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孟子》三章同步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 《孟子》三章同步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14: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孟子》三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公孙衍(xián)
B.傅说(yuè) 丈夫之冠(guān)
C.胶鬲(gé) 法家拂士(fú)
D.百里奚(xī)富贵不能淫(yín)
2.下列加粗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饿其体肤
B.必先苦其心志
C.富贵不能淫
D.人恒过,然后能改
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C.居天下之广居 妾妇之道也
D.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必先/苦其心志
D.一怒/而/诸侯惧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6.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委而去之(______)
(2)亲戚畔之(______)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
(4)行拂乱其所为(______)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
7.默写。
(1)孟子认为,大丈夫需占据“仁、礼、义”,按文中的话含蓄地说,就是: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试着再举一两个例子来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15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衍”应读yǎn。B.“冠”应读guàn。C.“拂”应读bì。
2.答案:D
解析:A项中的“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B项中的“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C项中的“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D项中的“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3.答案:C
解析:C.“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告诫/谨慎。B.能/实现。D.狱官/贤士。
4.答案:B
解析:正确的划分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答案:B
解析:“《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有误,应为“《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6.答案:(1)放弃
(2)同“叛”,背叛
(3)选拔、任用
(4)违背
(5)匹敌、相当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释义能力。可结合句意推测词义,注意通假字释义时,要先指出同哪一个字,然后解释意思。
7.答案:(1)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5)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8.答案:示例: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这正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