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愚公移山》同步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愚公移山》同步课时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15:0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愚公移山
1.下列词句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穷匮(kuì) 箕畚(jī)
B.豫南(yù) 冀州(jì) 荷担(hè)
C.孀妻(shuāng) 魁父(kuí) 亡以应(wú)
D.始龀(chèn) 垄断(lǒng) 一厝朔东(x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B.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C.以残年余力 以君之力
D.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3.下列加粗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惩山北之塞。
D.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我们以前学过的《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出自《列子》。
B.《愚公移山》多处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的北岸。
D.“始龀”指七八岁,“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耄耋”指一百岁。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出入之迂也(_________)
(2)其妻献疑曰(_________)
(3)寒暑易节(_________)
(4)惧其不已也(_________)
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课文原句。
(1)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的信心: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结尾写天帝派遣两个大力神背走两座山,若愚公与智叟两人此时见面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厝”应读cuò。
2.答案:C
解析:C.都是介词,“凭”的意思。A.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D.副词,将近/连词,况且。
3.答案:D
解析:A.古义:连……都。今义:曾经。B.古义:即使。今义:虽然。C.古义:苦于。今义:处罚;警戒。D.古今意义相同,都指老年男子。
4.答案:B
解析:B项的节奏划分应为“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5.答案:B
解析:A.《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C.“汉阴”,是指汉水的南岸。D.“耄耋”指七十到九十岁。
6.答案:(1)曲折,绕远
(2)提出
(3)更替
(4)停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能力。可结合句意推测词义,也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再根据句意验证词义的正误。
7.答案:(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答案:示例:山,终于被移走了。邻居们都来到愚公家,看到门前的大道,赞叹着愚公的毅力。智叟也来了,他惊讶地看着面前的一切。愚公明白了他的来意,大笑起来。智叟的脸顿时红到了耳根,待愚公笑声止住,智叟干咳了两声,故作镇定地晃了晃腿,说:“好在是山神帮你呀,否则,凭你们家这几双手,能够平这座大山吗 ”愚公看了智叟一眼,说:“那你没看到我们的毅力感动了天帝吗?人说水滴石穿,我们每天挖山不是一样吗?智叟小弟,事在人为嘛,你可是个机敏的人!”智叟听了,感觉脸上一阵阵发烫,闷声不响地离开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