体文”的有关知识。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本文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 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1.给加点的字注音。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嘤嘤( ) 千转( ) 经纶( ) 横柯( )鸢( )飞戾( )天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俱( ) 许( )从( ) 戾( )风烟( ) 共色( )独绝( ) 缥碧( )寒树( ) 泠泠( )息心( ) 经纶( )横柯( ) 交映( )3.通假字①转( )②反( )③见( )4.一词多义①许 一百许里( )遂许先帝以驱驰( )杂然相许( )②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哀转久绝( )以为妙绝( )③上 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④从 从流飘荡(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先人还家( )⑤指 皆指目陈胜( )争高直指( )⑥穷 蝉则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5.词类活用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横柯上蔽( )③负势竞上( )④风烟 俱净( )⑤猛浪若奔( )⑥望峰息心( )⑦负势竞上:( )⑧互相轩邈( )6.古今异义①一百许里古义:(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②鸢飞戾天者古义:( )今义:罪过,乖张③经纶世者古义:(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7.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8.朗读指导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 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9.参考译文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第二阶段 课堂探究拓展
《与朱元思书》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研读第1段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研读第2段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呢 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对富春江两岸峻峭秀美山岳的描写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那么,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呢 它“奇”在哪里呢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赏析语言(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赏析全文分三段。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此文不是运用移步换景写法,而是在总写之后,分镜头逐一描绘。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这段只用了三句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第三段进而写“奇山”。作者不是具体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舟中仰视夹岸群山,无数山峰直插云天,虎虎有气,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一生较坎坷,曾遭到焚书免职处分,在其他写景诗文中,也常流露这种不平心情绪。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此文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描写景物特色鲜明,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5.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目的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7.书信一般都是有事说事,但是本文却怎么写起富春江景色来了 目的是什么
8.《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国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第三阶段 课后达标测试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7.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15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泉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横柯上蔽(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
10.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和______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和______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1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阅读(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4.解释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
(3)猿则百叫无绝(______)
(4)横柯上蔽(______)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沉鳞竞跃  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7.【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
1.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千转(zhuàn)
鸢(yuān) 飞戾(lì)天
经纶(lún) 横柯(kē)
2.俱:都。   
许:表约数。
从:跟、随。
戾:至,到达。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缥碧:青白 色。
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让人心生寒意。
泠泠(línɡ):形容水声的清越。
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横柯:横斜的树枝。
交映:互相掩映。
3.①转: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②反:同“返”,返回。
③见:同“现”,显现,显露。
4.①大约 应允 赞同
②独一无二 断绝、停止,动词 消失 极。
③向上,动词。 在上边,名词作状语。
④跟、随 听从,顺从(采纳)。 跟随,跟从。
⑤指指点点 指向。
⑥穷尽,尽头 走到尽头。
5.①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③动词作状语,争着。
④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⑤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
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⑦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⑧“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6.①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②至,到达③经纶:筹划,治理。
7.内容: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奇山异水。
中心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结构特点:总分式。
第二阶段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总概胜景,不仅使山水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总写之后,下文紧承“异水”“奇山”,分两层对碧水奇峰进行生动传神的描绘。
小结:
2.作者以清新精练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描绘了富春江的江水之美。
先从静态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水皆……见底”,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江水的清澈明净。
然后从侧面烘托:“游鱼……无碍”,动的游鱼可见,静的细石可睹,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江水明净透明的特征。
接着从动态角度摹写:“急湍……若奔”,甚箭、若奔,比喻、夸张手法,再现了急流、猛浪的奔腾气势。一静一动,对照鲜明,相得益彰,表现出江水娴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壮美。
小结:
3.①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把无生命的山峦写得生机勃勃,群山争着向上的气势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山势之奇。作者对山峦出神入化的描写,实际上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
②这里表面似乎是写声音,实质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
类似的写法如:
教室里掉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前文写了所见、所闻,这句话就是写作者的所感了。那些为了名利极力攀高结贵的人,看到这奇伟的山峰,就会平息追名逐利的欲望;那些终日碌碌,经营政务的人,看到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足见富春江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4.(1)“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广阔,令人神清气爽。
(2) “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词语背后的准确,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 “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 “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既代表了山水中特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
5.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
6.因为作者此时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人世间的争名夺利、官场角逐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陶醉在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中,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7.活用书信文体来描写景物,借以委婉表达思想意旨,意趣盎然。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三阶段
一、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把握。ABD三项没有通假字。C项:“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2.D
【解析】“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解释为:停止;A项的“绝”解释为:妙到极处;B项的“绝”解释为:很像;C项的“绝”解释为:断绝;D项的“绝”解释为:停止。故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句意:那些整天忙碌于正事的人,望见这清幽的山谷,也会留连往返,可知C句的朗读节奏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5.C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A.“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的修辞;B.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C.此句没有运用修辞;D.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故选C。
6.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D.作者在第三段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为了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景象,表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后面写“息心”作铺垫,并不是为了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故选D。
7.(1)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2)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3)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泠、嘤、韵。
8.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回答时要注意对“山”的声音的阐述和拟人修辞的正确使用。
二、9.(1)树枝 (2)同“返”,返回
10.(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11.(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清澈) 急(湍急)山高 树多 景美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
【解析】
9.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柯”是树枝的意思;“反”是通假字,通“返”,返回。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1)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深、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点。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思考即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此句写出水的速度快;结合对《三峡》的理解,可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
1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分析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感情即可。根据句意“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情感。从内容上看,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三、14.(1)消散 (2)落下 (3)停止 (4)在上面
15.B
16.(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17.(1)负势竞上; (2)互相轩邈; (3)争高直指
18.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要联系前后文,不能割裂文意。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B项中两个“鳞”都是“鱼儿”的意思。
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题目的要求来解答此题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文中景物的特点来体会情感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吴均
第三单元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新课导入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安徽黄山。那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今天我们就随吴均一起,荡舟富春江,来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吴均绘景抒情的美妙。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概述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他还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是齐梁山水小品中的骈体佳作。
写作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被视为一篇生动的山水佳作。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bì luó]”,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知识链接
骈文,是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式上,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追求华丽的辞藻。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缥( )碧 急湍( ) 窥( )谷
轩( )邈( ) 泠泠( )作响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上蔽 嘤( )嘤成韵
千转( )不穷
piǎo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jīng lún
yuān

