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课件(共7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案课件(共7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1 12:2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1.描述内环境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标要求
1.科学思维:图解法理解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2.社会责任:建构模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素养要求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梳理网络
要语必背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
对点练
内容索引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
体液
基础梳理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_____
_______
_____等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内环境
(1)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组成及关系
① 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
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 。
②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
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细胞间隙形成 ,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渗透到 中,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可见,通过相互转化这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细胞外液
组织液
组织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1)毛细血管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
(3)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  )
判断正误
辨析易混易错
×

×
关键点拨
(1)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如图所示)。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
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
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就是
内环境。
(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
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1.写出下面体内不同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深度思考
体内细胞 液体环境
血细胞 _____
毛细血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_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_____________
淋巴细胞 ___________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_______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组织液
探究重点 突破难点
2.请根据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构建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型。(补充箭头)
提示 如图所示
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中的什么液体中?(用图中的文字或字母表示)
提示 组织液、血浆、淋巴。图1的丙液和乙液;
图2的C液和A液;
图3中的a液和b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基础梳理
蛋白质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类似于海水。
无机盐
葡萄糖
代谢
废物
蛋白质
盐溶液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 、 和温度三个方面。
(1)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_____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渗透压
酸碱度
溶质微粒
单位
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7.35~7.45
37 ℃
(1)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2)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  )
(3)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
(4)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 维持(  )
(5)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Na+(  )
判断正误
辨析易混易错
×
×
×
×

1.下列物质:①氧气 ②甘油 ③呼吸酶 ④DNA聚合酶 ⑤Ca2+载体 ⑥激素 ⑦维生素 ⑧尿液 ⑨尿素 ⑩纤维素  麦芽糖
(1)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营养成分)、⑥⑦(调节成分)、⑨(代谢废物)
③④(细胞内成分)、⑤(细胞膜上成分)、⑧(与
外界相通孔道中的成分)、⑩ (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深度思考
探究重点 突破难点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请结合渗透压的概念及下图所示模型,思考为什么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
提示 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3.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蛋白质分子量往往大于无机盐,但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原因是什么?
提示 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
关键点拨
(1)血浆的化学成分
水 90%
蛋白质(血浆蛋白:包括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 7%~9%
无机盐 约1%
血浆运输的其他物质 营养物质 葡萄糖、O2、三酰甘油等
代谢废物 尿素、肌酐、尿酸、CO2等
调节物质 激素等
(2)内环境成分判定
项目 成分 举例
可以存在 的物质 营养成分 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其他成分 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尿素等
不应存在 的物质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在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内环境外的物质 消化酶等
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纤维素、麦芽糖等
(3)“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基础梳理
内环境
组织液
消化
系统
呼吸
系统
泌尿
系统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1.细胞作为一个 系统,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 ,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 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开放
内环境
物质
废物
器官、系统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经过内环境(  )
(2)单细胞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内环境(  )
(3)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判断正误
辨析易混易错

×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请思考以下问题:
(1)请说出图中Ⅰ~Ⅴ的系
统(或器官)名称。
提示 Ⅰ~Ⅴ分别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
深度思考
探究重点 突破难点
(2)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哪些系统进入内环境?
提示 经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
(3)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 和 (填“乙”或“丙”),最终被排出体外,因此,就CO2浓度来说,细胞内液、乙、丙中C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O2先后经过 和 (填“乙”或“丙”),最终进入细胞,因此,就O2浓度来说,细胞内液、乙和丙中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4)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到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共穿过了 层生物膜。


细胞内液>丙>乙


乙>丙>细胞内液
5
梳理网络 要语必背
理清网络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大部分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主要成分都是水、无机盐和蛋白质等,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主要是Na+、Cl-)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背熟要语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2/3,因此细胞外液的含量少于细胞内液,A错误。

