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藤野先生》
— 鲁迅 —
目录
01.
基础知识积累
03.
深入研讨,领取情感
0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04.
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01
基础知识积累
BY YUSHEN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者简介
BY YUSHEN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作者简介
BY YUSHEN
背景资料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这篇散文于1926 年10 月 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 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 年3月,22 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BY YUSHEN
背景资料
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进行社会改革,以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 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BY YUSHEN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文体。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回忆性散文往往抓住人物的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BY YUSHEN
知识链接
反语
反语是依靠语言环境,运用与说话人本意相反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本意,却含有否定、讽刺及嘲弄等意味的修辞手法。反语带有强烈的感彩。运用反语,能使表达更有力,语气更强烈,更能引人深思。
BY YUSHEN
正字正音
宛如( ) 烂熳( ) 芦荟( )
杳无消息( ) 油光可鉴( )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
解pōu( ) yì( )站 piē( )见
jī( )形 教huì( ) 不xùn( )
jié( )责
wǎn
màn
huì
yǎo
jiàn
wù
cuò
剖
驿
瞥
畸
诲
逊
诘
0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Y YUSHEN
第二部分(4-35):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36-38):
第一部分(1-3):
东京见闻
仙台学医
离开仙台
1.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BY YUSHEN
2.初步走近藤野先生
请同学们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抢答下列问题:
藤野的全名:
藤野供职的学校:
藤野教授的课程:
藤野的外貌等显著特征:
藤野严九郎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解剖学
黑瘦;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开始讲课;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BY YUSHEN
认真负责
严谨和蔼
热情诚恳
求实精神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典型事例
彰显品质
3.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BY YUSHEN
感激(37段):“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怀念(38段):体现在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愧疚(36段):“说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4.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
03
深入研讨,领悟情感
BY YUSHEN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修辞:比喻、反语
所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国
1.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BY YUSHEN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触发 忧国之情
反清志士 客死之地
爱
国
去仙台途中
BY YUSHEN
学生复述: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BY YUSHEN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爱
国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BY YUSHEN
2.赏析重点句
反语,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他们不务正业,不顾民族危亡,只知追求风雅。
“日暮里”让鲁迅产生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触和深情,产生忧念祖国的感情;“水户”是对朱舜水这位爱国者的敬慕之情。两个地名印象深刻的原因出于他的爱国之情。
“实在标致极了”
“日暮里……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
BY YUSHEN
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作者却把它推测为“物以希为贵”,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在完全没有因果联系的句子中加上“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写出了作者在遭受欺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大概物以希为贵吧”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BY YUSHEN
表明作者没有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影片的内容牵动作者的心,表现出他对国人的麻木愚昧而满腔义愤,内心痛苦。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BY YUSHEN
作者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Y YUSHEN
藤
野
先
生
在东京——无比憎恶,心生离意
在仙台
离仙台——别后怀念
初到仙台——相识
相处
弃医从文——匿名信、看电影
与先生惜别——善意的谎言,赠照片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怀念先生(明)
爱国之情(暗)
归纳总结
BY YUSHEN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
主旨归纳
课程结束,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