kuī
tuān
zhuàn
整体感知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点我放课文朗读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三步曲
1.独立思考
借助课本下面的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文言积累,疏通课文大意。(存疑)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3.质疑答疑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疏通文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消散、散净
任凭
表示约数“左右”
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绝,极点

跟、随
同样的颜色
向东或向西

形容词用作动词,笔直向上。
江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汹涌的巨浪像飞奔的马。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茂密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互相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疏通文意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青白色
急流的水
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飞奔的马
超过
凭借
向上
泉水冲击山石,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疏通文意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停止,消失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美丽
如同,好像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疏通文意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至,到达
平息名利之心
同“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
筹划、治理
互相掩映
名作状,在上面
知识归类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反”同“返”,返回。
窥谷忘反
知识归类
古今异义
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⑵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大约
赞许,允许
穷尽
贫穷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⑶莺飞戾天者
至,到达
罪过;乖张
⑷经纶世务者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
经纶
筹划,治理
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形容词,绝妙的、独一无二的
动词,停止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直视无碍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没有
副词,不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数词,十个十
数词,表示多
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消散
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争高直指
形容词用作动词,笔直向上。
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皆生寒树
形容词作动词,使人心生寒意
知识归类
文言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略主语“吾”,即“(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
省略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试说明文章的结构层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总起
分写


