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1 22:05:15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自主学习 (课本P16-18页)
1.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如何?
2.反射的定义和结构基础是什么?
3.反射弧有哪几部分组成?
4.什么叫兴奋?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什么形式传导 又叫什么
6.未受刺激时和接受刺激后,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
分别是怎样的?
7.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与哪种离子有关?
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与哪种离子有关?
树 突
髓鞘
细胞体
轴 突
轴突末梢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元
细胞体
突 起
树 突
轴 突
神经纤维
外包髓鞘
代谢和营养中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
神经系统
大脑: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
小脑:动作的协调性
脑干: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反射和传导
缩手反射
思考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过程与“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射过程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天生的、不自觉的反应。
后者是后天训练的、自主的反应。
反射类型 形成 反射中枢 举例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的概念
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做出的 .
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遗传获得先天性反射
后天训练获得,后天性反射
脊髓
大脑皮层
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
排尿反射
谈虎色变
望梅止渴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多次结合
(食物)
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建立
条件反射的建立:
2、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传入(感觉)神经末梢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神经节
脑或脊髓内
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依据:
看有无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无神经节的为传出神经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
完成反射必须的条件:
1.完整的反射弧 2.相应的刺激
+
+
图1
a
b
+
图2
a
b
刺激
-
+
图3
a
b
+
+
-
图4
a
b
静息时
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
刺激端变为负电位
刺激端恢复正电位
另一端变为负电位
刺激端恢复正电位另一端仍为正电位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
电流表
刺激


P17图2-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结论:
两次偏转,方向相反
神经元生活的环境
细胞内液
组织液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探讨:阅读课本P18小字部分,说说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和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情况?
静息电位:
原理:
未受刺激
受刺激
动作电位:
原理:
未兴奋(静息状态)
兴奋状态
外正内负
K+外流
外负内正
Na+内流
思考:K+外流、Na+内流,是哪种跨膜运输方式?
协助扩散
特点:双向传导
兴奋传导的方向和膜内、外电流的方向关系?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电位差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1)未受到刺激时的膜电位:___________
(2)兴奋部位的膜电位:___________
(3)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__________
(4)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 ,
这样就形成了 。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 流向
;在膜内由 流向

小结:
当堂训练
2、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
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3、神经冲动能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膜电
位变化产生的(  )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B
C
4、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 的兴奋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C
自主学习 (课本P18-21页)
1.突触由哪几部分构成?
2.神经冲动怎么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4.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哪种信号的转换
5.神经系统有哪些重要的神经中枢?
6.大脑皮层有哪些高级功能?语言功能与大脑的哪些
区域有关?
7.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在调节生命活动中的关系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结构传递的?
突触
1.突触的概念
前一个神经元的 与后一个神经元的 等相接触
轴突
细胞体或树突
2.突触的类型
轴突-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3、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小体
(内含神经递质)
轴突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
一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产生一种神经递质,或兴奋性或抑制性
突触后膜有两种:①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②树突膜
神经冲动刺激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释放神经递质(胞吐)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后与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
①产生:
②分泌结构:
③受体:
④种类:
⑤作用效果: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供能)
突触前膜
(释放方式:胞吐作用)
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糖蛋白)
乙酰胆碱(兴奋性)、多巴胺(抑制性) 、肾上腺素等
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被分解
⑥去向: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引起持续兴奋或抑制
1、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单向传递
2、传递方向: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注 意
突触延搁
3、传递速度:
较慢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
②刺激c点(bc=cd),
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先偏左再偏右
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
②刺激c点,
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先偏左再偏右
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偏右
D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与语言、感觉、运动方面有关
脑干
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参与生物节律控制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语言功能: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
人脑大脑皮层(左半球)的言语区
V
S
W
H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Speak)
(Write)
(Hear)
(View)
2、学习与记忆功能
外界信息输入
(通过视、听、触觉等)
短期记忆
不重复
瞬时记忆
遗忘
(信息丢失)
注意
长期记忆
永久记忆
重复
遗忘
学习和记忆的机理: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6、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听不懂别人说的
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D
自主学习 (课本P16-18页)
1.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如何?
2.反射的定义和结构基础是什么?
3.反射弧有哪几部分组成?
4.什么叫兴奋?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什么形式传导 又叫什么
6.未受刺激时和接受刺激后,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
分别是怎样的?
7.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与哪种离子有关?
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与哪种离子有关?
自主学习 (课本P18-21页)
1.突触由哪几部分构成?
2.神经冲动怎么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4.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哪种信号的转换
5.神经系统有哪些重要的神经中枢?
6.大脑皮层有哪些高级功能?语言功能与大脑的哪些
区域有关?
7.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在调节生命活动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