1
2
3
4
5
1
2
3
4
5
2.在高等动物体内,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可表示为
解析 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1
2
3
4
5
3.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解析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A项符合题意;
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消化成单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B项不符合题意;
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C项不符合题意;
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D项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1
2
3
4
5
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单位:mmol/L)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④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③至少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成分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解析 细胞内K+浓度相对较高,而Na+浓度相对较低,且蛋白质含量最高,所以④为细胞内液,A项正确;
细胞外Na+浓度相对较高,而K+浓度相对较低,故①为细胞外液,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故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会下降,组织液的量就会增多,B项正确;
肝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其扩散到组织液中需经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和细胞膜,共3层膜,即6层磷脂分子层,C项错误;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成分的差异主要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引起的,D项正确。
1
2
3
4
5
1
2
3
4
5
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_________;[ ]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解析 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D(细胞内液);绝大多数细胞周围的液体是A(组织液),故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
细胞内液
A
组织液
(2)B体液是_____,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_______汇入C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体液是单向循环,故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淋巴
左右锁骨下静脉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淋巴)
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1
2
3
4
5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 等离子有关。
解析 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pH的调节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 等离子有关。
无机盐、蛋白质
1
2
3
4
5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解析 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1
2
3
4
5
课时对点练
A组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体液的不同成分,
其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因此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呼吸道内的气体   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  D.膀胱内的尿液
解析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4.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时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A.血液  B.淋巴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解析 肌肉注射时,药物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二 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5.(2021·山西运城市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无机盐
B.血浆不仅可以运输营养物质,也可运输代谢废物
C.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
D.氨基酸、葡萄糖、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都属于血浆的成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血浆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A错误;
血浆不仅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也可运输代谢废物,如尿素等,B正确;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不完全相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C错误;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血浆的成分,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或可看作是直接进入内环境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和氨基酸 ⑤进入胃中的牛奶 ⑥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①不符合题意;
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符合题意;
CO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符合题意;
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不符合题意;
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不符合题意;
肌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⑥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7.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解析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题组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
 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过自由
 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通过分析题图可知,Ⅰ是呼吸系统,Ⅱ是消化系统,Ⅲ是泌尿系统,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Na+、Cl-、葡萄糖等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排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9.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糖原所经过的途径是
A.消化道→血浆→细胞内液
B.消化道→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内液
D.消化道→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解析 葡萄糖在消化道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经组织液进入血浆,再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由血浆渗入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内参与糖原的合成,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0.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其中A、B、C、D为体液:
(1)甘油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_方式进行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转运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的场所共穿过了___层磷脂分子。
自由扩散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据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D是淋巴。甘油是有机小分子,由消化道进入A(血浆),即过程b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转运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的场所,需穿过1层红细胞膜、出毛细血管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的细胞膜、进组织细胞需要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被利用穿过2层线粒体膜,共穿过6层膜,穿过一层膜需要穿过2层磷脂分子,共穿过了12层磷脂分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2)过程c表示________作用。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示外,还有通过______(器官)排出。
解析 过程c表示重吸收作用,在肾脏的肾小管、集合管进行;A(血浆)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示外,还有通过皮肤排出。
重吸收
皮肤
1
2
3
4
5
6
7
8
9
10
(3)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______(填字母)。e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A(血浆)和B(组织液)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故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A、B;e过程为淋巴循环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的过程,即发生场所是左右锁骨下静脉。
A、B
左右锁骨下静脉
1
2
3
4
5
6
7
8
9
10
(4)A、B、D成分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B、D成分的主要区别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B(组织液)、D(淋巴)。
A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B、D
1
2
3
4
5
6
7
8
9
10
B组 综合强化练
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b、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1
2
3
4
5
6
7
8
解析 ②是组织液,可以进入b(毛细血管)、c(组织细胞)、d(毛细淋巴管),A正确;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和O2浓度最低的液体都是③细胞内液,B错误、C正确;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淋巴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D正确。
1
2
3
4
5
6
7
8
2.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
B.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丙酮酸的分解

1
2
3
4
5
6
7
8
解析 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A项不符合题意;
“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符合题意;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发生在红细胞中,C项不符合题意;
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或者线粒体中,D项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3.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的1/3
B.新型冠状病毒能在b中增殖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消化液
D.某人营养不良会导致b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1
2
3
4
5
6
7
8
解析 a表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b、c、d表示细胞外液,约占体液1/3,成分也存在差异,如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A错误;
b是组织液,新型冠状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不能在b组织液中增殖,B错误;
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1
2
3
4
5
6
7
8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相等
B.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与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C.组织液中的尿素被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D.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
 入组织细胞

1
2
3
4
5
6
7
8
解析 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渗回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所以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和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不相等,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A项错误、B项正确;
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尿素等)大部分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C项错误;
脚掌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泡消失的过程中,其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5.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该“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该“媒介”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三个方面
D.该“媒介” pH的相对稳定与       等离子有关
解析 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6.(2021·湖北黄冈市高二检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人体系统,甲、乙、丙表示三种体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
 血浆和组织液
B.Ⅰ表示循环系统,Ⅲ可表示
 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C.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
D.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通过甲、乙、丙等构成的内环境

1
2
3
4
5
6
7
8
解析 分析该图可知,甲、乙、丙可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Ⅰ是循环系统,Ⅲ与内环境是双向交换,说明Ⅲ可表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B正确;
乙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若从Ⅱ获取的蛋白质长期不足,则可能会导致乙的渗透压下降,C正确;
并非所有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如肺泡壁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接触,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1
2
3
4
5
6
7
8
7.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是______(填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
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序号)。
解析 分析题图: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④淋巴和③组织液。
②③
③④
1
2
3
4
5
6
7
8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解析 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的。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1
2
3
4
5
6
7
8
(3)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一般情况下,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中蛋白质含量多,③中蛋白质含量少。
②中蛋白质含量多,③蛋白质含量少
1
2
3
4
5
6
7
8
(4)②中有 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____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解析 ②血浆中有 等缓冲物质,对于维持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使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
pH(酸碱度)
1
2
3
4
5
6
7
8
(5)⑤中的氧气到达①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中最少需要穿过__层膜结构。
解析 ⑤红细胞中的氧气参与①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膜结构。
6
1
2
3
4
5
6
7
8
8.(2017·全国Ⅰ,31)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解析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血浆
1
2
3
4
5
6
7
8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
解析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升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增多
1
2
3
4
5
6
7
8
下降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