奇山
抒怀
合作探究
2、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写景,作静态描写;
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通过叙事,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曲折变化,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悠然、闲适、自得的心情,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来抒情,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合作探究
3、朗读第2段,思考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江水清澈(静态)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合作探究
4、作者主要使用什么手法来写水?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原文 手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从正面写水的清澈,也用“游鱼细石”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汹涌的大浪比喻成飞奔的马,写出了猛浪奔腾的气势。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写出了江水清澈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流水湍急的动态美。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的表现
5、第3段中,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思考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山的?
(连绵陡峭)
(天籁动听)
(光影变化)
手法
合作探究
山之形
山之声
山之色
写山,通过感官描写,从视觉角度写山的形貌,从听觉角度写山间的各种声响;通过化静为动,将本来静止的高山写得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陡峭和壮美;通过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谱写出一曲美妙的山间交响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转不穷,猿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合作探究
6、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景象。
合作探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7、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简要的分析。
抒怀: 作者在这幽静、安闲、纯净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山水的美荡涤了身上所有世俗的尘埃,所有的争名夺利和忧愁烦恼全部烟消云散。由景生情,因景明志,这是作者心弦上弹奏出的心音、情韵,既从侧面衬托出富春江山水的巨大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
合作探究
8、怎样理解结尾的“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了奇异色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对时见时不见的阳光的描写,表现了船随流水飘荡的动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拓展延伸
从内容和形式上比较本文与《三峡》的异同。
同:1、都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2、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3、都侧重写山,写出了山势高峻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异:1、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本文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2、《三峡》在写景上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还突出了连绵不断,而本文没有;3、在形式上, 《三峡》是散文,而本文则是骈文。
文章主旨
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生动地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山水景色,流露出作者对奇山异水、秀美风光的热爱,含蓄地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课堂检测
1.下列加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C
A.从流飘荡(dàng) 急湍甚箭(chuǎn)
B.水皆缥碧(piǎo) 千转不穷(zhuǎn)
C.嘤嘤成韵(yīng) 鸢飞戾天(yuān)
D.互相轩邈(mào) 泠泠作响(líng)
tuān
zhuàn
miǎo
课堂检测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
(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2.下列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D
课堂检测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是( )
①天下独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①负势竞上
②横柯上蔽
①负势竞上
②沉鳞竞跃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②自非亭午夜分
极点,绝妙
停止
向上
在上面
争着
争着
A.绝
D.自
C.竞

如果
B.上
C
课堂检测
4.根据提示默写
⑴《与朱元思书》中勾勒出富春山清秋季节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清爽天气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自由解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文章总领全文,概括所写景物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章写出江水明净澄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课堂检测
4.根据提示默写
⑸文章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文章写出了山峰形貌,并赋予它们生命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章从听觉角度展现大自然的和谐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文章体现作者对功名利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厌倦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课堂检测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 争着向上,仿佛在比谁能伸得高,谁能伸得远。
山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经营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2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3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课堂检测
与朱元思书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分写
异水
水皆缥缈,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清澈明净
奇山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之形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视觉
听觉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转不穷,猿叫无绝
山之声
视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山之色
由景生情
寄情山水
厌倦仕途
静态
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水流湍急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与朱元思书》九图导览学习流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6
1.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色”二字。
【合作交流】“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交流】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
3.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合作交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来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合作交流】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5.《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合作交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合作交流】(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7.“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作者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合作交流】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
8.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合作交流】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9.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景,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合作交流】“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寥寥八字,从视觉方面概述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的景色:雾散,上下一尘不染。天空和远山呈现相同的颜色。第二段描述两岸群山耸立、奇树苍郁之后,即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方面描写了山中泉喧鸟叫蝉鸣猿啼的景象。人乘船行于水上,不仅可以观赏两岸如画的景色,而且可以听到大自然演奏的壮美乐章。这样写不仅使描绘的景物有声有色,而且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10.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合作交流】本文描写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景色,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第一段总说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段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在结构上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第二段,先写“异水”,着重写富春江不同于其他江水之处:一方面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写江水清澈的特点;另一方面则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江水湍急的特点。再从四个方面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势之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山音之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山意之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山林之奇。这样,作者就把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景色条理清晰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