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之 《黄鹤楼》课件(共30张PPT)+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之 《黄鹤楼》课件(共30张PPT)+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1 11:28:4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导学案(学生卷)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
2.品读诗歌,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情感。
【学习重点】
1.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
2.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
1.作者简介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朝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2.写作背景
崔颢中进士做官,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始,他一生基本远离京城长安外放做官,他宦游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使崔颢想念安定的生活,想念起家乡来。在这种背景下,作者还乡途中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七律诗。
3.关于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4.诵读断句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诗歌赏析
原文 翻译 鉴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首联(起):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颔联(承):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 颈联(转):转入景物描写,由些虚幻的传说专为眼前所见之景的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对仗工整,富于音韵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尾联(合):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衬哀情,渲染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6.诗歌主旨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7、思维导图
二、预习设计
1. 预习这首诗,给带点的字注音。
崔颢( ) 千载( ) 萋萋( ) 鹦鹉洲( )
2.请正确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3.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4.比一比,看谁能快速背诵这首诗。
三、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2.诗歌开头有什么特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3.“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并加以赏析。
5.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6.颈联写看到的繁茂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思乡是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句。
六、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崔颢在《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黄鹤楼》,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去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赏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治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変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荒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摯,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B.领联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联中“萋”与“凄”意思相近,寓意调零的草木令人伤心。
D.尾联既表达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6)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预习《使至塞上》一诗。
【部编版】第13课《唐诗五首》之《黄鹤楼》导学案(教师卷)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
2.品读诗歌,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情感。
【学习重点】
1.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
2.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
1.作者简介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朝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2.写作背景
崔颢中进士做官,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始,他一生基本远离京城长安外放做官,他宦游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使崔颢想念安定的生活,想念起家乡来。在这种背景下,作者还乡途中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七律诗。
3.关于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4.诵读断句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诗歌赏析
原文 翻译 鉴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首联(起):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驾)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颔联(承):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 颈联(转):转入景物描写,由些虚幻的传说专为眼前所见之景的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对仗工整,富于音韵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尾联(合):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衬哀情,渲染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6.诗歌主旨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7、思维导图
二、预习设计
1. 预习这首诗,给带点的字注音。
崔颢( ) 千载( ) 萋萋( ) 鹦鹉洲( )
【答案】hào zǎi qī yīng wǔ
2.请正确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答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昔人已乘黄鹤去(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答案】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飘飘荡荡的样子。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 故乡。
4.比一比,看谁能快速背诵这首诗。
三、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2.诗歌开头有什么特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3.“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并加以赏析。
5.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6.颈联写看到的繁茂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1.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后远眺的美好景色,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所见所思。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
2.补充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费祎也登仙驾鹤于此。
诗的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3.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4.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这两句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5. “愁”字。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6. 反衬手法,以繁茂之景反衬清冷之情,更加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思乡是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句。
【答案】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六、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崔颢在《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⑶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阅读诗歌《黄鹤楼》,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去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赏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治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変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荒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摯,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B.领联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联中“萋”与“凄”意思相近,寓意调零的草木令人伤心。
D.尾联既表达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6)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⑴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⑵愁。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倍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
(4)B解析:“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5)C
(6)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预习《使至塞上》一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黄鹤楼
第三单元
第13课 唐诗五首
崔 颢
新课导入
黄鹤楼是位于武汉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到这里游乐,并吟诗作赋。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到底为黄鹤楼题写了一首怎样的诗让李白搁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鹤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这首优美的诗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积累字词,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重点)
2.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意和意境,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传达出的诗人吊古伤今、怀念故乡之情。(重难点)
作者简介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写作背景
崔颢中进士做官,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始,他一生基本远离京城长安外放做官,他宦游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使崔颢想念安定的生活,想念起家乡来。在这种背景下,作者还乡途中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七律诗。
知识链接
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板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老板的盛情,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助兴。从此酒楼生意红火,辛老板也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去。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就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的来历
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知识链接
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
一般说来,每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应是对偶句,字的平仄有定规。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文体知识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崔颢( ) 千载( )
萋萋( ) 鹦鹉( )
zǎi

hào
yīnɡ wǔ
整体感知
点它开始朗读
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 鹤 楼
崔 颢
疏通诗意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离开
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胜迹,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间蒙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虚实结合
疏通诗意
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承】颔联紧承首联,黄鹤飞走是虚,白云飘荡是实。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总慨。
“空”为“空荡荡”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渺远,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虚实结合
疏通诗意
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晴日里的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 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写景
(对偶)
【转】颈联笔锋一转,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描写眼前所见景物,描绘出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下文抒发乡愁做了铺垫。
叠词“历历”“萋萋”写出了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
疏通诗意
时至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暮霭沉沉的江面
【合】尾联运用设问,以愁作结,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这渺茫的忧思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渲染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烟波”写出了江面渺茫的景象,与日暮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更增乡愁。
抒情
(设问)
1、诗歌首颔两联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抒发了对鹤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如茵,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仙人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或两个“空”字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
合作探究
4、 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合作探究
5、诗中最能概括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或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愁。
全诗以一“愁”字作结,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失意漂泊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合作探究
6、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1.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2.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3.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4.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写作特色
1.画面宏大。
这首诗写景有近景、远景、日景、暮景,气象恢宏,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2.虚实结合。
全诗虚实结合,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吊古伤今,更能表现世事茫然之慨。
思乡是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句。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拓展延伸
文章主旨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打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
课堂检测
⑴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崔颢在《黄鹤楼》中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1.根据理解默写
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
课堂检测
2.下列对《黄鹤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B
课堂检测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等,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长势茂盛
B
课堂检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朗读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思考:这首诗与《黄鹤楼》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板书设计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吊古怀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