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蝉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窠(kē) 金蜣(qiāng) 纤维(xiān) 折皱(zhé)
B.蚋(nà) 镇静(zhèn) 臃肿(yōng) 喧嚣(xiāo)
C.鳍(qí) 寻觅(mì) 扒掘(bā) 车辙(zhé)
D.钹(bó) 轧扁(yà) 涂墁(màn) 罅隙(xià)
2.下列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B.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C.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D.蝉的邃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无动于衷:一动不动。)
B.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罅隙:缝隙。)
C.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4.课上开展说明方法判别比赛,下面四位同学的判断有误的两项是( )
A.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作比较)
B.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举例子)
C.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列数字)
D.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打比方)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一部介绍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内容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B.《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英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C.《昆虫记》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D.《蝉》出自《昆虫记》,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粗的字注音。
(1)在阳光(bàoshài)_________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2)它(yōngzhǒng)_________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
(3)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______)隙。
(4)这个像(tiàozǎo)_________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
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喧嚣:_________________
(2)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隧道:_________________
(3)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罅隙: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寻觅: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文中采用文学性的语言来对说明对象进行综合介绍,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请你也采用这种方法介绍一种昆虫或动物,8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蚋”应读ruì。
2.答案:D
解析:“邃”应写为“隧”。
3.答案:A
解析: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4.答案:AD
解析:A.由“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可确定为打比方。D.由“比起来”可确定为作比较。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和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英国”应改为“法国”。
6.答案:(1)暴晒
(2)臃肿
(3)xià
(4)跳蚤
7.答案:(1)声音杂乱,不清净。
(2)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3)缝隙。
(4)寻找。
8.答案:示例:这只小猫咪,它全身雪白,加上几块乌黑的斑纹,显得格外美丽。白天它的耳朵耷拉着,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呼呼大睡。一到晚上,两只耳朵就竖起来,一双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像两个发光的铜铃,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