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苏州园林》同步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苏州园林》同步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14: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苏州园林
1.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题。
在yuán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国的古典园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古时的文人雅士追求“天人合一”,要欣赏自然山水,造景要浑然天成,从中获得“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高雅xiǎng受,更追求透过亭台楼阁、牌匾对联等人文景观,去领悟人生真谛。
(1)材料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卓zhuó 浑hùn
B.卓zhuó 浑hún
C.卓zhuō 浑hùn
D.卓zhuō 浑hún
(2)材料中根据拼音依次填入汉字,恰当的一项是( )
A.源 亨
B.渊 亨
C.源 享
D.渊 享
(3)为了理解“真谛”的意思,一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谛”字的两个解释。A.仔细。B.道理。能够帮助他正确解释“真谛”的一项是(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老百姓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征集他们的意见,做到因地制宜,避免水土不服。
B.在国画中你会感受到山的巍峨雄伟、重峦叠嶂,水的清澈宁静、活泼自由。
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的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不少歪曲事实的论调。
D.那里山水环绕,白鹭飞翔,田园村舍错落有致,高树低柳俯仰生姿,散发出浓浓的“苏式”乡村韵味。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园林又称文人园林,因其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文人是造园的主体。若追溯中国园林的源流,则既非始于文人,亦不止于文人,而是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庶民百姓,莫不有园。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园林设计也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建筑散置在山水花木之间,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虛,与周围景致交汇为和谐的整体。中国人通过建筑的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到自然的大空间。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
A.“追溯”是动词,“源流”是名词,“帝王将相”“园林设计”都是并列短语。
B.“园林发展就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这个句子中,“发展”作谓语。
C.“中国园林亲近自然,但不控制自然。”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和谐”与“整体”互换位置。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B.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
C.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D.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低廉、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6.请根据拼音提示,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汉字。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luán□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hè□。
7.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兴起于秦汉,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超过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句中加粗的“这”指的是什么?
(2)这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
(3)“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中“寂寞”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指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
(2)C
(3)B
解析:(1)“卓”“浑”都不是多音字,可联系常见词语“卓有成效”“浑然不知”等确定声调。
(2)“源”读yuán,“渊”读yuān;“亨”读hēng,“享”读xiǎng。故选C。
(3)结合语境理解,“真谛”即真理。据此可确定选B。
2.答案:C
解析:“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用在这里不恰当。
3.答案:C
解析:A.“园林设计”是偏正短语。B.“融”作谓语。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交汇”改为“融汇”。故选C。
4.答案:D
解析:应为“由主要到次要”。
5.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石碑”。C项语序不当,将“干预”和“发现”调换位置。D项缺少主语,应删去“自”。
6.答案:峦 壑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峦”要注意下半部分为“山”,该字是山的意思。“壑”要注意上半边的写法。
7.答案:(1)兴起于秦汉,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超过”或“多”
(3)榜样 标本
解析:(1)按照时间顺序,明代应在清代之前。
(2)“超过”与“多”重复。
(3)“榜样”指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此处强调的是“代表性”。
8.答案:(1)园林内栽种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和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由总到分(总分)
(3)“寂寞”指孤单冷清,“不感到寂寞”指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4)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 句子举了古老藤萝的例子,“盘曲嶙峋”生动地描绘出藤萝枝干的弯曲,把“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成“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解析:(1)“这”是指示代词,其指代内容一般在其前句,要结合语境归纳作答。有时可摘取原句作答。该题中“这”后面是“不足取”,因此指代的内容与前句表意相反。
(2)本题考查结构形式。选文第一句是全段中心句,即总写;后面是对中心句的具体说明,是分说。故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3)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能力。“寂寞”的意思是孤单冷清。这里是单调乏味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由“有几个园里”确定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就是一幅好画”确定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由“盘曲嶙峋”可确定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采用说明方法的最终目的是突出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的特征——本段中心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